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郑笺》的训诂研究郑玄首先是一个训诂学家,他对毛诗的笺注不仅训释字词,贯通诗义,而且开创义例,垂范百代。因而这方面的研究最为引人注目。这方面黄焯的《毛诗郑笺平议》是一力作,此书是作者用平生精力所著,对毛注与郑笺综合前代意见,出以己意,其中有许多新见与发现。但此书对《诗序》过分推崇,依旧遵循《诗序》之说,对诗的原意理解时有偏废,对《郑笺》有矫枉过正之失。冯浩菲的《毛诗训诂研究》对《郑笺》的训诂理论、训诂体式、训诂条例加以归纳,全面总结了《郑笺》的训诂学贡献。史学家、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的《郑学丛著》是20世纪郑学整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这部著作从六个方面对郑学做了全面论述,关于《郑笺》内容分散在书的各个章节中。可以说本书为后人进一步研究郑学开辟了道路,书中注重实证的治学方法对学人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毛诗郑笺平议》是章黄学术继承者、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黄焯的一部《诗经》训诂著作,是对东汉学者郑玄的《毛诗传笺》与《毛诗谱》作考订和评议,全书十卷。黄焯出身经学世家,国学基础深厚,自称"毛氏佞臣",笃信《传》、《序》,故本篇小文章将从训诂方法之因声求义进行释例描写,以展示黄焯征引诸家之说以申毛斥郑的训诂特色与成就。  相似文献   

3.
郑玄立足于古文之学,却能打破门户之见,参合诸家,兼融今文经学,笺注《毛诗》,既夯实了《毛诗》在中国学术史上牢不可破的地位,也整合了两汉以来的《诗经》研究成果。在《诗经》解释方面,《郑笺》最为显著的特征表现为四个方面,即:擅长以史说诗、以时政解诗、以礼注诗、发明训诂术语。  相似文献   

4.
魏源《诗古微》认为《毛诗》本无所谓序,今存《诗序》是卫宏依托毛公之义附益而成,故《诗序》有两个部分,一是合于《诗经》的毛公之义部分,一是在性质上完全与西汉四家诗背道而驰的卫宏附益部分。卫宏造《序》是《毛诗》本义不明的根源所在,而郑玄《毛诗笺》却多采卫宏的误说,孔疏又守郑笺之说,三者一脉相承,使西汉四家诗之义愈以晦涩。  相似文献   

5.
以汉代经学大家郑玄《诗》学研究为考察中心,从其现存的《毛诗郑笺》及辑佚的《毛诗谱》、《六艺论》对《诗》的论述中去寻绎《诗纬》的客观存在。郑玄笺注《毛诗》,虽"以宗毛为主",但对三家诗的引用时有,对纬书及《诗纬》的引用亦有。同时,《毛诗谱》解《诗》还部分吸收了《诗纬》解《诗》的方法与内容,并在《六艺论》论《诗》中直接引用《诗纬》论《诗》之"五际"、"六情",从细节处揭示了郑玄对于《诗纬》的吸收与运用,也彰显了《诗纬》对于汉代《诗》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三、两宋 3·1从三国到两宋 三家《诗》渐衰,《毛传》《郑笺》独盛以后,魏晋南北朝的经学家总在这个里面打圈子。如魏王肃作《毛诗注》《毛诗义驳》等申述《毛传》,非难《郑笺》,王基作《毛诗驳》,反对王肃,这些著作都没有保存下来。吴陆玑著《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对于考订名物颇有价值,这部书至今  相似文献   

7.
魏源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清代著名的今文经学家。在经学方面,他著有《诗古徽》和《书古徽》。《诗古微》和《书古微》都以“古徽’为名,表明他对《诗经》和《书经》阐发的是古代今文经学家的微言大义.《诗古徽》是为了发挥西汉齐(辅固)、鲁(申公)、乾(韩婴)三家对于《诗经》的古义,而对于汉毛公《毛诗)和后汉卫宏《毛诗序》、马融《毛诗博》、郑玄《毛诗笺)有所訾议。《书古微》是为了阐发西汉伏生、欧阳、大小夏侯的古义,而批驳马融、郑玄古文经学“凿空无师傅”的“肥说”。两书的目的,都是为探讨西汉今文经师的师承与…  相似文献   

8.
训诂,简言之就是用当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雅言解释方言.《毛诗正义》一书包含汉代的毛亨传,郑玄笺,唐代的孔颖达疏和陆德明的注音,具有丰富的训诂学价值.本文以《毛诗正义关雎至桃夭》为切入点,对其中包含的训诂内容和训诂术语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释,以加深对训诂的认识,为今后训诂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韩囡 《文教资料》2011,(36):44-45
郑玄《礼记注》与《毛诗笺》中的诗说多有不同之处。《注》、《笺》诗说矛盾的原因有注《礼》时随文释义、笺《诗》时注入礼义、过分尊崇《诗序》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强制阐释现象不但存在于中国当代学者对西方文艺理论的接受领域,也存在于诸如《诗经》等传统文本阐释中。毛亨、毛苌《毛诗故训传》及郑玄《毛诗传笺》以《毛诗序》的说法为前在立场对《邶风·静女》的阐释就是典型的强制阐释。为了迎合这种前在立场,毛、郑不惜改变该诗大多数词语的训诂,甚至改经以就注。我们今天阅读《诗经》,应理性地对待《毛诗序》。既要合理地利用它,又要避免受其过度影响,以免对作品产生不恰当甚至错误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但是,“以《诗》为经”却是从汉至清上下两千多年共有的历史现象,与我国整个的封建社会相始终。其间说《诗》者虽然众多,然就其经学体系而言,则大致可以归之为汉宋两家。汉代传《诗》者原分齐、鲁、韩、毛四家,毛为古文,余三家为今文。今文三家是汉代的官方《诗》学,至东汉今古文经学大师郑玄“注《诗》宗毛为主”(郑玄《六艺论》。今佚。引文见陆德明《经典释文》),于是三家遂废,毛诗古学大行于世。唐代贞观年间,孔颖达等人奉敕编纂《毛诗正义》,以《序》、《传》、《笺》、  相似文献   

