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国内对他的艺术教育思想的研究力度稍嫌不够。本将丰子恺早年的“艺术教育”观置入近、现代之交的美育思潮的历史情境中,认识他早年的“艺术教育”的真正内涵。本认为,丰子恺所倡导的“艺术教育”实质上是广义上的美育,与蔡元培所鼓吹的美育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二所处的时代不同,出发点不同,具体的美育主张也就尽一致。以蔡元培为代表的民国时期的美育思潮与社会变革关系密切,以丰子恺为代表的现代美育思潮则更贴近人生,因而更富于实践性。  相似文献   

2.
丰子恺是我国著名漫画家、美学家。他的漫画作品美育观体现着培育同情心、体味童心、理解艺术心的基本内涵,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丰子恺漫画的创作风格和思想,结合我国幼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指导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丰子恺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其对于“艺术的心”的阐释,这是一种兼具“绝缘”与“同情”的艺术精神,通过对儒道释传统文化的思想的吸纳与融合,丰子恺将两者统一在“童心”当中。这一理论也决定了丰子恺对于艺术与人生关系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艺术的心”是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阐述“艺术的心”含义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它的三个基本特征——绝缘、同情、慈悲,指出“艺术的心”是审美之心、道德之心、宗教之心三者的融合,然后梳理了“艺术的心”的理论渊源,并将其放在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总体背景中探讨它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审美生态学的视角研究丰子恺的艺术人生。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是以培养真善美的崇高人格为目标。由于他具有对应地建构审美生境和审美人生的潜能,他的审美教育理论实际上已超出了真善美的审美场,向着益、宜的高层次的审美场发展。  相似文献   

6.
向诤 《现代语文》2006,(8):51-52,60
丰子恺不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在漫画、翻译、艺术教育、旧体诗词等方面也都有所建树。尽管对丰子恺的研究早在其作品问世之初就已经开始,但是,综合其文学观、艺术观等理论上的阐述,以及其文学艺术创作,对他的文艺观作全面论述的文章尚不多见。丰子恺明确提出过文艺要大众化,要反映客观的现实生活。同时,他也反复强调,文艺创作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应该有明确的实用性。应该说,丰子恺的文艺观在不同的阶段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变化,蕴涵着不同的内容。本文旨在对丰子恺文艺创作中一再提及的“人生根本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丰子恺的书籍装帧艺术是他独特人文艺术精神的载体,也是其挖掘东方元素结合现代设计的大胆尝试。丰子恺书籍设计风格体现独特的“仁”、“诗意”和“童真”,并在设计上提倡自定义的“美”,“图案化”设计手法,具有现实意义。对克服当今书籍设计中的“商业味”过重、“从俗”风格设计等问题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是20世纪上半叶中西文化撞击交汇的历史产物,也是一个深怀艺术之心的艺术家对民族教育的独特思考并将时代特色与个体特质的创造性融会.其基本特质是:培植"艺术心"的艺术教育宗旨,先器识而后文艺的艺术教育原则,远功利的艺术教育条件,面向大众、反映现实的艺术教育方法.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特质对于我们今天美育思想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丰富的艺术实践中,丰子恺坚持“心为主,技为从”的原则,意为艺术教育重在培养艺术的精神而非传授技法、技术,其宗旨是涵养美德、陶冶身心、养成人格.这条原则在成就其艺术的同时,也成就了他的人格,使他成为艺术与人生完美融合的现代典范.  相似文献   

