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以下简称《章句》)是传世最完整而时代最早的章句体训诂著作,因此,王逸《章句》既是研究《楚辞》的最重要的材料,也是训诂学应该注意的研究对象,要全面评价王逸训诂实践的得失,深入研究王逸的训诂思想及《楚辞章句》在训诂学史上的地位,有待于方正之家。今仅就王逸《章句》的内容和价值作一点探索性的工作。 王逸《章句》体式宏大,观其大要,有释词与释句两端。请分别述之。  相似文献   

2.
《楚辞·天问》“雄虺九首,倏忽焉在”,今传《楚辞章句》、《楚辞补注》各本王逸注作:“倏忽,电光也。言有雄虺,一身九头,速及电光,皆何所在乎?”今案:“倏忽”一词,古书多用,状急疾迅速之貌。而王逸注文“倏忽,电光”乃“倏忽,如电光”之脱文;脱而于义龃龉。但这一脱误的时间很早。唐柳宗元尝作《天对》有“倏忽之居,帝南北海”二句,自注云:“倏忽,在《庄子》甚明。王逸以为电,非也。”是柳氏所见《楚辞》王逸注已脱误。然而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八引王逸注《楚辞》云:“倏忽,如电”;同卷又引作“倏忽,如电光也”(同条又引王逸注文“倏忽,急貌也”,系引王逸《招魂》“往来倏  相似文献   

3.
王逸的《楚辞章句》不仅是研究楚辞的重要文献,也是训诂学史上的一部颇具特色的训诂著作。它在继承《毛传》以来训诂传经,吸收“传注”体训诂的长处之基础上,又多有创获,形成其独具的品貌。  相似文献   

4.
王逸的《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楚辞》注本,同时也是传世最早的章句体训诂著作,在训诂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以王逸《楚辞章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训诂术语的使用情况,以助于我们对《楚辞》的解读及汉代训诂全貌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宋本《楚辞章句》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王逸《楚辞章句》在宋代流传的情况,它的版本源流,版刻款式,文句、篇目、章次的传异,并进行了必要的校理。通过考证可以看出:宋代《章句》流传既广,异本甚多,文句讹误现象十分严重。对今传的明翻家本《楚辞章句》更需进行全面系统的校勘整理,以便更好地为楚辞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6.
王逸著作颇丰,见(后汉书》本传的记载。但时代久远,已多散佚。除(楚辞章句》外,《隋书·经籍志·集部》著录云:“梁有《王递集住卷、录一卷,亡。”两《唐志》亦录《王逐集》二卷。《隋志·子部》又著录云:“梁有王通《正部论》八卷,后汉侍中王遇撰,亡。”(意林》录12条。又有散见于古往类书中者,姚振宗(后汉书艺文志》、顾校三《补后汉书艺文志》已辑。(北堂书抄》有王选(杜武论》快文一则,张博《汉魏百三名家集·王递集》录作《折武论》。王逸(广陵郡图经》,《文选·范城赋》往引七字,姚、顾二《志》亦已辑。王逸诗赋,…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楚辞》西汉人刘向在天禄阁(汉朝国立图书馆)校书时,把屈原、宋玉、唐勒、景差、东方朔、荘忌、淮南小山、王褒的作品以及他自己写的《九叹》编辑成一部书,定名为《楚辞》。东汉人王逸为楚辞作注释,又加进他自己写的《九思》,成《楚辞章句》。宋人朱熹,作《楚辞集注》。“楚辞”这个名词,在刘向以前就有。汉武帝时人朱买臣,能“说春秋,言楚辞”。不过“楚辞”这一名称在当时并不成为这种文体的通称。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乃作怀沙之赋”。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屈原赋二十之篇”。可见西汉早期称  相似文献   

8.
林维纯先生“今年于《楚辞章句》1-15卷的前序,最有可能出于西汉后期宗 室大臣刘向之手”的新说断然不能成立;《隋书.经籍志》集部《楚辞》类小序的“(王逸)并叙而注之”与《选集注.离骚经小序》此序及《九歌》《九章》等序并王逸所作”说毫无疑义,即《楚辞章句》19篇序全是王逸之所作。  相似文献   

9.
关于《楚辞》十六卷的结集,当代楚辞学者在旧有的“刘向结集《楚辞》说”之外提出了“王逸结集《楚辞》说”。在此之前,清季民初的楚辞学者郭焯莹提出了“班固结集《楚辞》”的全新看法,鲜为人知。郭氏认为:以刘向对东方朔人品与作品的了解,他不会将《七谏》编入《楚辞》;王逸《九怀序》所说的“史官录第”是指班固(而非刘向)编录了楚辞作品,但因为王逸不满于班固对屈原的指责,不想彰扬班固,所以将班固的名字隐匿;班固所结集的《楚辞》篇第是《楚辞释文》的篇第。郭氏提出的“班固结集《楚辞》说”可以补证,但也有可议之处。《九思序》所说的“谱录”指的是《楚辞目录》,是班固参与撰写的《书部》中的一种,这就是“史官录第”的含义;王逸对班固结集《楚辞》一事并非刻意隐匿;班固结集的《楚辞》篇第应是今本篇第而非《楚辞释文》篇第。郭氏提出的“班固结集《楚辞》说”虽有疑点,但仍有其合理性,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的训诂著作,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训诂专著,一为古籍诠释。训诂专著是按照词义的类别或部首的不同分门别类编纂而成,如《尔雅》、孔鲋的《小尔雅》、刘熙的《释名》、张揖的《广雅》以及许慎的《说文解字》(下文简称《说文》)等。古籍诠释是就某一部古书而为之作注,又可分为个人注释和“博采各家,汇其指归”的集注。前者如毛亨的《毛诗诂训传》(下文简称《毛传》)、郑玄的《毛诗笺》、赵岐的《孟子章句》、王逸的《楚辞章句》等;后者如何晏的《论语集解》、王先谦的《荀子集解》、郭庆藩的《庄  相似文献   

