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学语文的知识内容既有语言、文字,又有浅显的逻辑,更有文学、阅读、写作。如何根据教材编排的内容和具体的教育情境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从而创造性、个性化地使用教材?笔者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除了对语文知识的讲解外,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二度开发",完成了"三个走向"——情感:从日常道别走向心灵深处;节日:从一般集会庆祝走向心与心交流;学生:从学习主人走向管理助手。笔者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难忘小学生活》一课为例,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一体化"背景下,一线教师做好教材的衔接研究,熟悉教材体系,更有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法治教育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大主题,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找到中小学法治教育在教材中的衔接点,对提升法治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有重要价值。《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被定位为两本"法治教育"专册,两本专册同出自教育部统编,教材一脉相承,既在目标的层次上螺旋上升,又在内容的难度上深入拓展。两册教材从整体结构来看,整体思路一致,单元主题趋同;从教学栏目来看,在培养目标和呈现形式上各有不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衡量好不同阶段法治教育推进的深度和宽度,把握好教材之间的衔接,做到不赘述、无漏洞,使法治教育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3.
台湾南一版《生活》二年级上册的《我的家》单元和大陆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的《我爱我家》单元,都是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我与家"来展开的,虽然年级不同但是所针对的学生年龄很接近。探讨两地教材同一主题单元编写上的异同及各自特色,对大陆《品德与生活》教科书的编写以及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有助益。  相似文献   

4.
"长课文"指小学语文教材中篇幅较长的课文,一般具有知识点多、内容深、阅读难度大的特点,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为例,探讨"长课文"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注重课前自学、夯实基础教学、理清课文结构、开展小组讨论、深度品鉴课文,以期对"长课文"的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教材解析:《父母心》选自教科版语文教材小学4年级下册。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诠释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名言,深情地歌颂了无比珍贵的亲情与关爱他人的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教学》2004,(9):48-49
“小学生科学课堂”是武汉缘来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为小学科学课教学倾力研发的系列VCD,其内容来自于美国SCH-LESSINGER的“Science library”系列教学片,与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知识点全面对应,和科学课各版本教材(3-6年级)内容覆盖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为例,对其中所涉及的农村文化进行分析。结论是:现行教材中农村文化所涉及内容应占教材全体文化的56%;并预测出2013—2022年新一周期里,新编或修订版教材中农村文化所涉及内容应占比例约为43%。解决教材中农村文化偏少的主要对策有:按照农村在校小学生数在全体在校小学生数中的比例,并结合未来我国城镇化的水平,调整教材中农村文化内容所占的比例;调整农村文化部分子维度内容的呈现,矫正教材中城市中心的价值偏向;在教材中适当增加"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村人文地理环境"方面的内容。本研究对我国未来小学品德课教材的编制与修订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材以"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为目标进行编排。为了贴合小学生的特点,增强教学实效,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园"。我将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活动园"进行了分类梳理,并基于课堂观察、课例分析等,对不同类型"活动园"的应用方法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和钟姐姐交朋友》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这节课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因为一年级刚开始上学,要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要培养守时不拖拉的生活习惯。本节课安排在第三单元“我的一天”的第一节课是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因为小学生一开始上学,教师如果严卡死管,  相似文献   

10.
龚明 《湖北教育》2009,(11):41-42
“口语交际”和“习作”是小学语文的两个重要板块。人教版小学语文对这两个板块的编排是这样的:一、二年级设有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写句子:三年级口语交际与习作各自单列;从四年级起以《口语交际·习作》的形式出现,把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当成了一个板块,一个整体。仔细阅读《口语交际·习作》还可以发现.有一部分口语交际的内容和习作内容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认识负数》。负数的认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进行初步认识就可以。因为负数在日常生活中有比较多的运用,了解负数、认识负数有助于小学生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含义。这样,既拓宽了自己的数学视野又丰富了数学素养。小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数的意义,学习认识负数扩展了对整数的认识范围,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二、设计理念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  相似文献   

12.
《语用学教程》是一本倡导和体现交叉性与连缘性的书籍,更是一本既"述"又"作","述""作"结合的专著。它还是一本由汉语界人士撰写的、有创见的教材,是语用学本土化尝试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要求小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多、熟、透"的知识内容,这就意味着小学数学老师须努力革新自我教学方式,竭力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以小学五年级数学为例,借论述"四须"研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这一主题,旨在有效提升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4.
悲剧集中体现的是一种崇高的美。《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穷人》这三篇课文,皆出自名家之手,很好地诠释了悲剧之美,是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悲剧作品的代表。如何引导心智尚显稚嫩的小学生在领略“桃红柳绿”那种外在美之余,较好地体味蕴含在悲剧之中的深刻而厚重的另一种形式的美呢?下面以《凡卡》(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为例,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主题,安排了24篇文章,其中人教版"一主"教材中课文4篇,"两翼"教材《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2篇。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一主"教材中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  相似文献   

16.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在全国中小学投入使用后,教师只有认真研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才能弄清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那么,如何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解读与教学呢?从教材整体看,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一方面以纪律、规则为主要内容进行法治意识教育,发展儿童公共生活中的公民品德与个体生活中的道德;另一方面,教材以培养学生从小懂法守法,具有法治精神、法治素养等准则,倡导儿童在生活中自律自制、尊重他人,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17.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思想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国古代哲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尤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和生命精神。这种生存智慧和生命精神在"时"和"贞"这两个哲学范畴中可见一斑。一方面《周易》大力提倡"与时偕行",投入到生生不已的宇宙大化中去;另一方面《周易》又推崇"利永贞"、"直方大",体现了遗传独立、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周易》关于"时"与"贞"的辩证统一观体现了《周易》既追求变易,又追求不易,既追求圆动,又推崇方正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选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小学语文》在2007年第3期以及人教版教材答疑栏目均有历岗先生《(望庐山瀑布)中的“疑”字怎么解释好》(以下简称“历文”)的文章,历文认为《望庐山瀑布》之“疑”字释为“疑心”好。  相似文献   

19.
根据教育部2013年6月22日公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这是教育部三令五申学生"减负"后,专门针对小学生减负出台新规。征求意见稿对小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规范,如,在作业方面,小学不留书面式  相似文献   

20.
以《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和《艳阳天》为代表的"十七年"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在冲突模式、婚恋书写和重新解读三个方面既呈现出类同化的"常",又潜藏着个人化的"变"。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的深入,它们的解读仍然处于一种"未完成"的状态,它们的价值和意义必将会在精细的阅读和深入的挖掘中获得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