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沈雪春 《新高考》2005,(6):56-57
2005年高考政治大纲标明了2005年高考政治涉及的167个知识考点,其中《经济常识》部分56个,《哲学常识》部分67个,《政治常识》部分44个。与2004年高考政治大纲相比,稳中有变。“变”处主要表现在,新增8个知识考点,6处知识考点表述调整,2个知识点被删去。面对“大同小异”的考试大纲,广大考生应该确立“顺应变化,固本强基,和谐发展”的复习策略。  相似文献   

2.
杨明生 《新高考》2005,(5):53-55
从《2005年高考化学学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可以看出,2005年高考有关化学学科的考试内容将有所变化,新增加了六个知识点:“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新能源的开发等概念。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初步了解氟氯烃、含磷洗涤剂及二氧化硅粉尘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氯气是典型非金属元素卤素的代表物,是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点,又是历年高考热点,尤其是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先生多次(1992年、1993年、1994年、2000年、2002年等)出现在全国和上海高考化学试题中,且分值较高。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新增了“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显然2005年将加大对氯气知识点的考查力度。高考在即,在这短暂的考前,  相似文献   

4.
李占军 《中学理科》2007,(9):101-101
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内容是高考的热点之一,从综合能力考查出发,针对反应中能量变化及物质变化来命题,考题常以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应用的形式出现,最近又出现反应热与能源的综合考查,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2005年《考试大纲》中增加了“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内容,2006年《考试大纲》又增加了“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可见,有关反应热的试题,已成为当今高考命题的热点.现就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方式作一浅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2006年高考大纲新增了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条文,回顾2005年高考大纲新增了“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条文,在全国理综Ⅰ卷、北京理综卷、天津理综卷、广东化学卷、江苏化学卷等多套试卷中同时出现了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试题,可见新增考点是当年考试的重要内容。那么,今年热化学方程式的考查方式将以何面目出现呢?  相似文献   

6.
化学实验安全问题是高考常考知识点之一,也是近几年高考考试大纲中新增内容,实验设计及实验操作中就涉及到实验安全性问题,它要求做到保护人身安全、保护仪器、保护环境,所以这一知识点在化学实验的学习及复习中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下面就化学实验安全问题从三个方面作以探讨,供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姜启时 《物理教师》2005,26(9):65-66,68
“机械能、动量”是力学部分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也是高考中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重点内容,高考《考试大纲》中“动量、机械能”的八个知识点中,就有七个知识点是属于Ⅱ类要求,考生必须高度重视,现以2005年物理高考卷中涉及到的相关题目进行归类分析,探究解题技巧,明确复习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三复习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如何利用好最后这段宝贵的时间来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本文针对2005年《考试大纲》的要求,谈谈复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供同学们参考.一、准确把握高考复习的宏观要求1.从知识点来看:近年来,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准确把握《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领会《考试大纲》的精神,是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的关键.2005年的《考试大纲》已经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从内容上有以下变化:(1)函数部分考试内容中增加了“奇偶性”的内容,并且要求有所提高;(2)三角函数部分考试内容中删去了…  相似文献   

9.
2009年按新课程标准大纲进行高考的省市增加到9个:山东、广东、海南、宁夏、辽宁、浙江、福建、安徽和天津,因此,对新课标高考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对新课标高考化学新增考点的内容进行了归纳,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对有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题的复习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不少内容被《考试大纲》删除,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绝非不考,而且由于2006年是苏联和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70周年和50周年,2007年是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高考对有关这些知识点的考查明显升温。  相似文献   

