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正>作文教学,最犯愁的并不是作文批改,而是学生对批改后的作文的态度。为了让学生对批改过的作文产生兴趣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在作文批改中利用课件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一直被视为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然而在整个作文教学体系中,文章的评改又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批改中如何加强引导,激发情趣,对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可是,如何进行作文评改一直困扰着许多语文教师。叶圣陶先生曾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我当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鉴于此。笔者对作文评改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倩 《青海教育》2010,(1):39-39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虽然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仅有四年,但对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感同身受。初为人师时,对作文教学的认知一片空白,只好以上学时教师为我批改作文的模式作为我作文教学的标尺。时代在变,人的思想在变,语文教学也在悄悄地改变,学生的作文也与以上变化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5.
走进教师办公室,埋头苦干的是语文老师,不仅因为语文备课量大,更主要的是作文批改要耗费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听老师们谈工作的感受,最苦恼的是语文老师,不仅因为评改作文的辛苦,更主要的是辛辛苦苦评改的作文不被学生重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针对这种状况,我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经过两年的实验,笔者认为让学生唱主角互相评改作文的方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教我语文的王老师,是一位特级教师。一年多来,我从她给我批改过的作文中受益很多。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我当过语文老师.改过学生们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我先后结识的国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老师都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的体会跟我相同.都认为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笑话长廊     
《老年教育》2011,(9):37-37,49
多余 杨明在作文中写道:我的爸爸是个46岁的中年男子……老师把“46岁”用红笔圈起来,在一旁批注:多余。几天后,杨明送上改过的作文,上面改为:我的爸爸是个多余的中年男子。  相似文献   

9.
一谈起作文的评改工作,许多教师立刻就皱起了眉头,大叹辛苦!教师包揽了作文的评改工作,做了作文评改“全保姆”。叶圣陶曾经说:“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过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为此,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尝试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评改工作,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曾说:“我当过语义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基于此,近年来,我对作文评改进行了以学生集体互评为主、教师抽评为辅的改革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作文如何批改才能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是长期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问题。当下存在的现状是,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问与精力,结果却收效甚微。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很早就谈到这一问题,他说: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那就是徒劳无功。笔者作为一位高中语文教师,从教近二十年来,一直在实践中尝试着,思考着。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批改形式,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之称,然而常常是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写得痛苦。语言学家张志公说过:“作文恐怕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我当老师,改过的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体会:徒劳无功”。面对当前作文教学依然盲目低效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反思作文教学行为,进行积极的有益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作文批改历来是语文教师头痛的事.语文教师头晕脑胀.改一次作文如搬一座山,疲于奔命.而学生只看分数,不看评改,更不对作文作修改,教师的批改徒劳无益.叶圣陶先生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个人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  相似文献   

14.
林建荣 《成才之路》2011,(17):33-33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可是,当老师把批改过的作文发下去时,有些学生只看老师的评语及成绩,对于在文章中所做的具体修改置之不理,这样,就达不到批改作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八股算是死了,不过,它正如童话里的妖怪,被英雄剁成几块,它老人家整个儿是不活了,那一块一块的却活着,从那妖形妖势上看来,可以证明老妖的不死。”重温周作人的《论八股文》,我惴惴不安地发现这个老妖怪居然还活着。从教十年,我批改过的作文也不少,可是掩卷而思,为什么这些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张扬个性的好作文简直是风毛麟角。我的心好沉重啊!  相似文献   

16.
梁旭煜 《现代语文》2013,(8):126-127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受"学生写,教师改"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为改好一篇作文可谓费尽心思,而学生却收益甚少,教师也被拖得精疲力竭,且效率低下,但学生并不领情,常是一塞了之。叶圣陶先生曾直言不讳:"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明确提出:养成修改自己作  相似文献   

17.
谈起批改作文,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曾直言不讳:“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叶先生的这番话道出了很多语文老师的心声,也让一些语文老师有了偷懒的借口,既然徒劳无功,何须再去精批细改。目前初中作文教学正处于阅而不批,  相似文献   

18.
最近,在对中学生的作文情况进行调查时,笔者发现51%的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喜欢作文,不怕作文的学生竟然不足10%;拿到批改过的作文后.76%的学生只是简单地浏览一下分数和评语,根本不修改作文。这充分说明了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学生作文素材严重匮乏;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远没有得到有效激发;作文评价没能引发学生自行修改作文。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作文评改方法对教师来说无疑像愚公移山,移完这堆,又移那堆,精疲力竭,但收效甚微。有的学生甚至连看也不看就塞入书包。学生似乎往往只关心自己习作上的分数,对所谓的评改批语却无动于衷。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针对这一现状,作文评改呼唤打破常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小学作文教学始终冲不出“耗时低效”的怪圈。为此,无数专业人员和一线教师都在积极探索作文教学改革的途径,着眼于提高作文效率。在实践的基础上,我尝试让学生写“即时作文”,收到较好效果。一、“即时作文”的心理学依据作文和记忆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必然联系。但是,我们对作文教学的安排和要求几乎忽视了这一点。首先,尽管作文课被列入课程表,但一周仅有两节;其次,作文次数一般是每学年16次左右,平均每两周才1次;另外,语文学科每个单元结束后都安排学生进行1次写作训练,每次写作要求不同,但早已设定的作文训练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