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汉拳,少林名拳之一,此拳仿罗汉之形,融罗汉之意,实战性很强,而且打法丰富多彩,如小罗汉手、大罗汉手、巧罗汉手、猛罗汉手、十八罗汉手、迷踪罗汉手、罗汉神打等等等,不胜枚举. 本文专门解析罗汉门之外八腿与内八腿,供读者参考.此十六招,风格独特,发力疾快,攻防灵活,招法连环,高低起伏,神妙莫测.  相似文献   

2.
潘双喜 《精武》2004,(9):30-30
三晃膀为武当洪拳中颇具代表性的套路,其动作朴实无华、刚猛暴烈,大有"晃膀撞倒山,跺脚震九州"的气势。其劲力以硬脆快猛、刚柔相济为法则,技法强调顾打合一、攻防兼备。其代表动作有托枪式、顺风捶、跃膀捶、连三捶,其中每种打法均可单练,更可举一反三,用于实战。动作演练时,要求舌抵上腭,气沉丹田,晃膀发力,劲至梢节。本文主要介绍顺风捶的单练方法及格斗之法。  相似文献   

3.
罗汉拳,出自少林罗汉门,"仿罗汉之形,融罗汉之意",练法独特,打法多样,技击性强. 罗汉门,高手辈出,如近代少林寺"金罗汉"妙兴、安徽武术家"江南第一脚"刘百川等.尤其刘百川,曾以"罗汉子母鸳鸯连环腿"击败过外国大力士,勇冠武林. 罗汉拳古诀曰:"头如波浪,手似流星.身如杨柳,脚似醉汉.出于心灵,发于性能.似刚非刚,似...  相似文献   

4.
李飞林  周广卿 《精武》2004,(6):12-14
太极螳螂拳法以乱接、分身八肘为母拳,有“摘要的手,八肘的劲”之说。 摘要拳法产生于梁学香及姜化龙传拳时期,梁学香所著拳谱《可使有勇》所载的“三堂捶九十招”(或名秘手)实际上就是摘要拳的雏形。三堂捶(秘手)里的动作均可在摘要拳中找到,可以说摘要拳法是螳螂门实战精华的集成。  相似文献   

5.
秦进 《精武》2006,(5):19-19
自然门腿法分为外八式(弹、蹬、勾、跨、铲、摆、扫、刷)和内藏八式。后者历来为秘不外传之技,其特点是打法奇特,出腿怪异,招内有招,腿中藏腿。很多门人只知有外八式,未闻有内藏八式。笔者现将内藏八法整理公布出来。第一式踢击(回环踢)单练:1.双手握板捶,成本门中桩技击式(图1)。2.身体前移,左脚进步,右脚跟进,屈两膝,同时左拳向左击,拳心向下,高与眼平(图2)。3.收  相似文献   

6.
为了缅怀先师武林功业,本会隆重推出万籁声功夫系列教学录像带:《自然门武术气功》、《万籁声应用器械选粹》、《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剑述真》、《自然拳、马牙刺》。  相似文献   

7.
万慕通 《精武》2004,(6):18-19
我从9岁起,就生活在我国著名武术家、自然门一代宗师、叔父万籁声身边,习武学医54个春秋,因此,万籁声亦是我的老师。万籁声老师文韬武略,功力深厚。我实是谈不上学成什么,发扬继承什么,只是自1979年始,在叔父万籁声的指导下,专心研究技击,下苦功研习自然门内功。万籁声老师百年诞辰已过,最好的缅怀莫  相似文献   

8.
贾福德 《武当》2011,(11):6-7
自然门渊源,不得详考,而传此门者,只徐老师祖一人。自然门乃以八法挡、鬼头手,无中生有,不讲着,不着相,以气为归,不失自然本质。故自然门只操功夫,不问打法,而功成自会打。然其手法用劲,亦不出少林武当之源。徐师祖传于杜师心武,杜传于万籁声,今日前辈都已隐去,后来入此门功夫的也不多。而本门始祖,即以徐老为嚆矢。师祖身长不满三尺,不道其名,不言籍址,操川音,故即以川人籍之,后来听说师祖峨眉修养,从此不知所终。而杜心五先师身怀绝  相似文献   

