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爸爸和妈妈都有事去了,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找点事来做。对了,在一本书上我看见过一道实验题,这个实验很有趣,叫做“会‘跳舞’的火柴棍”,我何不亲自做一下这个有趣的实验呢?我先端来一盆清水,又拿来几根火柴和一瓶万能胶。我先在火柴头上涂了一层厚厚的万能胶,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火柴放入清水中。等了一会儿,没有什么反应。我静下心来,耐心等待。突然,奇迹出现了!只见火柴一根根地直立在水中,一摇一摆地跳起舞来,好像一只只小企鹅在沙滩上走路呢。可是,没过半分钟,火柴便又躺倒在水面上。过了一会儿…  相似文献   

2.
今天,爸爸给我带来一本《小学生科技小实验》, 其中有一个叫“会跳舞的火柴棍”的实验,又简单,又有趣。于是,我决定做这个实验。按照书上的要求,我端来一盆清水,拿来一盒火柴和一瓶“万能胶”。我先从火柴盒里抽出一根火柴,然后在火柴头上涂了一层厚厚的“万能胶”。最后,小心翼翼地把火柴放入那盆清水中。等了一会儿,没见有什么反应。我心里不禁纳闷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实验步骤出了问题?不会,决不会。  相似文献   

3.
跳舞的火柴     
星期天,我拿着一根火柴玩,旁边有瓶胶水,顺手在火柴头上涂了厚厚一层。我忽然想到一个有趣的小实验:把涂了胶水的火柴放进一盆清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相似文献   

4.
星期天,我做完作业,正想看电视。爸爸见了,说:“经常看电视,对眼睛有害,不如我给你做个游戏吧。”一听说要做游戏,我高兴极了,忙问“:什么游戏?”爸爸朝我神秘地笑了笑,说:让火柴跳舞。”“火柴跳舞?”还没等我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爸爸已经准备好了一盆清水、7根火柴和一瓶万能胶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在书上看到一个“走走停停的火柴梗”的实验,于是决定动手做一做。我按照书上的要求,拿出火柴、万能胶,又端来一盆清水,便开始做实验了。掐下火柴的头,在火柴梗的一头蘸上一滴万能胶,然后立即放进水盆里。看!奇迹出现了,火柴梗在水中时走时停,真像一条活泼好动的小鱼儿! 正当我陶醉在乐趣中时,一个问号涌上心头:火柴梗为什么会走走停停呢?为了弄个明白,我找出《十万个为  相似文献   

6.
我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不是把东家的鸡踩死,就是把西家的鸭赶得满天飞,或是在爸爸的书上画“四不像”。但我却最怕一盒小小的火柴,因为奶奶曾经说过“小孩玩火晚上会尿床”。奶奶又补充了一句:“你要是尿床我就打你屁股。”我真怀疑小孩玩火是否真会尿床,但又不敢违抗奶奶的“命令”,一直不敢尝试。机会终于来了,奶奶带着弟弟去买菜,除了我之外,家里没有其他人,火柴盒就放在我的面前。试还是不试?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推着我往前走。我走到火柴盒旁边,迅速抓起盒子,抽出一根火柴,“哧啦”一声,火柴点着了。火柴头上的火迅速向梗上蔓延,变成了…  相似文献   

7.
阳台上,我那上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正目不转睛地蹲在那儿,盯着手里捏着的一根火柴棒。大热的天,小家伙在搞什么鬼把戏?呵!原来他听说太阳的热会把火柴棒烧起来。我赶紧递给他一只放大镜。太阳的光被聚成一个小亮点,集中在火柴头上,“嗤”的一声,火柴头冒出火苗来。孩子红红的小脸上泛出了成功的喜悦。我又拿出奶奶的老花镜让他试试。原来,奶奶的花镜也有如此大的神力,居然也引着了一根火柴棒。摘下我的近视镜,它可没有这样的本领,但是把它和奶奶的花镜配在一起,却变成了望远镜,看清了老远老远的云龙山上的小亭子。妙极了!小家伙被这几块小镜片迷住了,不用说他还见过医院里  相似文献   

8.
又是一个中午。和以往一样,我吃过午饭休息了一会儿,便进教室处理作业,身边围着一群快乐的孩子。班内的乐乐碰到了一个难题,我耐心地讲解。突然,耳边响起一声惊叫:“蔡老师,你头上怎么长了几根白发?”抬头一看,原来是“大嗓门”张宇。这孩子竟然发现躲在我的黑发中的那几根白发。这下可好,一下子把所有孩子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了。身边的孩子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老师这么年轻,怎么就会有白发了?”“老师一定是为我们操太多的心了!”“老师,您别为我们操太多的心了!”“老师,您太辛苦了,您应该多休息啊!”一句句关切的话语如一阵阵暖流,让我…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我给1999年才走上中学教坛的新教师上“上岗培训课”,举到了《七根火柴》的课文实例,当我满怀深情地讲述无名战士怀揣七根火柴而让自己挨冻受饿,乃至濒临死亡的边缘时,我对无名战士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彻底利他主义予以由衷的高度评价。一位坐在前排的女孩子突然举手发言:“魏老师,我觉得无名战士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这么惨,他完全可以用一根火柴保住自己的性命,再把其余的六根火柴送到部队。您刚才也讲到他可能呼唤了几天几夜才唤到了卢进勇,如果在此之前他就冻饿而死了,又有谁知道他身上揣得有七根火柴呢?岂不是把自己连同火柴一起葬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我给1999年才走上中学教坛的新教师上“上岗培训课”,举到了《七根火柴》的课文实例,当我满怀深情地讲述无名战士怀揣七根火柴而让自己挨冻受饿,乃至濒临死亡的边缘时,我对无名战士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彻底利他主义予以由衷的高度评价。一位坐在前排的女孩子突然举手发言:“魏老师,我觉得无名战士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这么惨,他完全可以用一根火柴保住自己的性命,再把其余的六根火柴送到部队。您刚才也讲到他可能呼唤了几天几夜才唤到了卢进勇,如果在此之前他就冻饿而死了,又有谁知道他身上揣得有七根火柴呢?岂不是把自己连同火柴一起葬  相似文献   

