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分析了06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的原理及影响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因素,介绍晶间腐蚀试验标准和常用试验方法,提出控制和减少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措施.氧化性的酸性腐蚀介质会加剧06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奥氏体不锈钢的敏化温度大约在427~816℃区间,其中对晶间腐蚀最敏感的温度是在650℃;晶间腐蚀的速度会随着奥氏体晶粒度的减小而减小;对晶间腐蚀影响最大的元素是碳元素.为此,合理调控化学组分,严格控制环境温度,进行固溶处理,控制晶粒度,提高其耐蚀性,降低由于晶间腐蚀导致的失效以及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2.
奥氏体不锈钢、钴-铬合金、钛及其合金经常被用作医用植入材料。在这些金属材料中,奥氏体不锈钢是最常用的材料。然而,它在侵蚀性生物效应的长期作用下容易受到局部侵蚀。为了改进奥氏体不锈钢的抗磨损和耐腐蚀的效应,已经研究了几种不同的表面改性技术[1,2].本文的研究是采用具有耐腐蚀性的生物医学纳米涂层Al2O3涂复在奥氏体不锈钢AISI304的表面上,工艺中是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和浸入技术,并使用电化学极化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3.
搭建了原位电化学充氢—慢应变速率拉伸载荷平台,模拟真实临氢环境—载荷环境,研究了原位充氢对304奥氏体不锈钢氢脆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传统预充氢拉伸实验,304奥氏体不锈钢经原位电化学充氢拉伸后呈现较低的强度和更高的氢脆敏感性,未发生明显马氏体相变;试样在变形早期即发生严重氢致断裂,对实际临氢环境服役条件下不锈钢氢脆行为研究和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超高强度钢的塑韧性,实验分析了奥氏体化温度分别为840℃、880℃、920℃与等温温度分别为275℃、325℃、375℃对中碳超高强度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奥氏体化加热温度的升高,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趋向粗大,钢的强度上升,而塑韧性下降;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钢的抗拉强度呈平缓下降趋势,而钢的塑韧性在275~325℃等温温度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在325~375℃等温温度范围内呈下降趋势.在试验等温处理温度范围内,奥氏体化温度880℃×30min保温+等温温度325℃×2min保温油冷,可获得强韧性配合良好的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钢的残余奥氏体的含碳量≥76.%,钢的抗拉强度Rm≥2065M Pa ,断面收缩率ψ≥255.%.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变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Fe-16Mn-3.5C-3Si-3Cu高锰TWIP合金铸铁组织的影响,对试样进行物相分析和金相组织观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组织中退火孪晶的数量增加,孪晶发育趋于完善。热处理后其室温组织为单一奥氏体;热处理的合金铸铁拉伸变形后,产生大量形变孪晶,其变形后的基体仍然保持单一奥氏体组织,未发生马氏体相变,发生了完全的TWIP效应。  相似文献   

6.
钢中残余奥氏体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淬火后总存在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残余奥氏体对钢性能的影响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问题.目前很少把残余奥氏体作为一个组成相,从残余奥氏体的数量、形态、稳定性、分布方式等诸方面来考察残余奥氏体在钢中的作用的这方面的报道,从而影响认识的深化.本文仅就残余奥氏体的数量、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这两个因素对钢性能的影响作些探讨.一、残余奥氏体的数量对钢性能的影响及残余奥氏体数量的控制文献(1)用30CrMnSiNi_2A 钢作试样.最终热处理为900℃ × 40min加热保温后,进行230 ℃×60min的等温淬火十280℃×2h回火,用热水与干冰进行十50℃×15min(?)-60℃× 15min的循环冷处理,分别进行了三次与九次.残余奥氏体的量分别为5.8%和4.5%,然后进行多冲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薄层状的残余奥氏体存在于马氏体板  相似文献   

7.
采用金相组织观察、常温和低温力学性能测试的方法,研究了回火温度对X21Cr Mo V121钢显微组织和低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的回火热处理后,微观组织均为回火索氏体;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冲击韧性呈上升趋势,而强度及硬度逐渐下降。为了获得较好的低温冲击韧性,此类钢较好的热处理工艺应为1 050℃加热保温1 h淬火后,在720℃加热保温2 h空冷。  相似文献   

8.
奥氏体304不锈钢微观组织变化与冷加工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奥氏体304不锈钢进行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冷加工变形,奥氏体组织会发生不同量的马氏体相变,用铁素体测量仪测定了马氏体相变量与冷加工方式、形变量的关系,通过金相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探讨了该微观组织变化的规律和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304L不锈钢粉末在不同压力下温压成形与冷压成形的生坯密度和生坯强度,并研究了烧结温度对304L粉末烧结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04L不锈钢粉末的温压生坯密度和生坯强度都高于冷压生坯密度和强度。在800 MPa的压制压力下,304L的温压生坯密度为7.07 g.cm-3,比冷压提高了0.24 g.cm-3,生坯强度为35.6 MPa,比冷压提高了22.8%。在1 300℃温度下真空烧结后,304L不锈钢粉末压坯的密度为7.50 g.cm-3,抗拉强度为471 MPa,延伸率为47.7%,硬度为65 HRB。  相似文献   

