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索玛花儿一点点在心中绽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记者,我真实地走进了王顺友马班邮路上的生活,我真实地领悟了高原上被人们称为“圣洁之花”——索玛花儿如诗如歌的内涵。[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踏雪寻梅     
闵凡利 《湖北档案》2009,(12):32-32
站在窗前远眺,风飘雪舞。我知道这是冬日,这个季节飘洒着漫天的爱,就似我钟爱着,那遥远的梅。 很久了.我不知道梅.是否还在以那种姿态站立,站成冬日里一片绚丽的生机。我只知梅很独特,独特得让这个日子对她束手无策.只有任她开,敞开所有的空间让她飘香。这个日子,她是开在雪地里的唯一花儿。虽然这个季节还有许多的花儿在抒情,比如娉婷的水仙。只是她的清香开在屋里,走出屋子,她的香就散了。花就败了。可梅不同,梅是开在风里的,如刀的风儿舞着撞着,可梅不怕,默然绽放.和雷一样。  相似文献   

3.
杨润 《新闻界》2002,(1):42
妻子下班回来,忙不迭地从小拎兜里拿出一张在本地颇有影响的报纸,严肃地对我说:“你看,报上说妻子讨厌的丈夫有五种,我对照了一下,你至少占其中四种,真不得了!”我拿过报纸,见上面《生活参谋》栏里,赫然印着一个标题:《妻子最讨厌哪几种类型的丈夫》。下面列着五条,仿佛一些法规条文。我很小心地像镜子一样逐一拿来给自己照了照,果然发现,除了“动辄骂甚至打妻子”一条外,其余如“争强好胜”、“不善揣摩爱人心理”等等,我均不折不扣地可以对号入座!我知道这“参谋”荒唐透顶,但又怕跟妻子解释不清,于是半晌后才怯怯地问…  相似文献   

4.
读书     
我先有感觉后有思考.这本是人类共同的命运。但这一点我比别人体会得更深。我不知道五六岁以前都作了些什么,也不知道是怎样学会阅读的,我只记得我最初读过的书.以及这些书对我的影响:我连续不断地记录下对自己的认识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我母亲留下了一些小说,吃过晚饭我就和父亲读这些小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关掉电视     
写下这个题目,我就知道这是对我们生活中已经须臾不能离开的一个居家朋友的驱逐令。虽然事实上我自己也做不到,但我还是不依不饶地要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也许,正有很多的读者和本人一样怀着同样的心思。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2002年带有传奇色彩的伟大科学家霍金到杭州出席学术会议时,记提问了些大白话,如“你认为人类历史的下一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将是什么”,霍金不无讽刺地说:“如果我知道,我就已经把它做出来了。”像这样的提问,既不能让霍金快乐,更无法让读快乐。面对霍金,记的提问有太多的外行话,以至于霍金拒绝回答一些提问,这本身就颇值得反思。无独有偶,  相似文献   

7.
烟火人生     
朋友刚从欧洲回来,以为她会一脸幸福地讲述欧洲历史,她却痛苦地说不知道什么是饱,就知道天天饿,也不知道欧洲人民是如何生活了这几百年的?简直生不如死!  相似文献   

8.
尤物的头脑     
今年回乡过年,托领导的福,时间竟然长达半个月之久。在一飨思乡之情和大饱口腹之欲之余,突然就觉得文化生活有些匿乏,不知道该干什么。家里的书柜上有一些我大学毕业之后千里迢迢从北京托运回去的书,如此,我在书柜前上窜下跳翻了半天,终于翻出一门稍微能看的略带故事情节的《长生殿》,才一面咒骂自己当年虚伪一面不情不愿地看将起来。  相似文献   

9.
如果中央电视台的某个播音员念错了一个字,某个编辑处理的稿件有一点文法、逻辑上的毛病,某个技术环节上出了一点差错,我不会这么说。大家都知道,人也好,机器也好,都不可能不出错。如果仅仅如此,也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有一些错如果超出了人们所能接受的范围,太失中央台的水准,甚至有背于“党的精神、人民喉舌”,导致我们这些同行也不得不说的时候,这种错误就是大了。列举证据三条:1、中央电视台1997年11月报道西北几省在宁夏举办花儿会的时候说,“花儿是西北少数民族的民歌”。这种无知识的说法,居然延续了很久…  相似文献   

10.
档案缘     
李洁 《档案与建设》2003,(12):22-22
我的爸爸在档案馆工作。 记得幼时,爸爸就经常带我到那儿玩。那时,我还不知道档案是什么,就总是看到爸爸还有叔叔阿姨们都对着一叠叠的“纸”在各自忙着。出于好奇,有时我会悄悄伸出手摸摸这一叠叠的“纸”(后来知道叫案卷)。这  相似文献   

11.
叶冲 《记者摇篮》2006,(10):39-40
在开始本文之前,我们先看这么一段台词:“一个表扬就那么重要吗?杨红旗需要什么,我都可以尽我的努力去帮助他。什么都可以。可是这件事情,我做不到。我真的做不到!我是一个女孩,我有我自己的生活。我将来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这几个月,我一直强迫自己忘掉,可是你们一步一步地把我逼回来,回到那个我根本无法面对的晚上。就为了一个表扬?就为了一分虚荣?你们毁掉的是我的一生。难道你们不知道吗?!(痛哭……)我现在就像被扒光了衣服,站在所有的人的面前,工作没了,朋友没了,什么也没了。你们满意了?在我心里有两个凶手,第一个凶手是那个坏蛋,…  相似文献   

