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3,(3):53-5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在高校推进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目前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推进中既有优势也存在问题。文章主要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实践大众化、创新大众化,以及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保障、动力和举措几个方面探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之后,高校围绕"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核心命题开展了多视角的研究与实践。这些研究围绕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总体反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作用等四个方面全面展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内容和本质要求。从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意义着手,分析了当前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4.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贯彻十七大报告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导向功能,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正确认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积极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优化高校第二课堂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担负有重要的历史使命。高校第二课堂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明显的优势。优化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实施,使其成为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载体和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责任和独特优势。在新的起点上,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做好"三个紧密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通俗性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系统性;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与推进大众化的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遵循大学生思想成长规律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顺利进行,必须注意研究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成长规律。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思想成长过程至少呈现出如下规律:思想需求促进律、求新思辨律、内外因交互作用律、情绪情感参与律、螺旋上升律等。对以上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思想成长之间的内在关系,有效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从接受角度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当代大学生,使大学生理解、认同,接受并信仰马克思主义。接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能动的接受过程。从接受角度深入分析接受活动各要素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对于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利用微信平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非常必要和可能的。微信平台给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机遇,促进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活化、实现了传播主体真正的平等、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微信平台出现也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挑战: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育人功能的边缘化,从而消解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降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度。高校利用微信平台要在以下方面着力:思想上重视微信平台的作用,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微信传播平台的监督管理,营造良好的微信交流环境,加强微信平台功能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高等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从理论上看,要搞清楚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与评价标准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从实践上看,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是构建三大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师生互动机制、思想政治工作者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配合机制、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党建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功能与目标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可以通过改进学生党建工作.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在学生党建中,加强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夯实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深入发展;增强基层党务工作者的素质与能力,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必然要求,高校作为人才高地和思想源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存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合作机制尚未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协调机制尚未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内部运行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效果。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创新,重要的是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外部机制建设,二是内部机制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调机制以及全员育人机制,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外部机制。第一、第二课堂联动机制以及规划机制、保障机制、评估机制、预警机制等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部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三个部分入手,粗浅的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如何在高校较好的推行。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沿阵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正确信仰,探索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因此,要紧紧抓住思政课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营造全方位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氛围是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受众群体,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需要积极创新和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不断创新载体是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社团鲜明的政治性、丰富的实践性、广泛的群众性使其成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载体。充分利用大学生社团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迅速占领大学生学习活动新阵地,促进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需要。通过大学生社团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热点焦点问题研究及实现方式的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进大学生社团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备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要素,是一种特殊的传播现象。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要素各有其特定内涵;在当前条件下,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更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媒介;力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生活化、通俗化、时代化;突出社会实践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多重传播学角色;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由理论的抽象转化为理论的具体,进而转化为社会各群体成员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应强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队伍建设,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话语内容,创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形式,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网络建设,努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回归日常生活世界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选择。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只有深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丰富生活语言表达、增强解读生活能力,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继我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后又一理论上的突破,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我党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上的深化。高校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本文主要论述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意义和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