9.
万籁声先生(1903-1992年),是我国著名武术技击家、教育家、自然门一代宗师。他13岁离开家乡前往北京就学,后毕业于北京国立农业大学森林系,并留校任助教、讲师等职。其文武兼修,先后拜赵鑫州、杜心五、刘百川为师,精通少林六合门、少林罗汉门、自然门功夫及原式太极拳,并从王显斋:苏灰元、邓芷灵、王荣标等奇土学习道功、药功及伤科,经过几十年淬炼,形成了独特的万籁声武学体系。1928年,万籁声以一部综合性武术巨著《武术汇宗》赢得“武林文星”之美誉,从此展开了武术事业的旅途。他凭借超凡的自然门武功,驰骋大江南北,夺冠于华北五省武术选拔赛、国考及上海对抗赛,开办军官讲学堂:南京军校武术总教馆,创办两广国术馆、湖南国术训练所、福建永安体师……解放后万老以行医为业,以奇方妙方活人无数。晚年致力于整理武术  相似文献   

10.
谭威  贺春林 《武当》2004,(12):35-38
武当玄真拳五捶格斗术,适用于近身短打格斗。实战对敌时,讲究设空诱敌,引进落空,顺势借力,后发制敌。该格斗术是由从武当玄真拳法中精选出来的冲肋捶、通肚捶、顺冲捶、压挑捶、破裆捶共五种中盘攻击性捶法组成。  相似文献   

11.
陈怀信  梁超群 《武当》2012,(2):44-45
自然门是集软、硬、轻功于一炉,内练气功、外练拳法、练打结合、重在技击的传统武术门派。其手技是重要的技击法,现接《武当》第九期的连环捶法和插打法继续剖析如下。一、吞吐奇袭法1、打法:(1)左实战预备式站立。(图1)(2)两脚迅速向后跳跃的同时,两拳变掌稍向前伸。(图2)  相似文献   

12.
鹞膀捶为沛县武当洪拳三晃膀套路中的重要动作,它迅猛灵变,攻防相宜,技术应用以等打与赶打为法则,技击时犹如鹞鹰抖膀展翅。武当洪拳名家说:“打法有等打与赶打之分。所谓赶打者,不招不架,只是一下;所谓等打者,犯了招架,便是十下。”鹞膀捶的功法练习势猛劲强,长期练习可使骨坚筋强、精充气足,达体魄强健之效,用于格斗实战也有自卫防身之功。  相似文献   

13.
三皇炮捶拳门的大枪名为子龙大枪。又叫丈八枪或涨把枪。然而,不管其枪日何名,由于其度度可观,份量较重,劲力独特,故在武林中独树一帜,众口称奇。大枪,总长为一丈二寸至一丈八寸左右,重量在五至八斤左右。枪头为一尺二寸至一尺三寸,重量在一斤半至二斤之间。根据所得白腊杆粗细而定枪头重量和枪库大小。大枪的历史,据拳谱记载及调查证明,应与炮捶拳齐名。其用手、身法、步法、劲力皆与拳合,处处与拳理相通。故炮捶拳门老一辈常说:“练拳而不练大枪只会了一半,不谓兼全”。三皇炮捶第四代传人宋彦超字迈伦,在得此拳法  相似文献   

14.
著名武术家万籁声纪念园揭碑仪式暨追思会在福州举行武术自然门的一代宗师万籁声先生纪念园揭碑(幕)仪式暨追思会于2004年2月14日上午在福州三山陵园隆重举行。 万籁声,学名常青,号玄威,1903年出生于湖北鄂州。自幼尚武,师从杜心五、赵鑫洲等八位武术名家,尽得真传,博学百家之长,成为六合门和自然门的一代宗师。自1946年起,定居福州近50年,福州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他早年所著的《武术  相似文献   

