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责任感”就是指自觉地把份内的事做好的愿望。教师是教育者,对人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具有责任感的教师应该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己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把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对生活的理解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人才。为此,教师必须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更新落后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水平,不断完善人格素质。那么,怎样做一个具有责任感的教师呢?   首先必须对学生具有爱心。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现。一个具有爱心的人,对自己、…  相似文献   

2.
浅谈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什么是责任感?现代汉语对其的解释为“自觉地把分内的事情做好的心情”。它是道德情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决定着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家庭、集体、社会、民族、国家所承担的责任、应尽义务的态度,责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础。如今,职业中专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普遍患有独生子女特有惟我独尊、责任心缺乏、感情冷漠、自私娇气、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等缺点。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不但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除了家庭外,学校是教育主要阵地,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  相似文献   

3.
凡是成功的教师,无论他是大学、中学、小学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教师自己要自觉积极地塑造自我,使自己成为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功底厚实、热爱学生,对学生真诚、公正、民主的人。教师人格完美,会时时刻刻感召着学生的心灵。故而,教师塑造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这是对学生、对家长高度负责的…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立国之邦的精神支柱,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也是维系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强大纽带。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中华大地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他们无不对自己的祖国流露出最深厚的感情。如何激励广大少先队员从小自觉学习英雄,立志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呢?又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增进队员们的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呢?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不断推进的今天,我认为做一个中学英语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高情商,心中充满激情。情商高、对生活富有激情的英语教师不仅能使课堂氛围更加积极活跃,还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学生也会乐于接纳,在学生当中有较高的人气,学生也会喜欢这一学科。那么,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高情商的英语教师呢?如何创设一个积极互动开放的教学情境,使英语教学事半功倍呢?  相似文献   

6.
柳娟 《学语文》2014,(1):24-25
教师是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这个角色的特殊身份要求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道德力量,通过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作为刚踏入学校从事教育工作的新语文教师,由于社会经验、教学经验、管理经验的欠缺,要实现这些目标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新语文教师的困境有哪些呢.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样解决呢?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成接受教育的能动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心理品质修养课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抓起: 了解自我,形成学习动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自我意识增强,能够逐渐自觉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并能逐步独立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活动和行为。学生要了解自我,必须掌握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方法。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观察,包括观察自身的外表与体质、自我形象、心理特点及道德水平,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  相似文献   

8.
晏红 《家庭教育》2006,(4S):30-31
有一个教师家庭,孩子很聪明,但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跟人打招呼。学生经常会有问题到老师家里请教,出于礼貌,学生们常常跟老师的孩子说说话,但这个孩子很少接话、就像没有听见一样,学生觉得挺尴尬。学生不明白,老师常常教育他们要有礼貌,对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提这样的要求呢?但这话只能憋在心里,谁好意思向自己的老师提意见呢?这位教师的家庭教育误区可谓“当局迷,旁观清”。  相似文献   

9.
汪春秀 《湖南教育》2005,(20):32-32,30
一、教师是学生写作过程中“平等者中的首席” 低年级多是看图作文,学生根据图上提供的内容写话,一般都不会觉得无话可写,也不难写。但是一到三年级不以看图写话为主,需要学生自己选择材料、组织材料,他们就会觉得难,甚至无从下笔。为什么呢?原因固然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成为评判作文的权威。其实,教师在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不是权威,而应成为学生“平等者中的首席”。如何体现“平等者中的首席”意识呢?  相似文献   

10.
所谓人品,就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貌。作为教师,应当怎样加强自身的人品修养呢?   一、 正确认识自己是自觉进行人品修养的重要前提   邹韬奋说过:“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溅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溅心不可有。”教师的人品修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我修养的自觉性。然而,怎样才会有自觉性呢 ?我们认为 ,前提是要正确认识自己。因为在教师的成长与成熟的过程中 ,正确认识自己是起点。   一是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坦诚地说,在教师队伍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特别是一个时期以来,受市…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都知道要追求生活的意义,这意义就是自己生存的价值。如何去实现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作为教师,我们也有自己的选择,但与别人不同的是,我们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人生负责,所以教师的价值不是独立存在的,因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更为苛刻。那教师自己呢?可以说,名师是广大教师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社会组织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正如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说的,文化自觉其含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那么,具体到学校,文化自觉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或者说,学校怎样做到文化自觉呢?  相似文献   

13.
何谓人文精神呢?简单的说要使人有血性和良心,有同情和怜悯,要培养真挚的充满人性的品格。如何培养人文素质呢?纯粹的道德说教,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而且使语文课成了变相的政治课。其实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关键,在于人性的自觉,人的心灵的自悟。作家陈建功说:“我读屈原,感到自己的卑琐;我读陶渊明,感到自己的势利;我读李白,感到自己的狭窄。”可见文学可以使人的灵魂在情感的审美中得到进化和升华,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必然的联系。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时,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做艺术感染的天使。对此我想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应该在学生时代培养创新精神。在扎扎实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应该不局限于书上写的,不满足于老师讲的,应该敢于“标新立异”,善于“异想天开”,应该以自己的独有方式,来体现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呢? 一、让学生形成自觉创新的品质 创新的品质,就是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觉进行创新的意识。这种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培养。例如,通过《司马光砸…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乐于与自己交流.怎样才能让智障学生爱上语文呢?这就需要教师依据智障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发展要求,优化课堂教学,创新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育智,诱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参与读、写、说等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6.
金美福 《中国德育》2007,2(3):23-24
我经常参与一些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在这些课堂上,我发现一些教师对迟到、旷课习以为常,不愿意看书、写作业,还常有人考试作弊。教师在职后学习中的这些行为表现促使我思考:教师的厌学、逃学、假学甚至不学,对于他们的学生意味着什么?一个没有学习热情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向学生提出各种学习要求,道德吗?在我看来,教师职业要求学富五车,一个知识积累不足又不愿意学习的人其实是不适合当教师的。爱学习、会学习应当成为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在我看来,教师的学习活动是具有道德性的。这种道德首先体现为教师如何对待自己的学习,然后才表现为如何对待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让学生的才能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构建一个创新的空间。那么,就中学语文课堂而言,构建一个怎样创新的空间呢?  相似文献   

18.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然而,在我国作为教师工作理论指南的教育学里面,却没有谈到这个话题,这实在是一个缺憾!为什么要强调教师的威信呢?教师的威信是开展和做好教学工作的必要前提。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领导评价教师,要先看教学能力;学生评价教师,也首先是看讲课艺术。然而,要做好教学工作又必须具备许多条件,其中教师的威信起着协调整体,左右全局的统帅作用。一位有威信的教师教学时,会呈现出秩序井然、气氛和谐的学习局面。学生发自内心地崇敬和热爱这位教师,因而会高度自觉、积极主动地…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21世纪对人的需要。教师必须义不容辞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作为人文科学,语文蕴含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广阔空间和多种契机。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21世纪对人的需要。教师必须义不容辞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作为人文科学,语文蕴含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广阔空间和多种契机。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