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视法制节目是中国电视节目体系中最重要的节目类型之一.据统计,目前经广电总局批准开办的电视法制频道共有9套,广播电视法制栏目超过200个.特别是已经形成了一批深受观众欢迎的名牌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法治在线>,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等.近年来的各种收视率调查数据都表明,电视法制节目在收视率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优秀法制节目的收视率更是经常雄踞同一时段节目收视率榜首.  相似文献   

2.
冯昱开 《新闻窗》2010,(2):88-89
在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建设进程中,电视法制节目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逐步走向成熟和繁荣。1995年,中央电视台开播《今日说法》栏目,将电视法制节目正式推上电视荧屏。此后,电视法制节目一路走红,迅速发展成为继新闻、娱乐节目之后的第三大电视节目门类。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电视法制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经济与法》、《法治在线》,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重庆卫视的《拍案说法》等等。2008年,  相似文献   

3.
张敬智 《记者摇篮》2009,(11):59-59
作为中国电视节目体系中的重要类型,电视法治在走过了逐渐成熟与深化的发展道路之后,法制频道及法制节目已经走到了瓶颈期。法制类节目究竟如何突破?创新的空间有多大?未来的发展走势又将如何?怎样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是从事法制类编采人员共同面对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蔡盈洲 《视听界》2005,(4):52-53
法制节目频道化对中国法制建设进程和中国电视的频道专业化发展都是一件值得关注的大事,可以肯定的是电视法制节目关注的领域将有一个巨大的突破,大到包括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领域,市场经济法制领域,小到家庭婚姻以及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的法制问题都将是电视法制节目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李进  翟宇 《新闻传播》2024,(3):18-22+26
法制节目是当代社会中法律普及的重要平台和阵地,法制节目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责任。重视和利用好法制节目这个传播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实施,电视法制节目逐渐成熟,这对于普及法律知识、提升法律在人们心目中地位以及树立法制信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一些有识之士在高度评价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同时,也针对其繁荣发展背后可能带来的问题表示担忧并提出警告和建议。其中,电视法制节目的伦理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电视媒体作为服务社会、宣传主流思想的重要媒介,对公民思想意识和行为的引导有着重要的方向标价值.而法制节目作为电视节目中的重要分支,近两年随着我国电视节目及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增加,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大卫视再到县级电视台,均开办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法制类节目,通过对各种法制新闻的报道和剖析来提升法治社会的发展进程.法制节目的策划与制作与我国法治社会的进程之间是一种双效互动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当前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推进的情况下,电视节目中的法制类节目所承担的价值和作用变得越来越大,对于法制宣传和践行的影响不容小觑.在我国不断强化法治社会建设和公民法治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有效的内容、技术和方法创新来提升法制节目在全面依法治国目标实现中的作用是当前电视节目中法制节目组需要重点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蓉 《新闻前哨》2011,(5):84-85
电视法制节目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能够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但是,近年来一些电视法制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而粗制滥造,出现不少问题。如果不加以约束,将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9.
吕晓燕 《大观周刊》2012,(51):56-57
随着中国法治社会的不断推进,全民法治观念的不断提升,法制新闻得以迅速发展并逐渐从社会新闻中独立出来。在短短二三十年的发展中.无论是从内容还是表现形态上,法制新闻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电视法制节目在多样化的内容和形态背后.却暗舍一种“泛娱乐化”的倾向:不断以喧嚣刺激观众眼球,使得本应严肃的题材成了茶余饭后仅供消遣的八卦。既然已有多样化的题材.就应该寻求多样的发展空间.而不是一味地向综艺类法制节目看齐。在此背景下.本文以BTV-3午间时段《法治进行时》为例,剖析该栏目在娱乐大潮中如何坚守法制节目的严肃性,同时又能保持高收视率:剖析栏目在探索电视法制节目新闻化发展进程中贡献的积极力量,以期能对其他类节目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电视节目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法制节目的编导充分调动了种种电视手段,将一个个案例做成悬念迭出、紧张刺激的故事。随之带来的问题是电视法制节目的法制含量弱化了,作为电视法制节目的个性不再那么凸显,与其他节目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普及法律知识是电视法制节目的基本功能,弘扬法律精神是其根本宗旨,建立法治社会是其始终如一的追求。电视  相似文献   