11.
考试大纲是高考复习的引路牌和指南针,认真理解、把握考试大纲中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层次,是加强高考化学复习的针对性、提高高考化学复习效率的关键。2005年高考理科(化学)考试大纲虽然在核心主干知识上基本保持不变,但较之2004年的化学考试大纲的内容要求,个别地方有一些调整和变化,密切关注化学考试大纲中变化的部分,我们会获得一些高考化学命题的信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从2007年物理《考试大纲》可看出,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和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均为Ⅱ级要求,即为较高要求.这两个知识点通常又综合在一起形成复合场来考查,更增加了考题的难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今年高考数学科是本省命题的第二年,它走过了平稳过渡的2004年.今年高考数学试卷则迈出了“立足基础,难度适中,稳定求实、注重能力”的命题改革的前进步伐。命题依据高考数学《考试大纲》、高中数学新大纲、新教材所规定的考试内容与要求。试题融入高中新课程的理念,新大纲、教材改革、高考改革的新要求。立足基础、突出重点,明确以中档试题为主的命题方向。加强了新增内容的考查,稳定试卷结构,调整试题难度。  相似文献   

14.
一、《考试大纲》与教材、高考复习资料的关系问题《考试大纲》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制定,它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考生复习的依据。在复习中,考生要具体做到:①了解本年度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以及各部分内容在整张试卷中所占的比例;②了解当年新增的知识点和删除的知识点,以及它们各自分布在哪个章节;③了解各部分内容的核心概念及下属概念和内容是什么,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④了解高考的5种能力要  相似文献   

15.
今年高考是我省自主命题的第一年,也是我省使用新课程高考卷的开始.新课程高考数学卷有什么特点?命题趋势将会怎样变化?高考复习中要有哪些对策?现结合近几年试点省份的新课程卷、考试大纲及数学教学实际,谈点看法.1新考纲的变化2004年高考《考试说明》已“变脸”为《考试大纲》,与旧课程高考《考试说明》相比,主要的变化有:1.1考点上的变化新增的部分:文科新增内容有简易逻辑、线性规划、圆与椭圆的参数方程、欧拉公式、向量、概率与统计、导数.理科新增内容除以上文科新增内容外,还增加了函数极限,并对概率、统计和导数等内容提出了高于文…  相似文献   

16.
汪巧苇 《现代语文》2006,(3):121-122
试卷比较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推广与深入,中国高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5年高考模式、科目、内容和要求更是发生了重大变化;实施自主命题的省市增加到14个,又由于2005年的高考《考试大纲》取消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题型及分值限制,故每套试题都体现出鲜明的特色,真可谓百花齐放。本文拟就2005年全国卷与2004年全国卷进行一下比较。  相似文献   

17.
在2010年高考大纲试卷中,复数、计数原理、概率与统计是必考的内容.本专题对这部分内容考查的知识点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然后对试题中出现的典型试题依据知识点分类进行了标准解法的分析,对出现在大纲试卷中的新题型从设计思路、题面形式、考核范围、解法特色等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2011年高考数学复习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至2005年,新课程高考已经进行了六年,纵观这六年的高考试题对新增加内容的处理方式。笔者认为最突出的是“支持课改,与时俱进”两大特色.对于“支持课改”可以明显地看出。如新旧内容的“双轨”“交轨”处理(坚持考查新增内容)。适度调控分数比(新增内容占分比超过课时比),把握难度(新增内容多为容易题、中档题),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探索性、开放性问题、创新意识的考查)等。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创新探索,新课程高考对课程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认真对比分析相关试题可以看出。新课程高考也在与时俱进。逐步展现新增内容的内在特点。下面以2004、2005高考题中高三概率统计部分解答题的变化,对新增内容的趋势加以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每年高考,对每一个考生来说,考前最关心的是新考纲中增加的内容和删减的内容,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复习的效益,高考的质量。纵观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卷和化学卷,有关新增加内容的试题的确“不负众望”,频频出现。本文就2005年高考题涉及的新增内容逐一剖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05年的高考数学考试大纲与去年的大纲相比变化不大,但原则性、指导性的特点更加明显,主要变化体现在试卷结构、试卷内容和题型示例的全面置换三个部分。函数部分,加强了对函数奇偶性的考查要求:在解析几何的直线部分,过去只考查”斜率”,2005年增加了“倾斜角”:立体几何删减了“了解多面体和欧拉公式”,“能利用计算器解决三角形的计算问题”两部分,对“三垂线定理”的考查加强,由过去的“了解”改成了“掌握”:导数中增加了掌握函数y=c的导数公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