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虚拟”走向“现实”的学校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丹 《中国德育》2008,(4):17-22
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从“虚拟”走向“现实”具有两层含义:网络道德教育与网络道德的产生虽然与“虚拟”的网络社会或网络环境紧密相关,但究其实质,网络道德失范是网络个体现实道德问题在网络中的体现,因而网络道德教育需要从现实入手;学校是网络道德教育实施的主要场所,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应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从幕后走向前台。其基本路径是:探索和遵循网络道德教育规律;对学校道德教育进行“网络化”调整。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给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面临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薄弱、网络道德教育不成熟等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是网络技术的快速更新、变化,网络道德教育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可以从介入课堂,加强课堂教育引导力度;深入课外,发挥课外教育资源优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联手,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监管约束;倾注人文关怀,培育学生网络道德“慎独”意识等途径加以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张彦 《中国德育》2008,(6):85-86
上海财经大学张彦教授在“十五”期间中申报并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海年网上行为与新世纪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批准号为DEA010203。本课题通过实证调查,了解互联网如何对青海年进行影响;在理论研究上,确定网络道德教育在新世纪德育中的地位、作用,并将网络道德教育与计算机伦理和网络道德规范的基础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在对策分析上,探寻新世纪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卓有成效的德育方法。本文是对该课题主要研究成果的摘编。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孔不入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进行着多元文化的渗透,互联网在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所带来的“黄色风暴“”病毒传播“”网络犯罪“”人际疏离”等道德失范问题也不容忽视,这给“三观”尚未完全形成、自控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文章将从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内容入手,客观分析当今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提出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即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难点 从全球来看,网络道德教育的发展,与网络基础设施的进步基本是同步的。我国网络道德教育在世纪之交初现端倪,而由于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多元性,被教育者的多样心理、行为方式,教育者的素质等原因,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面临不少难题。  相似文献   

6.
从外延界定的角度分析道德教育的因“人”施教、因“才”施教、因“材”施教,提出了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可行性,理清了与易混淆概念的界面。并在此基础上,从“材”和“教”的界定、“材”和“教”的关系两个角度赋予道德教育因材施教以新的内涵,提出了道德教育因材施教应具有的教育意义:将“人”作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考虑道德个体差异的存在,关注道德个体并关注道德教育与心育的交叉与融合。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到来,加强与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路径,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方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要从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构建完备的高校道德教育体系、增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更新教学理念和方式、紧抓“法育”教育、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政府完善网络立法及法律监管、合理运用优秀文化引领网络道德教育六个方面着手并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8.
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品德的自主建构和发展。然而,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却存在明显的人的失落:目标的“趋同化”设定模糊了学生的品德差异,内容的“抽离式”重组遮蔽了学生的道德生活,方法的“说理式”运用忽略了学生的道德体验,评价的“标准化”导向阻滞了学生的道德创生。有必要从人的复归的角度修复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在目标上,“理想化”与“现实性”相关联以关照人的主体需求;在内容上,“预设”与“生成”相结合以关照人的主体生活;在方法上,“思维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统一以关照人的主动实践;在评价上,“标准化”与“差异性”相辉映以关照人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于网络道德教育对象和德育环境的特殊性,传统的德育内容已无法适应网络道德教育的新形势。所以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应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在内容上进行突破和创新,从基础道德教育、网络道德规范教育、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法律和科学文化教育等五方面建构顺应网络时代潮流的德育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0.
受教者在道德教育活动中的接受问题,是过去道德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操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本文从道德教育接受者的接受新视角。解析了道德接受的内涵,提出了“以我为主”是道德接受的基本规律;“我的需要”是受体接受道德教育的驱动力;“我的情感体验”是道德教育接受活动中正负效应的关键等新观点。这将有利推动如何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这一难题的破解。  相似文献   

11.
虚拟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德育的总体思路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网络德育是根据教育学、传播学原理和思想道德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大学生所进行的道德教育.虚拟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德育的总体思路是: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络的挑战,在网上唱响德育的主旋律,努力构建网上德育的新阵地,大力加强网络德育的队伍建设,多形式、多层面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德育法制化建设.展望虚拟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德育的发展趋势,即具体体现为: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对象主体化,教育内容多元化,教育手段信息化,教育模式立体化和教育范围社会化.  相似文献   

12.
论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晓亮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4):114-116,124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度重视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建设与监管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配合,建立适应高校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校园网络的管理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条件下,德育的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空间、渠道等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对大学生德育运行机制的创新就成了一种必然的逻辑:健全网络德育管理和评估机制,探索和形成网络德育的创新和“人本”运作机制,建立网络德育工作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网络德育激励和疏导机制,创新网络德育工作预警和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互联网络时代学校德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德育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网络德育教育的新途径,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掌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为培养适应网络时代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本文依据对上网学生的调查,分析了互联网络对青年学生道德行为的负面影响及其主要原因,提出了网络时代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德育工作者掌握相关德育信息的质量和数量,是制约高校网络德育效果的根本因素.高校网络德育信息传播是德育信息在德育工作者与受众之间凭借网络媒介进行沟通或信息传递的过程.探讨网络德育信息传播模式,有利于高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发挥高校网络德育的作用,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6.
浅论“学习小组”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发展现代远程教育需要完善的硬软件,更需要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文章在介绍了我国网络基础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个人使用网络、支持服务“平台”等方面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许多困难与问题;对以网络、多媒体和交互式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建立起的多样化教学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学习小组”具备其它形式所不具备的诸多优势以及其它形式难以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学习小组在组建和开展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给中学德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多元化的价值观特别是西方价值观对传统的中学生道德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不良信息的泛滥、网络综合症的出现,以及网络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弱化又对中学生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在网络环境下加强中学生道德教育,占领互联网这一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需要在虚拟空间中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中的有益资源,以克服互联网的负面效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是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社会转型期。在此时期,美国出现了因严重的社会失范而引发的种种社会矛盾与问题。基于社会危机主要是一种道德危机的判断,杜威围绕着寻找新道德的基础和维持、再生产新道德的机构这两个主要课题展开了其民主主义道德教育思想:以道德教育实现民主主义,以民主主义改造道德教育。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同样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下中国道德教育改革有两点启示:一是凸显道德教育的民主目的;二是重视道德教育自身的民主化改革。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网络对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思维模式、身心发展以及德育队伍建设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强高校的网络思想教育建设是一件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网络以其迅捷的速度、生动的形式和浩瀚的容量向人们传递着知识与信息,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道德问题。所以,高校应迅速建构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模式,以切实加强青年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