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优秀射箭运动员冬训期间脑机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对冬训期间不同阶段脑电图进行对比研究,了解冬训期间不同阶段射箭运动员大脑机能变化的特点,为科学训练提供客观依据.研究结果:专项负荷训练课后,射箭运动员顶枕区双侧α频段脑电功率值有下降趋势,而中央回双侧β频段脑电功率值有上升趋势,且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专项训练课对运动员中枢机能有较显著的影响;冬训期间大负荷量低强度专项训练阶段,射箭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会由兴奋转向抑制;在冬训期间小负荷量高强度专项训练阶段,由于训练的负荷强度增加以及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随之增高;优秀射箭运动员中枢机能的各项脑电指标波动范围较大,存在个体差异.在建立优秀射箭运动员冬训期间主要脑电指标评价参考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重点运动员个性化参照标准,以便更好地用于训练监控.  相似文献   

2.
陈波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6):103-105,113
对女子3 000m障碍跑运动员阶段训练负荷监控发现,冬训期的连续两个高原训练使运动员产生疲劳,影响了整个冬训期的训练负荷的量和强度.李**可能存在过度训练,赵**的训练效果最好,朱**正常.同时高原训练时间太长次数太频繁,致使整个训练的量和强度不足,量的不足由训练课次不足和高原训练造成,强度不足主要与混合耐力训练比例较少有关,影响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山西省优秀青少年蹦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现场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青少年蹦床技术训练竞赛期中的负荷量与负荷强度进行研究,进而为山西省青少年蹦床技术训练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评价负荷量度的指标包括负荷量与负荷强度,负荷量以单个动作训练的次数、动作组合练习的次数、分段练习的次数以及成套动作练习的次数表示,强度以动作的难度值表示。2)竞赛期以成套动作练习为主,提高成套动作的成功率,加大优质套在成套训练中的比例,负荷量小,强度大,主要以成套动作难度为主,主要采用成套动作重复训练法与成套动作间歇训练法。  相似文献   

4.
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以我国女子铁人三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高原训练期间的训练负荷进行研究。结果:训练负荷量与训练周期成反比,铁人三项中各单项训练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自行车、跑步和游泳;在训练强度上,是有氧训练为主,混氧训练为辅;高原训练的效果与训练负荷、训练周期相关,但是与训练周期不完全相关。结论:1)适当缩短高原训练周期,提高有效负荷训练;2)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铁人三项中各单项的训练负荷;3)在训练负荷量较小的前提下,加大重点课次的训练负荷强度,加深对机体的刺激深度,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5.
冬训是全年训练周期中唯一不受竞赛期影响,可长时间进行系统训练的准备期,对于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尤为重要。以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江姗姗为研究个案,运用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江姗姗2020年冬训期训练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探析其冬训期训练负荷和生理指标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旨在为竞走项目冬训期科学化训练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竞技体能训练的核心是训练负荷实施与控制。在长期的训练实践过程中,对运动负荷的控制仅仅停留在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二维方向上,严重制约了训练负荷的内外特征与项目竞技能力需求的一致性。由于缺乏对训练负荷内容代表性、针对性、有效性的控制,即负荷内容的效度控制,负荷量与强度长期囿于传统周期训练理论,无效负荷的增多,使我国一些项目的训练在低水平上长期徘徊。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上海女足在冬训期间周训练以及中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中的内部负荷进行监测分析,探讨提高女足运动员训练效果方法。方法:用心率表(PolarRS400,芬兰)实时记录12名上海市健将级现役女子足球运动员冬训期间一周训练和中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10场比赛的心率(HR)变化,采用Stagno算法计算训练冲量(TRIMP)。结果:(1)周一的TRIMP显著高于周二、周五、周六(P<0.01)和周三(P<0.05),与周四[显著高于周二(P<0.05)、周五、周六(P<0.01)]无显著性差异(P>0.05);周五的TRIMP显著低于周一、周二、周三、周四(P<0.01);(2)比赛的平均TRIMP值为316.59±22.80,显著高于大负荷训练课(P<0.05),比赛中80.2%的负荷刺激集中在高强度区间85%最大心率(HRmax)以上,显著高于大负荷训练课(P<0.01)。结论:(1)在女足准备期的周训练负荷安排中,赛前3~4天适合安排较大的负荷量和强度以提升训练效果;(2)女足联赛的内部负荷主要集中于高强度区间(>85%HR  相似文献   

8.
采用心率遥测仪测试了1991年参加郑州冬训的部分运动员赛前训练与比赛时的心率,运用调查实验统计法、对比法和文献资料对照法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赛前训练课的负荷强度与比赛时的负荷强度变化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训练课平均心率低于比赛时;训练课最高心率低于比赛时;训练课心率变化范围大,呈高低间相交错现象,比赛时心率变化范  相似文献   

9.
研究8名备战十运会的优秀男子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进入冬训大负荷训练期4周后,运动训练对其部分血液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以监控运动训练。结果显示,大负荷训练4周后,运动员BU、C、CK和CK-MB值均显著升高(P〈0.05),而Hb、T/C、CD4^+/CD8^+比值及NK(CD16^+和CD56^+)细胞数均显著下降(P〈0.05),变化幅度可以反映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对训练的适应及恢复情况;对生化指标结合免疫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更准确地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监控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不同等级水平运动员的具体情况,提出短跑训练负荷量及负荷强度的安排,应考虑能直接提高短跑成绩的专项能力、内容和手段,训练周期计划以及逐年提高训练指标。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征解析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田径速度力量项群运动负荷控制特征进行研究。研究揭示,多年训练过程中一般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训练所占比重,随着训练年限和竞技能力增长而趋于递减,但专项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训练所占比重则趋于递增。年度训练过程中的准备期训练重点集中在发展绝对力量、速度力量和专项技术训练等方面,负荷变化表现为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几乎平行发展并呈现出渐进性递增特征,其中负荷强度一般控制在80%-90%最高成绩水平上。比赛期的负荷量约下降20%,但负荷强度上升10%。而过渡期则表现出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同时下降的特征。小周期训练过程中的赛前小周期负荷变化表现为负荷量有所降低但负荷强度却有所增加的特征,而且负荷强度在赛前2周左右达到最高水平,其中大强度训练的持续时间约为10.5天-21天,其比例约占赛前训练总负荷的10%-30%左右,最后一次大强度训练高峰出现的时间一般距离比赛日之前5天-12天。  相似文献   

