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前排座椅侧面安全气囊对侧面碰撞过程中车内相应乘坐位置的乘员胸部和腹部的保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某车型的前车门防撞杆结构、车门内护板扶手造型和安全带动作策略进行了优化,然后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最终在实车上对优化方案进行碰撞验证,有效地解决了该车型侧面碰撞过程中前排假人肋骨受伤的情况,从而全面提升了该车型的侧面碰撞安全性能,为后续新车型的设计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现有安全带加安全气囊的配合保护作用存在一定不足,特别是安全带会产生下沉效应,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车内乘员发生伤亡的概率。文中根据汽车碰撞过程随着汽车座椅椅垫的不断增大,乘员承受极限较小的头部和胸部的受伤害程度减小,而承受极限较大的髋部的受伤害程度有所增加的理论。提出一种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汽车座椅的椅垫可以弹起的汽车座椅,从而在汽车碰撞事故中最大限度的对乘员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MADYMO建立预紧式安全带约束系统仿真模型,对预紧式安全带的关键参数与约束保护效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预紧量越大,安全带的起动时间和作用时间越短,安全带对乘员的保护作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按照我国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中对侧面碰撞的要求,进行某B级车2018C-NCAP侧碰性能水平分析。基于侧面碰撞过程和力的传递路径,采用多材料分段式侧围设计理念,对该车型侧围B柱进行分段式结构设计。结合CAE给出的整车侧面碰撞有限元模型中B柱侵入量、侵入速度的分析结果,进行基于侧面结构及材料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乘员舱侵入量、侵入速度均符合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5.
移动变形壁障(MDB)是实车侧面碰撞试验时用来撞击车辆的标准试验工具.移动变形壁障前部的吸能块可采用不同的材料和结构.其性能对试验结果起主要影响.文中按照标准的要求,建立了轿车侧碰移动变形壁障的CAD模型,利用Hypermesh软件对所建立的移动变形壁障模型进行了前处理.最后使用Ls-dyna对模型进行求解,将仿真结果与标准要求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模型满足标准的要求,验证了模型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某车型行人保护性能,用LS-dyna软件进行了小腿冲击保险杠的碰撞试验,分析了造成行人损伤的相关因素,研究了保险杠参数对行人保护性能的影响,并通过优化保险杠参数提升了该车型的行人保护性能。研究表明,正交试验及主效应分析法对解决此类问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中,如果驾驶员驾驶汽车时没系安全带,汽车就会不断报警提醒。有的人觉得很烦,又不愿系安全带,索性将安全带锁舌从背后经过插入锁扣内,“骗过”汽车让其停止报警。能否改进现有的汽车安全带提醒系统,识别骗局,保证乘车人的安全?一、汽车安全带提醒系统工作原理汽车安全带是一种保护乘车人的被动安全装置。一旦汽车发生碰撞,安全带将乘车人束缚在座椅上,限制乘车人向前冲或阻止乘车人被抛离座椅,避免二次碰撞,减轻伤害程度,保护乘车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某车型设计了一款防撞梁,基于汽车轻量化理念,防撞梁材料采用铝合金。以GB17354-1998为标准,在Hypermesh中建立了防撞梁的有限元模型,调用LS-DYNA进行碰撞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得出防撞梁低速碰撞的变形及位移情况,并对其结构进行了优化,为整个保险杠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汽车用安全气囊已发展多年,而且还在继续发展,其主要功能是为了防止汽车驾驶员及乘客在汽车急刹车时受到碰撞,起到安全带的作用,防止人员伤亡。美国高速公路车辆碰撞问题研究部门(NHTSA)的报告显示,美国驾驶员应用安全气囊后,减少了约30%人员的伤亡,安全带使用的磨损率已降低到50%。  相似文献   

10.
本报告通过对国外装甲车辆防地雷性能相关标准的分析,以及国外主流防雷座椅产品台架验证试验情况的梳理,结合乘员座椅自身特定的台架验证环境,系统地提出了装甲车辆乘员座椅台架试验的输入条件和损伤评估判据,可以用于指导未来防雷座椅的设计、试验与验收。  相似文献   

11.
安全气囊是汽车必备的安全系统,在汽车发生碰撞后达到减轻乘员受伤害程度的目的。当使用、维护和保养装有安全气囊的车辆时,必须按规定的要求去做,否则安全气囊不但起不到安全保护作用,还可能引起严重事故。当发现安全气囊有故障时,要及时排除,否者可能给驾驶员或车上乘员造成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7,(13)
汽车座椅作为汽车上联系车身和乘员的重要安全部件,对乘员的安全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保护作用,对汽车座椅进行合理设计,可减轻事故发生时乘员受到的伤害。本文首先研究了汽车碰撞安全座椅的国内发展情况,然后从座盆、靠背和头枕三个方面对安全座椅的技术发展路线进行了梳理,重点研究了近年来关于安全座椅的专利现状,最后,对国内汽车安全座椅领域的发展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阳 《百科知识》2014,(8):16-17
汽车安全带无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因为它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已经挽救了至少100万人的生命。由于使用安全带,汽车碰撞导致的死亡和受伤风险至少降低了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汽车上常用的被动安全系统侧门防撞杆、安全车身、安全玻璃、预紧式安全带、安全气囊、智能安全气囊,以及乘员头颈保护慷统(WHIPS)等,并介绍了汽车被动安全系统发展的市场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车辆与护栏碰撞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受到车型、护栏类型、碰撞速度等因素影响。建立科学的碰撞数学模型是公路护栏设计、安装和改进的重要依据,对提高公路护栏在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方面有重要作用。通过车辆与护栏之间弹力与形变线性关系、及弹力与时间正弦关系、结合碰撞后车辆的平面运动特性,将车辆与护栏碰撞分为回弹型碰撞和无回弹型两类碰撞,在此基础建立了无回弹型汽车与公路护栏碰撞力的数学模型,用该模型预测汽车碰撞护栏碰撞力的数值,与现有国内外实车碰撞试验值对比,精度可以达到±5%。  相似文献   

16.
碰撞传感器安装位置的共振特性对安全气囊系统的碰撞标定存在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对某车型的正面碰撞传感器固定支架进行结构优化,应用Hypermesh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通过Nastran求解器进行了动刚度分析,最终在实车上通过了测试验证,顺利解决了该车型因正碰传感器安装位置存在共振而导致安全气囊系统无法进行正常标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公司轻客车型的某座椅固定点强度分析,创建了相关的数值模拟模型。按照国标GB14167-2013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及上固定点的要求,利用计算软件LS-DYNA对该排座椅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满足最新法规GB14146-2013,座椅固定点强度超前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复合材料层合板受到低速冲击时的损伤状态,基于PATRAN/NASTRAN软件,建立了层合板低速冲击二维分析模型,并用Hoffmon失效准则判断损伤情况,不断进行刚度折减直至不再产生新的损伤为止。  相似文献   

19.
《发明与革新》2011,(2):54-54
这是一款带有安全气囊装置的新型安全带。在遇到撞击和危险时,安全带上的气囊可以弹开给乘坐者的头部和肩部提供保护。当车辆侧翻时,安全带上气囊提供的保护作用尤为明显。在车辆越来越注重安全性的今天,相信这款安全带将会迅速普及。  相似文献   

20.
作为乘员辅助约束系统的组成部分,安全气囊在碰撞发生时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保护效果。随着人们对汽车被动安全性的要求不断增高,对安全气囊的研究开发工作成为热点。参考大量近期数据与文献,对于安全气囊的新技术给予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