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3月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武汉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动漫产业。总理一段话令中国动漫业深思,他说:“我有时看我孙子喜欢看动画片,但是动不动就是奥特曼。他应该多看中国的动画片。”总理强调:“要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要在世界展示中国的软实力。让中国的孩子多看自己的历史和自己国家的动画片。”  相似文献   

2.
温家宝总理2010年3月14日在回答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的提问时说:“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2002年3月 ,我参加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 ,听取和学习了朱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两次提到“档案” ,“加强图书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这是第一次把档案馆当作公共文化设施———作者) ,“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报告》还指出 :“加强政府管理信息化建设 ,推广电子政务”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注重研究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这些同全国档案事业建设直接相关 ,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借“老档案工作者座谈会”之机 ,联系当前全国档案…  相似文献   

4.
《新闻世界》2009,(5):8-9
近日,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做好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舆论氛围和文明风尚。其实,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会为更多的阅读的文化所吸引。温家宝总理曾向文化媒体说过: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天天放在我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  相似文献   

5.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6,(11):53-54
刊登在《人民铁道报》2005年5月3日上的消息《海拔4161米:总理跟我们合影》一稿,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一等奖。这是一篇充分展现国家总理与铁路工人之间深情厚谊的佳作。文中字字句句反映了总理亲民爱民为民的工作作风和务实形象,文中这样描写总理的对话:“来,我们一起合个影。“”和大家在工地上过节,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建设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难度最大的铁路,非常不容易。“”我向大家表示致敬和感谢!”总理的这些话,读来亲切、自然、感人。让人感受到“平民总理”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的爱民情怀。共和国总理冒着高…  相似文献   

6.
在各国记者采访李鹏总理会见澳大利亚总理基廷的现场,我一眼就发现一位熟人。“您是王恩禧先生?”“对,”王看了我以后回答。“8年前胡耀邦总书记访问澳大利亚时,您帮了我不少忙,谢谢!”他说:“你记性真好!”我看了看他递给我的名片:“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澳洲广播电台中文部记者王恩禧。”澳大利亚广播电台全天播音48小时,有英、法、印尼、日、华、泰、越语。没有广告节目。王先生出生在四川,成长于台  相似文献   

7.
前些时,温家宝总理在接受《华盛顿邮报》总编辑唐尼采访时,有一段非常深刻、非常精彩的对话。当唐尼问到“六·四事件”时,温总理说:“作为中国的总理,我最关心的是中国的稳定与发展问题,因为中国有13亿人口。”又说:“……作为中国的总理,我感觉担子很重,工作难度很大,工作也做不完。13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如果你用乘法来算,一个很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周刊》2010,(40):72-75
“文化交流比政治交流更久远.比经济交流更深刻。” 中国总理温家宝10月6日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中欧文化高峰论坛”的开幕式发言台上说。  相似文献   

9.
李杨 《当代传播》2006,(1):89-90
2004年2月14日上午10点,对于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六村党支部书记达吾提·阿西木来说是个终身难忘的时刻。他在祖国的首都北京见到了亲人温家宝总理。对于我来说也同样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我采写的《达吾提·阿西木北京探亲记》获2004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照片获“全国党报好新闻”一等奖。 2004年2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说达吾提·阿西木要到北京去看望亲人温家宝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已经和总理联系好了,要我们一起去北京拍摄这次活动的珍贵图片资料,明天就出发,要我做好准备。我听了非常高兴,回想2003年3月16日随同温家宝总理前往地震灾区采访时,总理亲民、爱民的言行在我脑海中如同电影般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1988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要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叶挺将军摄影作品展览》。我是解放军报的见习记者,报社把采访这一活动的任务交给我单独完成,我着实心里很紧张。我能行吗?当时我只是一个“见习”的“小记者”,虽然从事新闻工作已有好几年,但直接采访国家领导人的活动,还是第一次。同事们见我一副忐忑不安的样子,安慰我说,没事,李鹏总理很平易近人,挺和善  相似文献   

11.
我与吴新国合作采写的通讯 《爱民情──朱镕基总理视察民主垸重灾区纪实》,在1999年度的“益阳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后,又在随后的“湖南省州市报好新闻”和“湖南省好新闻”评选中连获一等奖。时隔一年以后的今天,当时来镕基总理与人民的血肉关系和鱼水深情,那神态、那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我将永生难忘。 在第一时间里得知 总理来视察的消息 资阳区民主垸是一个四面环水的蓄洪垸。1999年 7月 23日 11时40分,因抢救无效溃决。我本来是跟随市委书记李江防汛,负责北部抗洪一线报道的。这大早上,我获知民主垸出现…  相似文献   