10.
奥氏体不锈钢构件的腐蚀机理与焊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奥氏体不锈钢材料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不同的工业企业生产当中,为减少和避免加工过程中对材料原有优良性质改变,通过长期对其在船舶工业中的应用特点和工艺方法的实践研究,针对奥氏体不锈钢构件的抗腐蚀特性进行理论分析,揭示其工作在腐蚀环境中的抗腐蚀机理,并以焊接加工为例,指出不恰当的生产方法对奥氏体不锈钢的抗蚀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的工艺手段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不锈钢材料的车削加工是机械工人培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按金相组织分类的铁素体、马氏体、奥氏体三类不锈钢材料中 ,以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最差 ,所以 ,其车削加工质量的提高难度最大。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性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塑性大 ,加工硬化严重 ,易生成积屑瘤而使加工表面质量恶化。切削力约比45 #钢(正火)高25 % ,加工表面硬化程度及硬化层深度大 ,常给下道工序带来困难。第二 ,导热系数小 ,只为45 #钢的1/3 ,因此 ,加工时产生的热量多且不易导出 ,所以切削温度高。第三 ,由于切削温度高 ,加工硬…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盐水冷却对S36950不锈钢高温后力学性能的影响,选取普通S30408不锈钢为参考对象进行了不同温度工况冷却后两类不锈钢的拉伸试验,获取高温盐水冷却后其力学性能指标(弹性模量、名义屈服强度、抗拉极限强度、断后伸长率等)的变化规律,与同类型钢材采用普通水冷却的既有高温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盐水冷却后两类不锈钢表观均出现了明显的腐蚀现象;盐水冷却使得两类不锈钢在敏化温度段(600~800℃)的高温后弹性模量与延伸率有所波动;采用盐水冷却的两类不锈钢高温后强度均较普通水冷有所下降,且S36950不锈钢的屈服与极限强度在800℃高温后下降显著。基于试验结果修正了既有不锈钢高温后本构模型,提高了其对盐水冷却的S36950不锈钢高温后应力-应变关系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工程材料》课的四大重点内容是:铁碳合金、钢的热处理、合金钢及典型零件的选材分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些内容,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选编了几道综合题进行分析讨论。一、将T10钢两块小试样(φ10mm,l=10mm),分别加热到780℃和860℃,保温足够长时间后水冷。试比较两块钢样中,下列诸方面的差别,并简述理由:1.所得钢  相似文献   

14.
淬火是将零件以一定速度加热到奥氏体区保温,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的热处理方式.适宜的淬火加热时间可以显著改善金相组织.文章将讨论金相组织差的原因及所采取的改善金相组织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5.
18—8型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焊前准备、焊接材料选用、防变形措施、焊接规范、操作标准、前期预热及焊后热处理等方面探讨18—8型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工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THERMEC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含钒中碳钢变形奥氏体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规律,用膨胀法结合金相以及硬度建立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结果表明:该钢的奥氏体化温度为920℃.当连续冷却速度小于2℃/s时得到的组织为铁素体 珠光体,大于2℃/s时出现贝氏体和马氏体组织,可把2℃/s作为轧后控冷的临界温度.这就为制定含钒中碳钢加热制度和控冷工艺提供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采用奥氏体不锈钢焊丝,对异种钢308L奥氏体不锈钢和Q345低合金钢进行埋弧焊接,研究了焊接接头不同位置的组织特征,并分析其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缝中以奥氏体等轴晶为主,但在晶界上出现铁素体及少量Cr和C的析出物;Q345侧热影响区产生碳迁移,熔合线附近组织为粗大铁素体,在熔合线+1 mm位置出现大量魏氏体组织.焊接接头横向拉伸结果显示抗拉强度达559 MPa,断于焊缝,表明异种金属连接位置(Q345侧熔合线处)强度能够满足要求.焊缝及Q345侧热影响区低温韧性结果表明,以奥氏体组织为主的焊缝从20℃到-80℃均体现优异的低温冲击韧性(≥76 J),但热影响区位置(熔合线外1 mm)随着温度的降低,低温韧性逐渐变差,在-40℃时即降低至17 J.主要原因在于该位置由于脱碳及热循环的作用,铁素体晶粒尺寸较粗大,且出现粗大魏氏体组织,与焊缝及母材的组织类型及尺寸呈现较大差异,成为异种钢焊接接头的韧性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8.
南京轻工业机械厂提出铰削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工件的标准铰刀的刀具耐用度较低,一般只能加110~20个孔,要求我校改进。经过我们的研究和试验,发现在标准铰刀上进行改磨几何参数和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后,能使铰刀的刀具耐用度大大提高,可加工60~78个孔。仅此一种规格的饺刀,每年可节约上百把。加工表面粗糙度也从原来的1.6μm改善到0.8μm。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1奥氏体不锈钢的切削加工性能1.1不锈钢的物理性能 1Cr18Ni9Ti不锈钢是奥氏体不锈钢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具有良好的抗蚀性和…  相似文献   

19.
对板栗酒糖化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1)适宜的糖化工艺流程为:浆液pH值调整至5.5→添加α-淀粉酶、氯化钙→73℃保温→85℃保温→95℃保温→降温至55℃,浆液pH值调至5.0→添加果胶酶、糖化酶→55℃保温至果胶全部分解→63℃保温至糖化醪中可用于发酵性糖量不再增加.(2)用麦芽代替α-淀粉酶和糖化酶进行糖化,添加量不宜超过30%.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机械工程材料》“碳钢的热处理”实验(计划4学时)进行了改革性尝试,具体做法如下.当理论课讲完有关内容后,我们就给学生布置实验要求,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和实验要求,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其内容包括选择材料、热处理设备、拟定热处理工艺方案.(含热处理工艺名称、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介质、预计所得组织及性能——硬度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