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高专院校实现“双证融通”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凯 《广西教育》2008,(30):14-15
推行“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促进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需要,也是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还是培养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在高职高专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基础上,如何使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衔接,实现“双证融通”,不仅需要有关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广大高职高专院校从本校及相关专业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努力创新。  相似文献   

2.
北京职业教育中推行“双证书”制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学校始终十分重视这个问题。认为“双证书或多证书”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是促进学校发展,保持学校长期稳定的举措。从教学计划上该校规定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个职业资格证书。从教学安排上,学校尽可能地把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与专业理论教学相一致,在学习一门或几门课的同时就要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取得什么样的资格证书上,该校提出取得…  相似文献   

3.
中职学校采用“双证书”制后,往往其培养方案中并没有体现“双证书”制的特征,不能有效地将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真正植入课程体系之中。建立“双证书”制理论与实践合一的完备课程体系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所在。本文以数控专业为例,在中职教育人才定位为技能型“蓝领”工人的前提下,指出构建“双证书”制课程体系的思路并例举了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证书”制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职学校采用“双证书”制后,往往其培养方案中并没有体现“双证书”制的特征,不能有效地将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真正植入课程体系之中。建立“双证书”制理论与实践合一的完备课程体系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所在。本文以数控专业为例,在中职教育人才定位为技能型“蓝领”工人的前提下,指出构建“双证书”制课程体系的思路并例举了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证书”制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5.
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衔接,构建“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反映了证券、期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体现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自身特性。为此,应从“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能力目标开发、课程整合、实践环境的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改革。突出证券与期货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6.
徐梅 《黑龙江教育》2009,(12):16-17
“双证书”就是指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学历证书和劳动、人事部门颁发的技术等级或职业资格证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岗位的胜任能力,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教育,并将职业资格作为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文中以电专业为例,具体探讨了如何建立有效的“双证书”衔接的教学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教育的步骤和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双证书”教育在高职教学改革进程中,被推到了前沿,甚至被认为是高职教学改革的主导模式。但“双证书”教育并非简单的学历教育加上考一两个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教育涉及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研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教学要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对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为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双证书”制度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类型的特色体现。为此,职业院校在教学中要认清形势,努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以“双证书”制度为特色的教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持有本科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者,优先录用”,“参加面试请带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及相关资料”,“诚聘通过高等教育和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人才”等等。如今在许多城市的就业市场上,写着上述字样的招聘广告越来越多。经高层次人才招聘市场统计信息显示,那些持有大学毕业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人才”始终受到各用人单位的青睐,其求职成功率达到80%以上。随着“双证书”人才走俏就业市场,为求职人员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教育培训服务,已逐渐形成了一个颇具投资潜力的行业。近年来一些民间创办的秘书、推销员考证培训学习班学员一…  相似文献   

10.
实施“双证书”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力举措。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从1998年起,全面实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资格鉴定与培训纳入教学计划,科学设置和优化课程体系,以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把实践性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明确培养目标,改革教学计划近几年,“双证书”培养在高职高专院校逐步实施,有的院校还建立了校内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在“双证书”制度的实施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样学生15964人,教职工1101人,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双证书”专业中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6.61%,学院的食品与生物工程系是学院历史最长的工程学系之一,目前设有应用生物技术,生物化工技术,生物制药技术食品加工技术,食品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2.
西安航专在数控专业“双证书”认证试点工作中,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手段,将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嵌入学历教育,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了该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学习包,融“教、学、做”为一体,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推行“双证书”制度是高职专业改革的必经之路,通过对就业市场调研,教学计划重构,双证一体化考核以及双证书教材建设等手段,把推进“双证书”制度与专业教学改革思路相结合;学生毕业与职业资格相挂钩;以教学环节改革和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整体推进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双证书”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与双证书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势在必行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即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应取得学历和技术等级或职业资格两种证书的制度。这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社会的需要。1.实行双证书制度是国家教育法规的要求几年来国家在许多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中提出了实行双证书制度的要求。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明确“学历证书、培训证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为职业学校、职业培…  相似文献   

15.
章结合实施“双证书”制度实践经验,通过对现状分析,论述了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必要性、取舍原则;讨论了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教学计划、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衔接、需要具备的条件以及应注意分析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必须与职业资格证制度相结合,这种结合的最佳方式就是实行“双证书”教育。实行“双证书”教育,不但要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建设高标准实训基地,还要做好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互动,政府和企业与高职院校要共同对培养高技能人才负起责任。  相似文献   

17.
向丹 《继续教育》2009,23(7):35-36
双证书制度是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理想培养模式,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双证书制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五项建议,有助于“双证书”制度的完善和实施。  相似文献   

18.
职业资格证书纳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学计划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把教育、培训、就业和企业制度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技能鉴定活动产生于生产体系,与教育培训紧密联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准入制度对于推进“双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到教学计划中起着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郑艳 《职教通讯》2012,(17):7-10
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调研结果看,司法警官类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不理想。以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为例,存在着与专业相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缺失、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同度不高、缺乏推行"双证书"制度的专门机构等诸多障碍。普及"双证书"制度需要建立双证融通的"双证书"教育模式、在行业的指导下开发相关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建立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考核工作机制以及建立学生考证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黄志辉 《教育与职业》2007,(36):181-182
高职院校贯彻双证书制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思路,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推行高职数控专业双证书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学生实训基地建设,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