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介绍以玻璃铜为基体的工艺品经表面预处理后进行酸性光亮镀铜及做旧着色处理的工艺流程、工艺配方及工艺条件的基础上,将传统的非金属电镀工艺流程中的敏化-活化-化学镀铜工序改为表面金属化后化学镀银的工序。结果表明:选用本工艺流程制作的镀件导电性好,光亮平整,其镀层与基体结合力强,表面色泽均匀、金属质感好,仿古逼真。并且成本低,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2.
各种钢铁制品表面在喷漆前需经过预处理和磷化处理,经钝化并形成磷化膜,以提高制品的抗蚀能力。铁系磷化已有多种配方,如《精细化工配方3000例》、《精细化工2600例》等书籍都有介绍。但在实践中,效果不太理想。有的需要加热,能耗大;有的耗时长,使用不方便,不利于县级及乡镇企业应用。笔者经过多次实验后作了适当改进,曾给某些乡镇企业使用,效果较好,受到厂家欢迎,现介绍如下。 1预处理 除油……水洗……除锈……水洗……干燥……,或 除漆……水洗……除锈……水洗,……干燥……。 2磷化液配方及磷化处理 2·l磷…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化学镀法制备铜-银双金属粉过程中的预处理工艺、制备方法、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化学镀     
阐明了化学镀的实质、特点和生产中应注意的事项,并探讨了若干种工艺配方,工艺生产流程、工艺生产要求和无氰的化学镀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27SiMn为基体,在化学镀Ni-P配方基础上添加稀土硝酸铈,通过正交试验对比丁二酸、柠檬酸、醋酸钠、硝酸铈等因素对27SiMn化学镀Ni-Ce-P工艺的影响,并对化学镀镀层形貌进行分析,最终确定最佳工艺配方。  相似文献   

6.
一、氟元素例1 (1997年上海高考)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5(PO4)3OH(s) 脱矿5Ca2 3PO43- OH-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受腐蚀,其原因是________.  相似文献   

7.
铁、铜系列推断题是将铁、铜之间的相互反应来构建的题型,为初中重点考查内容.解此系列推断题,需系统、全面的掌握Fe、Cu的相关理化性质.一、铁1.物理性质:纯铁质软,块状的银白色,粉状的黑色.能被磁铁吸引.2.化学性质:a.可燃性:3Fe+2O_2(纯)点燃Fe_3O_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黑色固体)b.还原性:Fe+2HCl====FeCl2(亚铁)+H2↑(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Fe~(2+)-亚铁离子呈浅绿色)Fe+CuSO4=FeSO4+Cu(铁表面有亮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波尔多液不能铁桶装)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16,(5):57-60
以硫脲和天冬氨酸为原料,氘代二甲基亚砜为溶剂,碳二亚胺为缩合剂合成了缓蚀剂PAT,并将缓蚀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进行复配,得到了复配缓蚀剂PAT-OP。采用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法研究了复配缓蚀剂在质量分数为15%,温度为60℃的盐酸中对A3钢的缓蚀行为。结果表明,复配缓蚀剂具有优良的缓蚀性能。当添加量为1.0%时,缓蚀效率为91.0%;tafel曲线表明复配缓蚀剂是以阴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缓蚀剂的吸附机理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兼具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机制。  相似文献   

9.
针对缓蚀剂在水处理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实验得到了循环水中添加铜缓蚀剂的最佳条件:谷氨酸作为缓蚀剂,温度为25℃,PH=6.0,浓度为0.001mol/L,并且加入N一月桂酰基谷氨酸钠作为预膜剂,以及添加Mg2+作为协同复配的催化荆,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例1 在反应2A+3B=6C+D中,A是由两种元素X、Y组成的化合物,B是由元素Z组成的单质,C和D的分子都是由2个原子构成的.C的化学式为( )  相似文献   

11.
对贝氏体钢的加速腐蚀产物——锈层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钢的锈层存在两部分:致密的内锈层和疏松的外锈层,内锈层能降低钢的腐蚀速度。试验钢的锈层主要成分是稳定存在的α—FeOOH和Fe3O4,还有少量的γ-FeOOH。  相似文献   