10.
从表面上看,丰子恺“中国美术优胜论”的提出,只是基于世界范围内艺术发展的“表现主义”趋向(中国化)的客观事实。然而这种“客观性”基础乃是丰氏本人架构起来的。在他的艺术思想中,印象派以后西洋美术的演进趋势,一方面是科学主义的凸显,另一面同时也是作者主体意识不断强化的过程,即所谓朝着“表现的艺术”迈进的过程。这使他敏感地意识到了科学对艺术的入侵。正由于此,出于对艺术独立地位的维护,他刻意“遗忘”了印象派以后西洋美术的科学主义特性,而竟力张扬了它的“表现主义”倾向,并将这种“表现主义艺术”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在理论的层面沟通起来。丰子恺“中国美术优胜论”的提出,实际上负有一种遏止科学实用精神、维护艺术独立地位的使命,并且和当时中国“立人”的时代主题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1.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看,翻译的目的是语际的审美再现。翻译审美再现遵循从感知、理解、转化和再现的过程,成功的关键在于审美主体能否将已经过其加工的审美体验艺术地物态化于译作中,为原语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对杜甫《登高》的两种译文的分析,可以见出古典诗歌翻译的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12.
艺术语言的审美发现指艺术语言向发话主体和受话主体生成和显现美感的过程。它往往指向非实体性。艺术语言的审美发现不同于科学发现。它是某一存在物的意义向审美主体生存和显现的过程,是审美主体在自身感性生命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的建构。这样,决定了艺术语言的独创性和自然性,体现了发话主体审美理想,从而唤起受话主体心理意象的涌现,追求非实证物象的丰富神致和情致,使艺术语言意象生发出气韵的生动和艺术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张军历 《海外英语》2011,(9):262-264
文学翻译作为艺术化的翻译,要求译者不仅要艺术化地再现原作,还要再现原作的美感要素。审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中,原文中的美只有被翻译审美主体审美地把握,才能激起审美感受,进入审美再现过程。译文能否取得与原文对应的审美效果只是一种理想,即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对等,这取决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和原文可译性限度。该文以翻译美学为视角,通过分析翻译审美主体与翻译审美客体的基本属性探讨译者主体性与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关系和审美再现的等值阈,以期进一步理解审美再现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文艺创作是一种审美价值的创造活动 ,它是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产生的。创作主体通过发现、体验现实美 ,进而进行典型化、情感化、理想化 ,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文本。艺术形象是审美价值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艺术语言是与常规语言相对应的一种语言现实,是具有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表达现象。艺术语言以常规语言为基础,是常规语言的艺术化和创造性的运用,而文学语言则是艺术语言最充分、最集中的体现。艺术语言的审美意义具体体现在语言的表层音形特征和深层艺术技巧两个不同的层面,构成音韵美、齐整美、精确美、形象美、蕴藉美、幽默美、机趣美和风格美这八个基本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6.
高校美育应以艺术教育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的审美本质和艺术教育的性质,决定了艺术教育具有突出的美育功能。高校的培养目标和特点,促使我们必须将艺术教育作为高校美育的中心环节。构建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才能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传统理论仅从"作家的心灵表现"来理解"表现说"还很不充分。"表现说"作为现代文学理论诞生阶段的学说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才是这一学说的思想基础。与"表现说"思想的相适应的总体形式观念可以用"审美形式"来概括,它在性质上是一种"主体性关系话语"。康德的"中介审美形式"重在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形而上的审美沟通抽象思辨方面,席勒的"实践审美形式"重在形而下的艺术的社会审美教育和人性养成方面,黑格尔的"理念审美形式"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以"历史"贯穿了康德和席勒的抽象思辨与社会实践,完成了审美形式思想的综合。  相似文献   

18.
情绪是艺术语言产生美感的实质性要素,情绪特征也正是艺术语言的审美特征,从汉字的创造初始到词语的动态使用再到语段的超常组合都渗透着主体的审美情绪,艺术语言是情绪化的语言。情绪与艺术语言联系的确立,是艺术语言边缘性研究的基础,必将促使艺术语言审美层次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意境的概念、白酒包装设计审美意境的特征,以及白酒包装审美意境在营销和消费中的功能。在此基础上从材料、图片、色彩、造型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从传统艺术中汲取精髓,营造白酒包装的审美意境,增强包装的传达效果,设计出实用和审美,商业和艺术相结合的白酒包装。以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展现品牌特色;同时为现代白酒包装设计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