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冉求、仲由是孔子的两个弟子。 有天,冉求请教孔子:“听到一件应当做的事,要立刻去做吗?”孔子说:“是的,立刻就去做!”仲由也求教孔子:“听到一件该做的事,要马上去做吗?”孔子却说:“有父亲兄长在,应该先商量商量,怎么可以听到了就去做呢?”公西华在旁听了大惑不解,不禁问道:“请问老师,两人问的一样,  相似文献   

2.
子路和冉有问孔子同样的问题:“闻斯行诸?”孔子一批驳一鼓励,并解释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见《论语·先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每一个老师亦应三思进退,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3.
据《论语·学而》记载,一天,孔子的学生向他请教.子路问:"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合乎义理的主张,可以立刻付诸于行动么?"孔子答道:"有父亲和兄长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另一个学生冉有问:"先生,我要是听到合乎义理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公西华感到迷惑不解.孔子笑了笑说:"冉有畏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积极进取.子路生性逞强好胜,所以我就劝他缓慢行事,多听取别人意见."这个故事,就是大家熟悉的孔子倡导因材施教的范例.然而,反复仔细品味这个教育故事,我觉得很有进一步推敲考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教学类型,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创举。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孔子教学,先是在摸索前进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知识,随后又逐渐上升为理性知识。因为没有成规可循,所以只好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行教学。这里的因时、因地制宜,即是随时随地地进行教学;因人制宜,实即因材施教。如,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关于因地制宜是这样的:孔子师生被匡地群众包围了。孔子身处危境,依然信心百倍,坚持讲学:“文王既殁,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  相似文献   

5.
两千五百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 ,在教学艺术上也堪称大师。作为一位教育家 ,他向学生提问 ,或解答学生的疑问时 ,都没有确定性标准答案。在《论语》一书中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在标准化考试仍然影响着我国教育的今天 ,读来尤其发人深思 ,它对语文教育甚至整个教育观念的转变都有深刻的启示。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赤也惑 ,敢问。”子曰 :“求也退 ,故进之 ,由也兼…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很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有一次,他的学生子路和冉求向他提出了同样一个问题:听说有件好事,是否可以立即去做?孔子回答子路说:先得请教有经验的父兄,然后行事。但对冉术却这样回答:听到后可马上去做!后来,孔子回答另一个学生公西华的疑问时说:“冉求作事顾虑多,我有意鼓励他勇敢;子路勇敢但轻率,我有意叫他慎重。”孔子了解学生思想性格上的特点,因材施教,这种教育方法是发人深省的。拿学生性格来说:有的爽朗大方,有的沉默寡言,有的幽默诙谐,有的倔强固执,有的顽皮好动,有的勤俭朴实……我们如果  相似文献   

7.
子路和冉有问了孔子一个同样的问题:“闻斯行诸?”可是孔子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对子路说:“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对冉有却说:“闻斯行之。”可见,孔子对两个个性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答案。而中国之大,纵横万里,在这广袤土地上遍布的学校,又岂能以固定的章法来约束?  相似文献   

8.
因材施教     
2500年前的曲阜。这里曾是当时东方文化的中心。 这一天,天高云淡,红日稍偏,孔子在杏坛的亭子里弹琴,公西华陪侍伴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洄从之,道阻且长; ■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一曲弹罢,孔子抬起头来,这才发现子路仗剑站立亭边,还沉浸在乐曲的余韵里呢。 “仲由,有什么事吗?”孔子问道。 “老师!”子路这才双手抱拳作揖道,“我来请问一个问题:听到有好事,就行动吗?” 孔子马上严肃地回答他说:“有父亲、兄长在,怎么可以听到就行动呢?” 子路又拱一拱手说:“我知道了。” 子路退…  相似文献   

9.
因材与施教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论语》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著作,饱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经验。这些教育思想与实践经验对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论语》中摘取上述片断,作一些个人的理解与阐发,故曰片思。本片断中,面对不…  相似文献   

10.
(配苏教版课本第十二册《孔子游春》)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有一次,他与几名弟子进行了有关各自志向的讨论。子路说,如果让他去治理一个内外交困的国家,只要三年就可以使那个国家人人有勇气,个个讲道义。冉求说,如果让他去治理一个小国家,只要三年就能让人民衣食充足。公西赤谦虚地说,愿意做一个小小的司仪。当孔子问到曾皙(xī)时,曾皙弹瑟(sè,一种乐器)正到尾声,他铿(kēnɡ)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道:“我的志向与他们三位不同。”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只不过是各人都说说罢了。”曾皙便说道…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很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孔子说 :“求也退 ,故进之 ;由也兼人 ,故退之。”即冉有平时胆小怕事 ,因此鼓励他要积极去干 ;而子路过于胆大鲁莽 ,因此要他慎重些。宋代大儒朱熹把孔子这一教学经验概括为 :“夫子施教 ,各因其材。”何谓“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因材”,即对学生的了解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灵活地给予不同的教育 ,使之各取所需。一、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对症下药孔子的教育理论、方法是成功的 ,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源泉。他主张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对不同智力与发展水平的学生授…  相似文献   