12.
朱立红 《大观周刊》2012,(44):206-206
2011年新学期伊始,我没有等到接新初一的消息,而是接到学校安排我中途接任初二两个班的语文课的任务。我知道中途接班,难度很大。因为初二是整个初中的关键时期,学生们的变化相当大。尤其是心理和生理的变化,难以捉摸,弄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们上初三,甚至整个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而我接手的这两个班,情况也不一样,一个是好班。一个是平行班,两个班的成绩在同级部中也不容乐观,加上学生和老师的磨合又需要一段时间。我想,既然学校把这副担子交给我,就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我丝毫也不敢马虎,没等开学我就提前进行备课。但是事情总是不随人愿。  相似文献   

13.
这一阵子,我妈忽悠一下一百八十度, 又贤良淑德地待我了,热汤热饭不说,还热 心热脸地伺候着,反正就像"春天般的温 暖"。其实,这回把我大爷样地伺候,也是 有原因的:我新房正装修着呢。不知道从哪 儿传来的歪门邪道,说这活儿属于高危,一  相似文献   

14.
《声屏世界》2007,(12):45-45
有些,陡乐,有些幸运,我带着这样的心态开始第一天的直播。终于,幸运观众揭晓了.是位大姐,在热线中她说:“我参与节目已经有一年多了,终于……”直到直播结束,我们都认为她只是爱看我们节目的普通观众。就在准备离开单位的时候,我接到了一个电话,说明天幸运观众不会过来。因为此刻她的家里只有一个人。而让她从宜春赶到南昌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她失明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听到这里.我的心一颤.不知道这一年多的时间她是靠什么办法和电视机里的我们交流的。我也不知道她是怎样把那么多的平台号码准确无误地输入到手机里面的.也许她已经把这些深深地刻在心里。  相似文献   

15.
当我得知《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得第16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时,心中有深深地感恩,感恩生活,感恩记者这一职业,感恩那每一颗相通的心灵.同时,我特别地感恩那位在大山里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走了20年、现在依然在邮路上继续走着的四川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  相似文献   

16.
当我得知《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时,心中有深深的感恩,感恩生活,感恩记者这一职业,感恩那每一颗相通的心灵。同时,我特别地感恩那位在大山里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走了20年、现在依然在邮路上继续走着的四川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第一眼见到  相似文献   

17.
城池的钥匙     
长久的隐藏在自己的角落里,我的城池牢不可破。外界的一切都与我毫不相干,在我的国度里我是主角。渐渐地,当我的世界颜色越来越单调,我的生活越来越灰暗的时候,一把灵魂的钥匙像一双柔情的大手,在桎梏我生命的城池上掘开一个小口,阳光便溜了进来。缤纷的色彩,那些旖旎的花儿。因为有了这把钥匙的存在,我的生命开始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在已经习惯了孤寂  相似文献   

18.
序文四篇     
浪得浮名,便引来不少相识和不相识的朋友为书索序。不相识的,大多婉拒,因为对人不了解,只看文章,有可能弄出一篇评论,却难写出一篇序(即便做评论,也有必要尽多知道作者其人)。相识的,或缘于友情,或碍于面子,大都应承。(有人指出,一个作家如果到了一再为他人作序的份上,他自己也就气数将尽。我或许已经濒临此境?)虽属应酬文字,也不敢率尔操觚。我写序,只写我对所识之人、所读之文的若干印象,尽量不评论作品;作品的优劣,让读者去判断。这或许不是作序的正道,但我只能如此。选出几篇,读者看看,如觉还有点儿意思,我就…  相似文献   

19.
周迅 《出版参考》2009,(10):48-48
18岁之前,我是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那时我每天就在浙江艺术学校里跟着同学唱唱歌,跳跳舞。偶尔有导演来找我拍戏,我就会很兴奋地去拍,无论多小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夜读惠特曼     
我不知道是什么如此使我痴迷,这诗人的足迹在诗歌的韵律中跌宕,从一百年前以来,随意翻开某一页,它就穿越所有黑暗的天空,骤然触摸于我的指掌之间,在我的肌肤上沙沙颤动,使我不仅仅限于用眼睛阅读,也不单单依靠耳朵聆听,我用这些诗歌径直叩动灵魂,我知道这时是谁迫切地需要舞蹈,但悄无声息。这不同于吟诵唐诗宋词,它既不是边塞诗人的那种悲壮苍凉,也不是婉约歌者的衷曲柔曼,它将爱情渲染得像一部始自荒蛮的史诗,因为揭示一贯掩映的真实,使读者变得脆弱而胆怯,心惊肉跳。因此需要将桌前变光的台灯拧至雪亮,然后任零乱的纸片仍然零乱地散在书案。就这样,打开惠特曼、诗和灵魂。这是一股来自一百年前,却始终如今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