12.
西汉初年,毛亨为《诗经》作传注,世称《毛诗诂训传》,简称《毛传》,是我国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系统地对《诗经》进行评注的著作。东汉末年,著名经学家郑玄(公元127—200)为《毛传》作笺释,世称《毛诗·郑笺》,或简称《郑笺》。在《毛传》和《郑笺》对《诗经》的评注中,保留了许多古词、古义和古代的文化、典章制度,是我们据以研究《诗经》、古代文化和训诂学的重要文献。郑玄为《毛传》作笺释的宗旨,据郑氏《六艺论》所说是“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看来到了东汉时代,有的人对《毛传》已不甚了解,故“义若隐略”,需要加以“表明”。此外,更为重要的是,郑氏对《毛传》的观点并非完全赞同和全盘接受,郑氏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所以他说“如有不同,即下己意。”  相似文献   

13.
1 填空题1)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和代表《楚辞》的并称为“风”“骚”。2 )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 ,鲁诗创建最早 ,影响也最大 ,它的创始人是鲁人。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 ,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 ,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毛诗是鲁人和赵人所创 ,特点是以诗论史。四家诗中 ,被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的是、、。3)东汉末年 ,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 ,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 ,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在《毛传》、《郑笺》之后 ,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的 70卷《》 ,是唐代…  相似文献   

14.
湖北荆门郭店楚简《缁衣》第九章引《诗》,学者以为是《小雅·都人士》,但用字、用词、用韵、句数、结构、内容与《礼记》所引、《毛诗》迥然不同,也不见于汉代服虔所言逸诗。而《毛诗·都人士》首章与后四章在内容表达、主题思想、结构逻辑又难以统一。因而“三家则亡”,“毛氏有之”,不过是郑玄所见文本的一家之言。《礼记》引诗是对旧本的增益改换,后世《毛诗》学者将其中《缁衣》“子曰”文字写入诗序,也将诗句移入《毛诗》文本,成为《毛诗·都人士》首章。但有学者指出郭简为“节引”,“鲁、齐、韩三家诗没有《毛诗》的首章六句,当属脱漏”,也是值得再探讨的。  相似文献   

15.
清代陈奂的《诗毛氏传疏》一书,使用了大量《易》学材料来注解《诗经》,可以称为“以《易》解《诗》”。这一解经方法,是对东汉郑玄“以《易》笺《诗》”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陈奂的“以《易》解《诗》”,主要包括三种方法:一是用《周易》训诂《毛诗》字义,二是用《周易》解释诗旨,三是用《周易》补正《诗经》中的礼。陈奂对《周易》的一些申发与补正,能够推动《易》学的发展,拓宽《易》学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毛公、郑玄、朱子先后为《诗经》作传作笺作集传,训诂与时偕进,训诂渐明,经义则愈明,并有益于当代,泽及后世。本文略说三家训诂异同,注释的对象依旧,而训诂体例有变,稍可考见语义发展轨迹之一二。  相似文献   

17.
作为理学家的吕祖谦,其《吕氏家塾读诗记》继承《郑笺》以礼说诗的传统,多以义理解诗,是《吕氏家塾读诗记》宗毛诗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受当时社会政治风气的影响,徐邦达作于1976年4月稍后的《贺新凉》以"迂儒"的"韦编脆绝"与"郑笺毛传"反衬《红楼梦》"字字珠玑串",合情合理。其中"郑笺毛传"与顾随《木兰花慢》中的"高密笺经"同指郑玄的《毛诗传笺》,但一贬一褒,用意迥然不同。周汝昌先生认为徐词"郑笺毛传"云云是"葩经文采寓研红",与顾词"异曲同工,相互辉映",即同为称赞《红楼梦新证》之作。这一论断是完全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的训诂著作,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训诂专著,一为古籍诠释。训诂专著是按照词义的类别或部首的不同分门别类编纂而成,如《尔雅》、孔鲋的《小尔雅》、刘熙的《释名》、张揖的《广雅》以及许慎的《说文解字》(下文简称《说文》)等。古籍诠释是就某一部古书而为之作注,又可分为个人注释和“博采各家,汇其指归”的集注。前者如毛亨的《毛诗诂训传》(下文简称《毛传》)、郑玄的《毛诗笺》、赵岐的《孟子章句》、王逸的《楚辞章句》等;后者如何晏的《论语集解》、王先谦的《荀子集解》、郭庆藩的《庄  相似文献   

20.
郑玄<毛诗笺>是汉代以来随文释义的典范之作,训诂内容丰富,训诂方法也较完备.本文在较全面整理其训诂材料的基础上,欲图通过对其所有因声求义例的归类分析,揭明其著的训诂条例和训释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