12.
事物之间总存在差异性 ,学生也是这样。教育工作既要考虑学生的共同特点 ,同时也应重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 ,学生个体间差异是学生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 ,要注意对象的差异 ,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凡是卓有成效的教育家都十分注意教育对象的个体间的差异。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在教育中就十分注意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 :有一次 ,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孔子说 :“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冉有又问 :“闻斯行诸 ?”孔子说…  相似文献   

13.
颜洁 《现代教学》2014,(5X):75-77
<正>案例中的闵老师为学生在班级里玩手机游戏进行管理,却得不到家长的理解而苦恼,再次让我们教育者思考如何构建现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关系。一、从一个点突破——智慧教育何为智慧教育?不妨先看看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一日,子路和冉有向孔子问了同样的问题"闻斯行诸",孔子却作了不同的回答。由于子路性勇敢前,做事有时不免轻率,所以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该做的事时最好向父兄请教后才去做。而冉有则个性谦退,遇事往往畏缩,因此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该做的事后立刻去做。孔子对每一个学生在了解其不同的品性之后,给予不同的教育,这是智慧教育的精髓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有教无类”,告诉世人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潜质事也是受教育者,教师对他们应抱持“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但潜质生也有他的特殊性,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就给潜质生转化提供了闽材施教的方法。面对潜质生,教师更要多一份期待和坚守。  相似文献   

15.
我认为宝宝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因为从文中可知道宝宝平时很听话,从来不打入,遇到别人打他,也只能采取哭或告状的方法,显得软弱可欺,甚至有些可怜。哭并不能解决问题;告状,借助老师的威信,一次两次还可以,倘若老师当时不在,那又怎么办呢?我认为宝宝爸爸教的“别人打你,你就打他”这种方法最有效。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很善于因材施教,他的弟子冉求退缩不前,他就鼓励其勇进的一面;仲由好强争胜,他就培养其谦退的一面。像文中宝宝这类孩子,他们的性格往往比较温顺、乖巧,甚至有些懦弱,所以完全可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  相似文献   

16.
<正>用成语显得自己有文化,可是如果用错了就Low了,有的成语几乎99%的人都用错了。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小偷登堂入室"一类的说法,可是,"登堂入室"其实是个褒义词。这个成语和孔子有关。孔子有一个弟子名叫仲由,仲由本身多才艺,喜欢弹瑟。有一次,孔子听后认为仲由的弹奏充满杀伐之音,并不符合平和中正温柔之气,不符合儒门对礼乐的追求,于是责备道:"仲由喜欢弹瑟,却为什么在我家里弹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在一次新课程活动中听了一节《认识钟表》。教师走进课堂,略带神秘地做了个安静的手势,对学生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听一听它的脚步声,你能猜出它是谁吗?”(有学生马上侧过身子相互窃窃私语,有些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用手去摸抽屉里的课前准备好的小闹钟。)这时课件里传来了钟表指针走动的“滴答”的声音。学生马上不约而同地说:“闹钟”“钟表”……  相似文献   

18.
正一天,子路问老师孔子:"他人的建议听到了就实行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够听到了就实行呢?"不久,冉有又问孔子:"他人的建议听到了就实行吗?"孔子说:"自然是听到了就马上实行。"子路和冉有请教孔子的时候,公西华都在场,针对老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他请教老师,说:"子路问‘听到了就实行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有问‘听到了就实行吗’,您说‘听到了就实  相似文献   

19.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宰予问孔子一个很古怪的问题:“老师,一个好人君子,假如我们诓骗他:‘有人掉到井里啦!’他会马上跳下井去救人吗?”孔子皱眉回答说:“怎么会呢?君子可能会马上赶去察看,但不会糊里糊涂就往下跳。我告诉你:君子可以被欺骗,却不会被愚弄。”  相似文献   

20.
箪瓢陋巷     
孔子的学生中,他最喜炊颜回。颜回十分尊敬孔子,孔子指出他的缺点,他马上就改正;孔子问他为什么不去谋个一官半职,颜回说只要学到老师的道德学问,何必去做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