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拥有九亿多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生活的稳定程度,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以及我国社会发展的协调稳定。一段时间以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直影响着农村人民的生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3年开始试点到现在,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减轻了农民因大病产生的经济负担,对于新农村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推进,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是解决13亿人口特别是9亿农民医疗保健问题的关键.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民是自费医疗群体,越来越高的医疗费使农民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已成为奔小康的主要障碍之一.中医药"简、验、便、廉",目前包括美英在内的西方国家医疗卫生界也开始认识到中医药的优越性.中西医并重的卫生保健体系,才可能解决农民和城市贫困人口的医疗保健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罗霄山深度贫困山区的调查数据,针对慢性病致贫差异性分析,通过在该地区3个县分层随机抽取400个家庭数据,分析了精准扶贫后质量改善状况,并结合扶贫相关理论进行了讨论,旨在为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慢病与认知     
王小莜 《百科知识》2012,(16):38-40
正中国近年来对慢性病(简称慢病)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调查,最近中国卫生部公布了中国慢病的一些基本情况。目前,中国有2.6亿慢病患者,慢病导致死亡已经占到中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是公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缺氧不仅是西藏等高原环境性缺氧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也是老年人等运动性缺氧、生理性缺氧和病理性缺氧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深层原因。因此,有效补氧、氧祛疾病不仅可能成为健康扶贫最重要最可行的突破口,也可能成为应对老龄化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有效的手段。文章在总结西藏等高原地区补氧扶贫脱贫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致病机理是缺氧缺健康,治病机理是氧祛疾病、夯实健康的基石。标本兼治之策是实现补氧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推广具有从细胞层面补氧、分子层面治疗功能的氧产品,发展新兴氧产业。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其精准扶贫策略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减贫事业,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扶贫开发的理论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目前中国仍有7 017万农村贫困人口,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文章深入剖析了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化基本特征,揭示了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规律,探明了农村贫困化的主导因素,提出了科学推进精准扶贫的战略与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贫困人口规模大、分布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逐渐加大,是当前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基本特征,因病、因残、因学、因灾致贫或返贫现象突出;农村贫困人口逐渐向我国中西部深石山区、高寒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集聚,具有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贫困区(片)等多级并存的组织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胡焕庸线"西北部、东南部贫困人口的比重分别占16.4%、83.6%;自然环境恶劣、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区域发展不均衡及前期扶贫开发政策精准性不够等,是中国农村持续贫困的主要症结。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亟需扶贫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科学推进精准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健康扶贫对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了应建立科学、制度化的健康扶贫对象甄别机制;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并做好二者的衔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供给水平。长期中,基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理论,借鉴保险业中的健康管理,政府为中低收入人群购买健康管理服务,提升低收入人群的健康水平和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减少疾病医疗支出。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固原市医疗保险工作现状,重点分析了固原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形成原因,以及如何发挥医疗保险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但医疗卫生资源向城镇倾斜,直接导致造成城镇与农村之间生活质量差距越来越大。目前农村仍普遍存在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政府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促进城乡医疗卫生部门互帮互助、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素养培训、积极普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能有效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情况,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20,(1):139-144
基于凉山彝区812户农户的调查,分析脱贫户的生计资本及风险。结果发现:精准扶贫促进了脱贫户居住水平的提升,但其人力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等因素水平仍较低;部分脱贫户仍面临大病致贫、环境致贫、习俗支出致贫和市场冲击致贫等风险冲击。政府应重点对生计不稳定脱贫户实施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方面的追踪支持,同时不断加强村级公共服务建设、拓展非农生计策略,以提升农户的风险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11.
建立新型教育教学制度,是提高学生受教育水平的保障,是解决因文盲致贫、因文化低返贫的有效途径,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教育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为了对目前农村教育有所了  相似文献   

12.