11.
今本《九章》共有九篇诗歌,按王逸《楚辞章句》,这九篇诗歌的顺序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关于“九章”之意,王逸首先作了解释:“屈原放于江南之野,思君念国,忧思罔极,故复作《九章》。章者,著也,明也。言已所陈忠信之道,甚著明也。”(《楚辞章句·九章》)这个说法不符合作品的实际,是王逸曲义求深,将屈  相似文献   

12.
《楚辞·九歌·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主骖殪兮右刃伤”二句,今《楚辞章句》、《楚辞补注》各本王逸注云:“言敌家来,侵凌我屯阵,践躐我行伍也。”此注“敌家”一词,钱钟书先生《管锥编》第2册谓乃汉、唐古语,今语则分言“敌方”、“冤家”,并引《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敌家则数道并进”(‘则’字各本无,钱先生误衍)一语为证。今案:《楚辞》王注“敌家”本作“敌众”。《国殇》前云  相似文献   

13.
王逸注《离骚》之“帝高阳之苗裔兮”云: (楚)武王求尊爵于周,周不与,遂僭号称王。始都于郢,是时生子瑕,受屈为客卿,因以为氏。 汤先生《离骚今注》引此作“受屈为卿”(原注:“《章句》《补注》各本误作‘客卿’,此据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王逸注校改”)。屈先生《屈原氏族考》说此同,而谓朱熹驳王逸此说未为得,其云: 王逸《章句》中“受屈为卿”一句,世传诸本,“卿”上多一“客”字,“客”字乃是衍文,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王逸之说,即无此字,是  相似文献   

14.
赵逵夫同志的《屈氏先世与句禀王熊伯》一文(载于《文史》第二十五辑),是一篇在屈原研究上有重要突破的楚辞学论文,值得重视。关于屈氏之始,汉代王逸《楚辞章句》说,是楚武王(前七四0一前六九0年在位)的一个名叫瑕的儿子,“受屈为客卿,因以为氏”。此后,历代楚辞注本和姓氏之书多因袭王逸之说,使“屈瑕是楚武王之  相似文献   

15.
《楚辞章句》流传既古,亥豕帝虎,舛误甚多。余用明以来《章句》《补注》(“章句”部分)十多个刻本互校,并参验古注类书,对《章句》校勘是正,有一些收获。今略举二则,以示其例: 误而又衍之例:《招魂》“倚沼畦瀛”,王逸注云:“瀛,池中也,楚人名池泽中曰瀛。”《章句》《补注》各本同;《文选》各本王注作“瀛,池中也,楚人名泽中曰灜”。案:“瀛,池中也”之“池”字各本误,字本作“泽”。《文选·蜀都赋》刘渊林注引《招魂》本句,又引“王逸云:瀛,泽中也”,则王注本作“灜,泽中也,楚人名泽中曰瀛”,这才符合王注之  相似文献   

16.
屈原在《天问》这首诗的开头,就大大地写了一个“曰”字:“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这开头的“曰”字,是什么意思?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对这个“曰”字没有注释。按照训诂惯例,凡是第一次出现的字,都应该注释。那末王逸为什么不注释这个“曰”字呢? 一种可能是:王逸看到的《天问》原本开头就没有这个“曰”字,所以他不注释。就是说,现在《天问》开头的这个  相似文献   

17.
王逸《楚辞章句》对《九章》作时的表述有两种:一是作于怀王时,一是作于顷襄时。全面分析王逸不同观点的形成原因及其真实倾向、更正学术史上对王逸所持观点的误解,即本文创作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王德华先生的"《文选》尤刻李善注本保留了王逸《章句》八篇小序原貌"从尤刻本到补注本.其间必存在着一个增补问题"的新说不能成立;《文选》骚类李善注引《楚辞章句》小序均非原貌.而是节文:传世《楚辞补注》中的19篇小序均为王逸原序;所谓"增补".实出于失考与误会。至于这些序中的问题及其与注的矛盾.那是王逸之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王逸《楚辞章句》和洪兴祖《楚辞补注》重言词注释内容和训诂体例的具体分析,从一个侧面研究和阐发了两者的训释特点。  相似文献   

20.
流传到现在的《楚辞》注本,要算汉代王逸的《楚辞章句》最早了。他的注释,有极对的,也有极错的,但他为《楚辞》的流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里想对“惟庚寅吾以降”句中“降”字的解释,作一讨论。他在注中首先解说“降”字是“下也”,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