12.
曹磊  顾鸿泉  杨颂 《冰雪运动》2013,(2):66-69,80
深刻认识不同性质的运动负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能有效提高训练效果。通过实践经验和相关信息的论证,指出应抓住运动项目、运动员的特点,在不同的训练阶段、训练时期,根据训练任务目标、训练方法、运动员机体适应性,以及训练方法发展创新的需要等,有针对性、创造性地选择采用不同性质的运动负荷。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共性规律和个性特点,值得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特征解析和环比计算等研究方法,对田径组合项群世界优秀运动员多年训练负荷控制特征进行研究。研究揭示,随着训练阶段的深化和竞技能力的提高,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比重呈递减趋势,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比重呈平缓递增趋势,技术训练比重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从基础训练阶段至初级专项训练阶段,最大速度训练的环比增长系数趋于递增,但进入专项提高阶段以后,速度训练负荷量的环比增长系数却呈递减趋势,虽然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练习的总量在绝对值上要高于最大速度,但负荷强度却远远低于最大速度,反映出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训练对提高组合项群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胡刚军训练负荷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访谈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马拉松运动员胡刚军的训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 :胡刚军的训练始终抓混合代谢负荷的比例 ,通过加大混合代谢的负荷来提高训练的负荷强度 ,促进专项成绩的提高 ,具有鲜明的特征 ;胡刚军的训练节奏明显 ,负荷强度安排合理 ,在保持一定负荷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负荷强度 ,符合当前先进的长距离跑及超长距离跑训练的趋势 ;胡刚军的赛前训练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安排合理 ,调控得当。  相似文献   

15.
运动负荷的深层次分析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动量主要针对的是个体的能量系统,大运动量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让运动员能够储备更多的体能,并提高机体在短时间内恢复体能的能力。运动强度则主要是针对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大强度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扩大神经系统兴奋域的范围。此外,竞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活动也将消耗大量的体能。  相似文献   

16.
宋来 《冰雪运动》2013,(1):9-16
我国短道速滑项目虽然已经步入世界强国之列,但是男子项目和女子项目发展不够均衡,尤其是男子项目在李佳军退役后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选取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队优秀男运动员8名,进行夏季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测,系统地研究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夏训期间的机能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血清肌酸激酶在常规负荷强度及负荷量的共同作用下变化幅度不大,但在大力量训练后会出现血清肌酸激酶急剧增加;训练平均负荷强度超过65%以上时,负荷量的增大会引起血尿素的增加,而负荷强度的改变并没有引起血尿素的明显改变;在夏训的1—2周会出现血红蛋白的下降、随后3—5周血红蛋白会急剧上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采用功率自行车或心率遥测仪对WCBA优秀女篮运动员进行测试,通过血乳酸和心率的变化对训练负荷进行监控和评价,为女篮运动员体能训练提供科技支撑。研究结果发现运动员功率自行车或训练中大强度训练血乳酸和脉搏呈现不稳定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运动员的专项体能明显下降,反应延迟,注意力分散,通过短暂调控,运动员恢复到较为理想的状态。研究结论:在WCBA运动队训练中,建议使用心率和血乳酸指标监控和评价WCBA的训练负荷。通过对WCBA运动员训练负荷(心率和血乳酸)的测定,可以反映训练负荷强度的大小,对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的能力和训练后的状态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训练效果。训练中应根据心率和血乳酸指标变更训练计划,调整运动强度,防止疲劳的产生。运用心率和血乳酸指标加强科学化训练,提高WCBA女篮的训练质量和专项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山西省优秀青少年蹦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现场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青少年蹦床技术训练赛前强化期中的负荷量与负荷强度进行了研究,进而为山西省青少年蹦床技术训练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青少年蹦床运动员竞赛期训练内容主要分为单个动作、组合动作、分段动作与成套动作。(2)评价负荷量度的指标包括负荷量与负荷强度,负荷量以单个动作训练的次数、动作组合练习的次数、分段练习的次数以及成套动作练习的次数表示,强度以动作的难度值表示。(3)赛前强化期抠动作质量,以组合动作练习为主,加大了第二套分段动作的数量,主要提高动作的稳定性,负荷量适中,平均周负荷量为1200次;强度较大,以组合与分段动作难度为主。主要以单个与成套动作循环训练法、成套动作分段训练法与超长成套动作训练法为主。(4)甲2组运动员自选套以两周团身,转体动作多为180度,乙组运动员自选套以单周背弹或腹弹动作,很难完成两周动作。  相似文献   

19.
核心部位的健身训练受到越来越多健美爱好者的关注。通过对大学生的负荷训练实验,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以提供健身负荷训练科学的心率阈,作为评判核心部位健身负荷训练运动强度的量化标准。结果表明:用80%或60%最大负荷强度的杠铃俯立划船训练心率在103~126b/min,大于重锤坐姿胸前下拉、哑铃俯卧飞鸟;站姿比坐姿和卧姿负荷训练心率上升幅度大;相同的练习,8RM或16RM训练的心率高于1RM和3RM训练的心率,健身训练宜采用8RM或16RM强度练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