15.
张凯 《精武》2006,(3):4-7
三皇炮捶拳夫子三拱手为三皇炮捶拳第四代宗师宋彦超所传。宋彦超字迈伦,武林美誉“神拳宋老迈”,1810 年出生于河北翼县赵家庄,少时习各种拳技,后投同乡乔公鹤龄习三皇炮捶,从师多年功有大成。乔公过世后,宋迈伦三年闭门不出,研习各家拳理与三皇炮捶技艺,终将各家拳艺精华融为一体,创出“夫子三拱手”绝技。  相似文献   

16.
张凯 《精武》2006,(3):18-19
起源三皇炮捶传自清朝初年,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 师承于僧人普照,后来传至俗家。由于炮捶拳内容简练, 好学易懂,朴实无华,侧重技击实用,因此自清朝咸丰年间神拳宋老迈带艺进京投神机营后,即在北京流传开来,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四十余年历史。此后,宋迈伦的弟子、于宋两派的嫡传高足“小辫于”于鉴又把三皇炮捶拳传入山西,于鉴的门生带艺出关,后来即在辽宁、吉林等地流传至今。据拳谱记载,目前各地流传的炮捶拳艺均为第二代传人乔三秀所传。乔三秀之子乔鹤龄中年时常游历四川  相似文献   

17.
林辉  林忠华 《精武》2009,(8):15-15
万籁声老师所传承下来的自然门武术,一门三杰之所以名扬武林,却传播不广,有其特定的因素,除了苦练,还要有明师、还要博学、还要有环境的磨练,除此之外还要精悟道家理论。  相似文献   

18.
张凯 《精武》2006,(1):24-25
炮捶又名三皇炮捶。“炮捶”二字是形容其拳威力如炮,故名。炮捶发力发声,以气催力,用力刚猛,击法上挨轻躲重,有含、收、蓄、滚、挑、按等法。三皇炮捶套路短,架式小,动作刚健有力、沉稳,技击性较强。器械有大枪、剑、刀、棍、护手钩、梅花铲、凤翅镗、金钢圈、牛心拐等。下面,笔者介绍三皇炮捶的刀对枪实战技法,供习者参考。第一节 1.刺头拦截:甲右乙左。甲方两手握枪,左脚向前上半步虚点于右脚前,成为左虚步,同时两手持枪直刺乙方头部,力点在枪尖。甲方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目视刺头枪。乙方右手持刀自下向上、由里向外拦截甲方刺头枪,力点在刀头,同时右腿屈膝提起,目视拦截刀,左掌  相似文献   

19.
2005年8月8日,在湖北省鄂州市西山风景区名人陵园举行了隆重的“万籁声先生骨灰迁葬祭典仪式”。福建海峡自然门研究院、广东潮汕自然门武友会、山东枣庄自然门研究会分别派来了代表。澳门万籁声武术健身会会长、湖南自然门弟子及厦门的万师早年弟子施载煌先生(武术七段)也参加了祭奠。为弘扬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鄂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西山风景区内兴建“鄂州名人陵园”。万籁声老师成为第一个进入“名人陵园”的名人。陵园绿树环绕,万老陵墓坐落其中,犹显幽静自然。墓碑上刻着“武林泰斗一代宗师万籁声大师之墓”,左右两侧刻有万师所书“以武侠精神矫正萎靡之意志以武术技能起此委顿之体格”,正是万师一生所努力的以武报国、强种强国之信念。墓碑两侧雕刻着腾龙,以示不朽之精神,鞭策着众门人,继续努力,发扬武术  相似文献   

20.
翁辉勇 《精武》2006,(7):1-1,4
自然门功夫自清代徐始祖开创后,传杜心五,再传万籁声,经三代英杰的实践印证,是一门上乘的内家功夫。自然门功夫博采众长,“近取诸身练好‘气’,远取诸物效其长”,它集道庄思想与南北内外家武术之精华于一体。自然门功夫由根基功夫、基本功、自然拳三大部分组成。其根基功夫包括鸳鸯环、子母球、虎口棒、竹刷、比鳞皮、骈板、地奔子、走簸箕等;基本功包括青象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