12.
白晶 《记者摇篮》2009,(4):80-80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视察。在此过程中,有一个新闻事件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即总理站在瓦砾堆上,眼含热泪对被困其中的孩子说:“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报界几乎不约而同的以《孩子们挺住!我是温爷爷!》为题进行报道,此后,“温爷爷”便成为温家宝总理在抗震救灾期间见诸媒体的高频词汇。  相似文献   

13.
马鸿志 ,这位新中国的第一代空姐 ,当年有幸第一个执行专机任务 ,第一个办好了出国护照 ,第一个飞行国际航线 ,又是第一个飞周总理专机的 ,堪称新中国“第一”空姐。忆及当年的蓝天人生 ,马鸿志顿时满脸情不自禁地洋溢着激动和自豪 ,仿佛又回到那些难忘的岁月。在总理专机上 ,马鸿志为能见到总理而心里激动万分 ,于是工作起来怯怯生生 ,但总理总是轻释她的窘态。马鸿志说 :“总理的一言一行 ,都给我树立了人生的楷模 ,使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1 “我们还是半个老乡呢 !”马鸿志刚飞总理专机时 ,心情很紧怅 ,周总理似乎看出了马鸿志的窘态 …  相似文献   

14.
参加“两会”的出版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热烈讨论审议李鹏总理报告的同时,对出版工作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热点问题,纷纷畅谈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在接受报刊记者的采访或向大会提交的“提案”中,都发表了意见和建议。现简要综合报道如下: 宋木文代表在接受记者访谈时特别强调指出,李鹏总理在报告中,把“扫黄”与’打非”并提,而且把它写入“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一节中,意义重大。说明“扫黄打非”不是仅仅把它当作文化领域的斗争,这标志着我们国家对“扫黄打非”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宋木文在谈到出版工作一定要讲政治的话题时,认为出版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一项工作,书刊反映的客体离不开政治。讲政治对出版工作者来说,不是外加的,而是内在的要求,是出版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我于1968年参加工作,2006年退休。在这38年里,先后从事政治文化教学、新闻报道、广播电视宣传和文史党史研究等项工作。职业的特点和个人的爱好,使我和“舞文弄墨”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6.
要闻     
《网络传播》2010,(3):6-7
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 2月27日下午3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温家宝总理首先向全国网友们拜年,他说:“很高兴同大家进行在线交流。去年是2月28日,我本来也想还取在2月28号,但我考虑到明天是正月十五,是阖家团聚的日子,所以我就改到27号。在这里,我向大家拜年。”  相似文献   

17.
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不少报刊都在争相刊登中国新总理朱镕基在记者招待会上“点名”吴小莉的新闻。凤凰卫视这位年轻靓丽的女主持人的幸运,被报刊渲染为“前没有古人,后不会有来者”的一种幸运。吴小莉在事后冷静分析自己当时的“激动心情”时说:“我的激动不只是因为总理点我的名字,而是因为,我和喜欢看我节目的朱总理有这样的交流,这是一个专业的互动,是新闻媒体同政府高级领导人的互动,这是一种信任。”  相似文献   

18.
刊登在《人民铁道报》2005年5月3日上的消息《海拔4161米:总理跟我们合影》一稿。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一等奖。这是一篇充分展现国家总理与铁路工人之间深情厚谊的佳作。文中字字句句反映了总理亲民爱民为民的工作作风和务实形象.如文中写的:“来,我们一起合个影。”“和大家在工地上过节,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建设这条世界上海拨最高、难度最大的铁路,非常不容易。”“我向大家表示致敬和感谢!”总理说的这些话。读来亲切、自然、感人。让人感受到“平民总理”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的爱民情怀。  相似文献   

19.
新闻榜     
“我从来不吓唬老百姓,只吓唬那些贪官污吏。”针对香港媒体的有关评价,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3月15日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这样回答记者。 这是朱镕基上任以来的第五次记者招待会。新华社记者提出了有关财政赤字的问题,朱镕基回答时,提及香港报纸送他的“赤字总理”称号,并称“我从不接受荣誉称号”,所以这四个字要奉送回去,并说自己将政府资金投入到了基础建设上;朱镕基还坦言目前最  相似文献   

20.
刊登在《人民铁道报》2005年5月3日上的消息《海拔4161米:总理跟我们合影》一稿,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一等奖。这是一篇充分展现国家总理与铁路工人之间深情厚谊的佳作。文中字字句句反映了总理亲民爱民为民的工作作风和务实形象,如文中写的:“来,我们一起合个影。”“和大家在工地上过节,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建设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难度最大的铁路,非常不容易。”“我向大家表示致敬和感谢!”总理说的这些话,读来亲切、自然、感人,让人感受到“平民总理”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的爱民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