建立新型教育教学制度,是提高学生受教育水平的保障,是解决因文盲致贫、因文化低返贫的有效途径,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教育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为了对目前农村教育有所了解,笔者近日对湖南省祁东县的教育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贫困地区宁夏盐池县农村为例,对老龄人口致贫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老龄人口致贫的原因包括自然灾害、社会制度、社会心理、伦理道德等几个方面.然后针对致贫原因,提出了在贫困地区农村建立老年人养老保障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宁市邕宁区慢性病现状,为南宁市邕宁区慢性病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采用面对面的调查方式。结果:当地社区居民慢性病发病率较高,患有一种或以上的患者人数占被试者总人数的54.4%。主要的慢性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肿瘤,患病率分别为19.2%、11.3%、8%、11%、8%,高血压是当地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病。结论:当地有关部门应积极开展疾病预防宣传工作,加强社区康复机构建设,加强社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建设,发挥中医药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当地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郭明 《科教文汇》2007,(9Z):43-43
建立新型教育教学制度,是提高学生受教育水平的保障,是解决因文盲致贫、因文化低返贫的有效途径,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教育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为了对目前农村教育有所了解,笔者近日对湖南省祁东县的教育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软科学》2014,(2):131-135
利用TPM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大病成员医疗决策和医疗支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不同经济状况农户之间以及农户家庭内部医疗支出呈现非均衡性特征,贫困大病成员的医疗支出显著高于富裕成员,女性大病成员医疗支出显著低于男性,老年大病成员医疗支出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成员,大病成员医疗支出水平随着大病成员代际次序的上升而下降。此外,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慢性病、自评健康状况、是否劳动力)、户人口规模对大病医疗支出也有显著影响,但新农合、大病救助等医疗保障项目却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经过“八七”扶贫攻坚 ,我盟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 ,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但是我们也看到 ,进入新世纪之初 ,我盟农村的贫困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还有相当一部分农牧民没有解决温饱 ,初步解决温饱的群众脱贫基础尚不巩固 ,因灾返贫、致贫现象比较普遍。据统计 ,目前我盟贫困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例高达 2 5 %以上。根据农村贫困的现状及特点 ,今后我盟扶贫工作措施的制定就要致力于巩固温饱 ,提高贫困人口收入 ,增加贫困人口就业 ,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实践证明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种养业 ,管好用好扶贫资金 ,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扶贫等等 ,都是解决我盟农村贫困的有效措施。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组织实施劳务输出 ,可以说与以上几点同等重要 ,是切合我盟实际 ,可以有效解决我盟农村贫困问题的又一可行措施。1 劳务输出的必要性1 .1 劳务输出可以解决贫困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是当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二元经济的阻挠下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隐性失业的形式散布在农村 ,而贫困地区的农业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18.
谷康 《百科知识》2003,(9):51-53
社会研究工作者常用的测算贫困人口的恩格尔系数法、菜篮子法、国际相对贫困线法、国际贫困标准、马丁法与我国政府常用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法推算出来的老年贫困人口数据是不统一的,由于对贫困的定义与划分标准争论不一,迄今未有通用权威的老年贫困人口数据。中国老年科研中心曾在2000年组织“全国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由于调查采用了PPS抽样,并引入老年人家庭支出的平方根折算方法,可以将研究结论推及整体。调查显示全国20个省80个城市非农业人口老年人的贫困率均值为3,6%;照此推算,按照2000年2942万城镇老年人口,有100万左右的贫困老年人需要救助。农村的老年贫困状况更为复杂,政府  相似文献   

19.
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影响其身体健康和致贫、返贫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则有农民基本医疗保障的缺失以及经费投入不足、医药过度涨价和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多个方面。构建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主体,以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民家庭合同保健制度为补充的"四位一体"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0.
农民"看病难、看病责"已经成为影响其身体健康和致贫、返贫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则有农民基本医疗保障的缺失以及经费投入不足、医药过度涨价和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多个方面.构建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主体,以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民家庭合同保健制度为补充的"四位一体"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