11.
王平 《今传媒》2014,(5):14-15
当前我国法治建设已经进入普法与依法治理"共举"时期。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普法宗旨也应与时俱进,在加强法治普遍原则和培育公民现代法律精神的同时,还应以权利为本位,注重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和正当权益的维护,注意批判传统法制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营建现代法治文化环境,确立"普治共举"意识,加强对法治实践的舆论监督等。  相似文献   

12.
法制新闻深度报道是法制新闻本身的要求,也是当代弘扬中国法治精神的重要手段。法制新闻是通过对典型法制案件的报道发挥媒体的社会功能,基于此,本文从法制新闻与深度报道的内容入手,以国内著名的法制节目——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节目作为分析对象,说明目前我国法制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并研究法制新闻深度报道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推动中国法制新闻深度报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正节目的价值理念彰显了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传播所要实现的社会功能。二十多年来,我国电视法制节目以传播法律知识和增强国民法制意识为目的,始终把法治、道德、社会作为核心内容,其产生、发展和兴盛的每一个脚步都记录并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民主与法治进程,并在当前到达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水平和影响。一、电视法制节目传播价值理念的演进过程由于电视传播的独特优势,我国电视法制节目从诞生  相似文献   

14.
法制节目内容创新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4月,《法治现场》在南京电视台教科频道开播。这是一档融法制新闻、法制专题于一体的法制节目。在此之前,《法治现场》的前身《法制园地》于1985年创  相似文献   

15.
刘金陵 《视听界》2001,(3):18-18,23
2001年,无锡电视社教中心原《都市》频道正式改版为《新都市·法制》频道。原有的两个《都市》节目系列,即每天30分钟的节目一分二,变成为新都市和法制两个系列节目,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每天分别为15分钟,星期天仍然为大型综合法制节目《模拟法  相似文献   

16.
李泰豫 《视听界》2006,(2):55-57
在2005年全国电视法制节目理事会上,中央台和各省电视台法制频道及栏目的负责人对江苏卫视的《探案俱乐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希望,认为“这种新型法制节目的出现,有可能带动法制类节目的变革”①,我们把这种“新型”法制节目且称为判案竞猜节目,此类节目主要通过情景短剧展现案情,竞猜者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完成案件推理。节目融合了悬念、戏剧、益智等众多娱乐元素,它以案件逻辑推理为内在节奏,将竞猜判案作为中心环节,通过选手或固定嘉宾的竞猜使案情真相水落石出。《今日说法》、《法治在线》两大王牌法制节目就曾以判案竞猜节目作为节假…  相似文献   

17.
赵芳 《视听界》2007,(2):92-93
南京电视台教科频道2001年创办了一档杂志类法制节目《法治现场》,《有请当事人》是其中一档专题类子栏目。开播四年来,收视率在南京地区一直保持AC尼尔森排行榜前十名。2006年元旦教科频道又正式开播了《东方在线》,半年内收视率稳步上升,目前稳定在AC尼尔森排行榜前20名。本文以这两档节目为例,对法制类节目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让人们提高法制观念及意识成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电视媒体的优势是法律教育及引导,使其人们可以认识到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我国法制教育的主要宣传平台是电视法制节目,本文主要以江苏省盐城广播电视台为例,对电视法制节目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以实现普及法律的目的,采用多种形式来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为法制社会建设的推进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和民主建设的进程,增强了国民的法制意识。如今,中央、省、市各级电视台都在不同时段播出法制题材的节目,在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自然法则作用下,法制电视人都在努力拓宽选题领域、创新表现手法来吸引观众的眼球。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让观众的眼球锁定在自己的节目时段,笔认为,在真实、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将冰冷、刚性的法制题材融入人精神,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法制的人关怀,将是法制电视人都应关注探讨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李阳 《军事记者》2005,(11):44-45
目前的电视法制节目成为电视观众竞争的又一重头戏,法制栏目、法制频道成为从中央台到各省市台竞相攻占的又一块阵地。但由于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缺乏法律意识,而在相关节目中产生的问题也随之暴露,法律意识的弱化成为电视法制节目发展的一个瓶颈。本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为电视法制节目开拓出更宽的发展道路提出两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