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建构主义教学观是以学生和教师互为协商的、以建构意义和知识为内涵的协商式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观相比,建构主义教学观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知识的社会服务性等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并能更好地培养现代社会所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知识观视域下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知识观为我们反思和批判现有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不足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建构符合当前知识状况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后现代知识观视域下,成人高等教育要满足学生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实用化的教育诉求,其教学模式的建构必须满足教学目标设置的多元化、教学内容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可调适性、教学策略注重过程的非线性、教学评价注重过程的多线索性。由此建构符合当下新知识图景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创新素质培养的建构主义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可以重新审视创新教育问题。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的基础是知识建构,在长期的知识建构基础上形成专长方能有所创造。就学生的“创造”或“创新”而言,主要应使用个体标准加以衡量,不可误用高端的社会标准。建构主义强调的恰恰是学生要在个体与环境或他人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知识,反对长久以来支配着教育的客观主义知识观。参照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以及相应的师生观、教学观和评估观等,在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实现诸方面基本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应该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观,通过使用情境教学法、提出问题法、知识建构法、组织合作法、成果展示法和重新反思法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面向学生未来的发展,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要以具体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即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化学基本观念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化学总观性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实验观、分类观和化学价值观等。在化学教学中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建构观的基本理论,在数学学科教学中,通过几年的实践,作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实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收获。一、建构观认为知识是由认知重体自己构建的,那么学科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与认知主体构建知识有着密切的衔接关系;二、建构观认为教学的功能在于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那么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使学生找到学习新知识的固接点;三、建构观认为,教师的功能在于帮助学生搭起建构知识的桥梁,那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创建新的检测和评估认知主体建构知识和超越自己的方法和手段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通过后现代知识观视域下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各要素的分析,可知成人高等教育要满足学生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实用化的教育诉求,其教学模式的建构必须满足教学目标设置的多元化、教学内容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可调适性、教学策略注重过程的非线性、教学评价注重过程的多线索性这四个特点。在后现代知识观视域下建构符合当下新知识图景的成人高等教教育模式,模式由四个部分构成:基于职业性需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设置,数据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建构,基于信息管理与指导、控制与评价的非线性教学过程和基于过程的多线性教学评价;并对各构成部分的实施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学习观是在认知学习理论关于个体认知结构形成与发展原理基础上形成的新的学习观。在如何看待学习者方面,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要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师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在教学中的各种决策总是以他对知识、学习和教学的理解为基础的,就中小学教师对知识、学习和教学的基本观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的初步研究表明:教师们普遍认识到知识是相对的、辩证的和有联系的,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建构学习,并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的活输,而是帮助学生完成意义的建构.教师在知识观的“机械——辩证”和学习现的“接收——建构”两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教师学习观自身的两个维度之间也有显著的正相关,人师的教学观与知识现的“机械——辩证”维度以及学习观的“接收——建构”维度都存在总显著的相关;只有学习现的“接收——建构”维度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学历与教龄在教师知识现、学习观和教学观各线及上未见统计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需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数学学习中最富建构意义的是过程。围绕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三个方面,开展定向的分析探究: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探究能力发展、思考问题深度,多元化展开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1.
所谓建构,就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调整、改组自己的经验结构。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在学生观上,它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具体差异性;在学习观上,它强调学习的建构性。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建立新型的知识观、师生观和教学现,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学生个体知识观是构成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背景,培养学生的知识观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知识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更受学生自身知识经验及反省思维能力等内部因素的影响。知识观的培养策略有:将知识观培养设定为教学的目标;教师首先要树立建构性的知识观;在各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和强化知识观教育;实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设置"知识论"选修课等。  相似文献   

14.
反思"知识建构论"的教学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知识形成角度,当前知识观上流行一种"知识建构论".反映在学校教学中,与之紧密相联的知识获得观,随即强调知识不具有传授性,只有通过建构式学习,学生才能获得知识.细究此说法,显然与长期教学实践探索出来的教学规律不相符.分析这种学习观的出现,其理论根源就在于过分肯定了"知识建构论"的教学意蕴,而忽视了"知识建构论"自身固有的理论局限性.坚持以辩证唯物认识论为指导,反思"知识建构论",则有益于重新认识知识形成和获得的机制.反映在学校教学中,则有助于澄清对知识传授的误解,以及认清知识传授与学生建构式学习观念之间相得益彰的教学意蕴.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知识是由学生主动建构的,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核心地位,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完成知识建构.管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联系密切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管理学中的原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特点.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观有利于管理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可以重新审视创新教育问题。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的基础是知识建构,在长期的知识建构基础上形成专长方能有所创造。就学生的“创造”或“创新”而言,主要应使用个体标准加以衡量,不可误用高端的社会标准。建构主义强调的恰恰是学生要在个体与环境或他人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知识,反对长久以来支配着教育的客观主义知识观。参照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以及相应的师生观、教学观和评估观等.在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实现诸方面基本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新课程提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小组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一是加强学生知识观的建构;二是加强学生学习观的建构;三是加强教师教学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正>现代教学过程是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向学生单纯传递知识的过程。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教互动"的建构,把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外界学习环境结合起来,促使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笔者试就搭建以"学教互动"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谈谈认识。一、建构和谐师生关系,是营造学教互动创新氛围的前提。如何紧跟形势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我认为首先应转变观  相似文献   

19.
基本观念在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被多次强调,微粒观作为其中之一,在学生建构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在中学阶段,有效建构微粒观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学科本质和特征的必要选择。基于学生、教师、课程内容、方法的角度,微粒观建构基础主要包括认知基础、知识基础、素养基础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批判知识观时代教师角色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主义知识观和经验主义知识观陷入了客体对主体的牵制和绝对主义,因而是一种权威型知识观;建构主义知识观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则倡导主体建构和批判反思,因而是一种批判型知识观。随着批判知识观时代的到来,教师角色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那就是要找回教师作为普通人的个性,改变教师对于学生至高无上的神话地位,重塑教师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