12.
耐候钢锈层稳定化的表面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09CuPCrNi耐候钢为基板,采用周浸腐蚀试验的方法,对研制的锈层稳定化表面处理剂进行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3%氯化钠溶液的周浸试验中,经过锈层稳定化处理的耐候钢腐蚀率小于未处理样,经过表面复合处理剂处理的试样,经720小时的试验,腐蚀率基本达到了稳定,而裸样到1486小时尚未稳定,说明锈层稳定化表面处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利用锈层稳定化处理的耐候钢焊接接头,进行了大气曝晒(喷淋)加速试验,结果证明:经表面复合处理剂处理后的Q450NQR1耐候钢,腐蚀率显著降低,不仅提高了耐蚀性,而且也提高了抗局部腐蚀能力。经表面复合处理剂处理的焊接接头与非焊接样的腐蚀试验结果没有差别,说明表面复合处理剂适用于焊接接头的锈层稳定化处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Tafel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测定不同浓度缓蚀剂在0.2 mol·L-1乙酸介质中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在20℃、0.2 mol·L-1乙酸溶液中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冷轧钢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缓蚀率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缓蚀剂的浓度为3×10-3 mol·L-1时,缓蚀率达到85%,属于阴极型缓蚀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在冷轧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其吸附为自发进行的物理和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5.
在碱性条件下,以二乙胺、二硫化碳为原料合成二乙基氨荒酸钠缓蚀剂.分别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缓蚀剂浓度、介质环境等对缓蚀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二乙胺与二硫化碳摩尔比为0.7:1,氢氧化钠浓度30%,反应温度为5℃-10℃,二乙基氨荒酸钠产率为90.98%,用作缓蚀剂浓度为0.04mol·L-1时,在酸性介质中的缓蚀效率最佳,可达到98.28%,腐蚀速率0.0016g/(h·y).该合成二乙基氨荒酸钠缓蚀剂方法简单,得到的缓蚀剂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aChongqingistheonlymunicipalundertheCentralGovernment(MCG)inwesternChinaandthelargesteconomicalcenterattheupperreachesoftheYangtzeRiver.Itsareais8.24×104km2withapopulationofmorethan30million.Ithasvariousindustriesgivingprioritytoheavychemicalindustrythatiseasytoproducehazardouswaste(HW)pollutionbecauseoflowtechnicalandmanagementlevel.AstheHWmanagementintheThreeGorgesAreaofChongqingregionwasstartedrelativelylate,thedeclaredHWsarenotcomplete[1].Thisworkisintendedtogiveacompl…  相似文献   

17.
在加入钼酸盐与硅酸盐复合缓蚀剂的碱性脱盐溶液中,对带锈铸铁进行脱盐缓蚀处理,对带锈铸铁处理前后的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评价,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锈层形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中脱盐缓蚀处理后,铸铁的腐蚀速度下降至5%以下,脱盐缓蚀改善了锈层结构,锈层主要组成由不稳定锈γ-FeOOH向稳定的α-FeOOH转变,锈层结合紧密,铸铁的耐蚀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研究化学镀镍磷复合镀层的性能,在研究了镍磷化学复合镀新配方的基础上,在A3钢片表面分别制备了纳米和微米复合材料镀层N i-P-MgO(CuO).用称重法测定厚度;通过10%NaC l溶液测定其耐腐蚀性;GB5935 86标准贴滤纸法测镀层的孔隙率;MH-3硬度仪测定其硬度.结果表明:在最佳施镀条件下,可得到耐磨性、硬度强于A3钢片、N i-P镀层和N i-P-MgO(CuO)纳米复合镀层的微米复合化学镀层,和光亮致密耐腐蚀性强于A3钢片、和N i-P-MgO(CuO)微米复合镀层,与N i-P镀层相当的N i-P-MgO(CuO)纳米复合镀层.  相似文献   

19.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紫藤荚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紫藤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用水蒸汽蒸馏法从紫藤荚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进行成分分析,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4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7.49%,其主要成分为2,3-环氧基-1-丁醇,其它依次是乙酸乙酯、乙酸、苯甲醛等,与文献报道紫藤花挥发油成分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贵州安顺地区野生密蒙花为原料,分别提取其干花、干叶精油,并应用GC/MS/DS技术,在干叶精油中共检出48种物质,鉴定38种,其主要成分由醇、酸、烷等三类化合物构成,涉及化合物共22种,次要成分由酮、醛、醚等三类化合物构成,涉及化合物共11种。在干花精油中共检出34种物质,并全部鉴定,其主要成分由醇类化合物构成,涉及化合物共18种,次要成分由醚、酮、酸、醛、烷等五类化合物构成,涉及化合物共14种。结果表明,由于花、叶处于植株的不同部位,生理作用各不相同,故所得精油的挥发性成分有较大的差异;此外,与大多数巳知的植物精油相比,密蒙花精油中酯类化合物的品种及含量均很低,这是其鲜花香气浓郁但欠柔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