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语作为言谈交际的先导,能反映一个民族的传统与文化。英、汉两种语言中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的差别,折射出中西历史文化和两种民族观念中伦理道德观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亲属称谓语是称谓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维两种语言在亲属称谓语上有其一致性,但更为明显的是因汉、维两个民族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社交称谓体现了不同国家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思想观念,汉韩之间自古以来就是往来密切,通过对汉韩语社交称谓的研究能够有效的促进汉韩社会文化的对比研究,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本文通过辨析汉语社交称谓和韩语社交称谓的内涵,进而探讨汉韩语社交称谓的具体分类。在汉韩语姓名称谓语对比、职业/职衔称谓语对比、通称称谓语对比、拟亲属称谓语对比以及零称谓语对比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从称谓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语作为言谈交际的先导,能反映一个民族的传统与文化。本文试从英、汉两种语言中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的差别着手,分析中西历史文化和两种民族观念中伦理道德观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各自独特的称谓语,显示出两种不同的文化特征。其中不乏性别歧视的称谓语,但也有民族文化的自然产物。文章探讨两种语言中称谓语差异产生的社会、历史渊源,比较其深层文化内涵,旨在解读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和自然文化产物之间的关系,以消除误解。  相似文献   

6.
称谓语选择不仅能体现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亲疏远近,交际场合的正式或随便,还能反映讲话者对听话者的情感和态度.鲁迅先生的作品<阿Q正传>以其幽默夸张而著称,而称谓语的巧妙使用突出了这一特点.从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视角,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描述称谓选择,特指通称,形象指称和人物换称等特点来刻画阿Q这个具有巨大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的.  相似文献   

7.
一.论题研究背景 《阿QiX传》承继我国小说的民族传统,以“传”的叙事形式,运用喜剧手法叙述阿Q短暂而悲剧的一生,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一既有生动鲜明的个性,又蕴含深广的社会文化内涵的艺术形象。阿Q成为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典型。对阿Q性格特征的解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深化。阿Q形象的丰富文化内涵,对学者来说,似乎仍是一个未解之迷。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解读产生阿Q性格的文化基因及其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称谓系统.每种称谓系统都是这个民族内部社会交际的产物,反映着该民族的风俗、文化,维汉称谓语中的异同反映了维吾尔族和汉民族两种文化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我们学习维汉双语的学习者来说,无论是在双语交际还是工作和生活都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称谓语不仅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一个庞大的语言体系。从亲属称谓、姓名称谓、职业称谓和指代称谓几方面来研究中西方称谓语的性别差异,揭示造成中西方称谓语性别差异的文化因素,以便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和促进民族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阿Q的典型性窥视我们民族深厚的心理和文化积淀,唤起科学和人文意识,高扬我们中华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阿Q形象中隐伏着民间匪性文化人格,这体现在阿Q的身份、心理、精神资源等方面。并且这种匪性人格不是阿Q独有,而是在民族文化心理中普遍存在。阿Q的形象反映了究竟在怎样的社会生态文化中会潜伏匪性从而导致匪盗的产生。匪的产生不仅有经济和政治的原因,还有不能忽视的文化心理诱因。  相似文献   

12.
亲属称谓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民族心理、文化传统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亲属称谓语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现在汉语亲属称谓语同时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方面系统内部称谓语逐渐减少,关系日趋简化;另一方面某些亲属称谓语向系统外部扩张,泛化为社会称谓语。  相似文献   

13.
文化负载词是最活跃、最能直接反映民族文化的语言单位。基于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阿Q正传》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可得出结论: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应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策略。为了尽可能多地忠实地为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读者传达中国的民族文化,译者应尽可能选择异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称谓语是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称谓语具有反映某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的功能。本文从父系关系、母系关系等方面比较了英、汉中不同的亲属称谓。并从英、汉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宗法制度入手分析了亲属称谓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称谓语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亲疏关系的认定,起着保持和加强各种关系的作用。在各民族语言习俗中,不同民族有着属于本民族风格特点和语言习惯的称呼习俗。称谓语与文化密切相关,是一种显性文化形态。通过对英汉称谓语的对比,从物质生产文化、关系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分析了造成英汉称谓语差异的原因,揭示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  相似文献   

16.
九十年代《阿Q正传》的研究受一种文化诗学的影响,研究者多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探寻阿Q精神的源头,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精神现象学、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方法来界定阿Q精神反映的是人类普遍的弱点,对示庄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对《阿Q正传》艺术表现上的研究侧重于作品的悲喜剧特色及阿Q形象的多义性、复杂性在艺术上的原因。本文试科对九十年代国内学术界对《阿Q正传》的研究现状进行描述,并作出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7.
周思维 《考试周刊》2011,(21):20-21
称谓语作为语言交际的先导,能反映一个民族的传统与文化。本文通过分析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大类称谓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差异,分析其背后文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社交称谓语作为一套约定俗成的社会交际符号,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英社交称谓语的巨大差异是中英文化在语言层面上对社会等级权势、血缘亲缘关系及个体社会地位的投影与折射.因此,社交称谓语的研究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实现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称谓语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富含民族文化特色的习言。职业职务称谓是社会成员之间根据各自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不同职务、职衔相互称呼的语俗。职业职务称谓是社交称谓语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民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有着各自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导致不同语言的职业职务称谓语也是极其复杂和独特。很多对英汉职业职务称谓的研究都是基于文化和性别语言的视角,本文拟将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研究这一重要而有趣的社交称谓习俗,从职业职务称谓的类别、方式及感情色彩的表达进行语用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新文学中,阿Q作为被改造的"国民性"的一种文化原型被不断地读解、模仿、再创造,那些时常反思国人传统文化奴隶、创作中以人文关怀为终极关怀的作家有意无意地带着阿Q情结,独具个性地突出"改造国民性"的文学观念,塑造了当代小知识分子阿Q、小市民阿Q、农民阿Q形象,展示着阿Q原型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