11.
点亮心炬     
每次对小阳说我喜欢柳永的《雨霖铃》只因为它太过于悲伤时,他总会很不屑一顾地向我投来讥讽的目光,然后说我太悲观了,需要找根火柴。“找根火柴?”我不太明白。“你会明白的。”他意味深长地说。  相似文献   

12.
.妈妈:“火柴好吗?” 儿子:“很好,我每一根都试妈妈:“火柴买回来了吗?”过,全部划得着。J,儿子:“买回来了。”试用火柴(幽默)@红春~~  相似文献   

13.
【课题】数100以内的数。【教具与学具】幻灯机;火柴棒100根;大计数器;皮球(或红花,每组一个);小计数器(每人一个)。【教学步骤】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教学的顺序是:①教师取10根火柴棒于幻灯机上,一根一根地数,每数一根即带领学生在计数器个位上拨一颗算珠,数到10根就将火柴棒收拢成一堆。然后问:“这(指这堆火柴棒)是几个十?”“一个十有几个一?”问后,教师将收拢的火柴棒打散让学生观察,与此同时,教师板书:10个一是一十。②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口述:10个一(指着刚才打开的十根火柴棒)是一十(立即收拢火柴棒成一堆);一个十(指着收拢的这堆火柴棒)是十个一(又立即打散)。这样反复两次,然后带领学生边拨计数器边口  相似文献   

14.
笨笨猫:真麻烦!一会儿让动手,一会儿又不让动手,搞什么鬼名堂? 机灵鼠:动与不动,各有妙招。动动手,再动动脑,奥妙就在其中。趣题1、把火柴棒摆成A和B那样,然后用两只手拿着两端把火柴提起来,动手试一试,哪种方法更容易?  相似文献   

15.
母爱如歌     
母爱,无私、圣洁; 母爱,伟大、崇高。我的母亲对我的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记得那时我还很小。妈妈出去买菜,贪恋玩耍的我在家里翻来翻去。突然,我发现一盒火柴,那盒火柴使我很好奇,便抽出一根,仿照大人的样子,向盒边一划。“咦,怎么能划出火来呢?”我马上把它吹灭,又接着玩,觉得很有趣。一根又一根的火柴熄灭落在地上。我那时很无知,根本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相似文献   

16.
有一天,小聪和小明到数学老师家去玩. 过了一会儿,老师有事要出去,临走时,他对小聪和小明说:“你们先玩一个游戏吧,我马上就回来,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我在桌上放20根火柴,你们俩轮流地拿一根或两根,谁拿到最后一根或两根,谁就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燃烧与灭火》一课中,为了使学生理解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我设计了这样的实验: 在铁架台上固定一块圆形薄铜片(铜的导热性能较好),然后在圆铜片的某一半径上由中心依次向外排列三根火柴(如下图),用酒精灯对准圆铜片的中心加热,让学生观察哪一根火柴最先燃烧。 师:在实验中,你发现哪一根火柴最先燃烧起来? 生:放在中间的火柴最先燃烧,放在最外边的火柴过了一段时间才燃烧起来。 师:点燃酒精灯后,三根火柴是不是都会受热?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小小的火柴盒里面也有大学问,比如用火柴摆图形,就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一天,宋老师拿了一些火柴分给胡湘萍、章彦琼和胡至芬三位同学,然后提出如下问题:“8根火柴能摆成几个正方形?”胡湘萍:“可以摆成1个或两个。”[图1(a),(b)]。章彦琼:“可以摆9个。”[图1(c)]宋老师:“还有其他的摆法吗?”同学们不语。宋老师:“这样吧,我再问一个问题,4根火柴能摆成几个正方形?”章彦琼:“4根火柴能摆成一个正方形。”宋老师:“如果在这个正方形上再加上两根火柴,能摆成几个正方形?”胡至芬:“又增加了4个小正方形,再加上原来那个大正方形,一共是5个正…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教《七根火柴》一课时,曾问同学们:“那六七根火柴,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出,但为什么无名战士和卢进勇却郑重其事地,用异样的声调一根一根地数着‘一,二,三,四……’,生怕出了什么差错呢?”同学们的回答是:“这六七根火柴太珍贵”,“它是红军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火种”,“它可以拯救许多革命战士的生命”……我又问:“能不能删掉一根一根数的情节,把‘一,二,三,四……’改成‘七根’火柴呢?”同学们的回答当然是“不能”。是的,这简单的“一,二,三,四……”,数出了七根火柴的珍贵,数出了红军战士对这七根火柴的珍视,数出了那无名战士的崇…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数学公开课上,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把10根火柴每3根分成1堆,能分成几堆?还剩几根?并让学生分别在座位上用实物(火柴)分出来.结果,全班学生几乎都把10根火柴分成3堆,剩下1根。唯独一个学生兴致勃勃地回答;“我分的和他们分的都不一样……”原来,他把火柴分成3堆以后,又把剩下的1根平均撅成3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