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舞炮龙运动是一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民俗体育活动,有着其独特的民族特质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广西宾阳舞炮龙运动的起源、成因、表演形式及特点进行了整理分析,并对宾阳舞炮龙运动的文化精神及当代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个案,从历史渊源、炮龙的制作工艺、表演方式和功能对其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揭示出广西宾阳炮龙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广西宾阳炮龙文化传承和保护提出相应建设性意见,促进宾阳炮龙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华 《精武》2012,(10):81-82
铜梁龙舞运动作为一项独具魅力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及传统文化遗产,素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本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对铜梁龙舞的起源、发展及现阶段文化传承的现状进行研究,提出铜梁龙文化传承的基本思路,旨在为推动和传承铜梁龙舞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考察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广西宾阳舞炮龙活动与当地旅游业的互动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广西宾阳以"炮龙节"作为宣传品牌,对当地民族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炮龙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动力和平台。  相似文献   

5.
舞炮龙与舞火龙文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个别访谈、临场观察、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广西宾阳舞炮龙与广东丰顺埔寨的舞火龙进行对比研究.从历史渊源、制作方法、表演方式、分布与文化寓意等方面分析两种龙文化的异同,揭示宾阳炮龙鲜明的地方特色及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舞炮龙运动体育文化特征与社会功能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流传于广西宾阳地区的舞炮龙不仅具有民俗的传承性、地域性、宗教崇拜性、民族交融性等特征,而且具有竞技、健身娱乐、维系种族繁衍与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交流和经济发展等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7.
炮龙节是宾阳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节日,同时也是宾阳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章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在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对宾阳炮龙节形成的原因及历史、炮龙节活动内容、炮龙节事象的文化、炮龙节的功能及意义、炮龙节的当代变迁与保护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石阡县仡佬族舞毛龙的历史渊源、毛龙制作工艺、表演方法、文化象征等进行分析。认为:舞毛龙这项民族体育活动蕴涵着图腾崇拜、民间宗教和民族融合等文化元素,研究舞毛龙活动文化内涵对建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与归纳演绎等方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起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起源丰富,宗教信仰与祭祀、神话传说、英雄崇拜、生产与生活、军事与战争、文化交融、健身娱乐、自然环境与民族习俗等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源流。有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起源众说纷纭,如舞炮龙、威风锣鼓、达瓦孜等起源出现多元性。  相似文献   

10.
发源于广西宾阳县的舞炮龙文化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其因燃炮炸舞龙的刺激性和独特性,参与人群的广泛性、世代相传的民俗性,以及百龙共舞、千炮齐鸣、万人同欢的场景,被中央电视台喻为“中华一绝”和“东方狂欢节”。  相似文献   

11.
薛浩 《湖北体育科技》2014,(11):996-998
以地域文化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对龙狮起源、地域性文化现象进行梳理和解读,追朔地域性龙狮的特定文化渊源,通过不同乡土理念与地域民俗的分析,导出不同地域龙狮运动特点与文化主题,并依托于地域文化主题串编舞龙舞狮套路,形成各地域性的主题龙狮文化。从地域文化特点与龙狮运动的文化形成出发,结合龙狮的主题文化特点,衍生出舞龙舞狮文化的基本特征,其舞龙舞狮文化特征表现为:舞龙舞狮文化的民族性,舞龙舞狮文化的民间性,舞龙舞狮文化的丰富性,舞龙舞狮文化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三因子"理论框架下,运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对一个县域龙舟竞渡文化的时空变迁进行考察,并以此个案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中国龙舟竞渡文化的发展趋势和传承动力。研究认为:中国龙舟竞渡文化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物质文化将向多样化的社团娱乐工具转变;制度文化将形成多元化的社团龙舟制度;精神文化将形成多元化社团龙舟的礼仪竞技精神。但在其变迁中,礼仪经济始终是中国龙舟竞渡文化共同的经济基础,"礼仪"是贯穿各时期龙舟竞渡文化变迁共同的、核心的文化基因。基于以上认识,进而认为中国传统龙舟即礼仪龙舟,"礼仪竞技"是民间传统龙舟竞渡长盛不衰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
当代舞龙运动研究内容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舞龙运动气势恢宏磅礴、雄浑豪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龙文化的代表。文章根据舞龙运动的研究内容,对舞龙起源、舞龙文化内涵、舞龙社会学、舞龙美学、舞龙运动在高校的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为舞龙运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发挥重要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三因子"理论框架下,运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对一个县域龙舟竞渡文化的时空变迁进行考察,并以此个案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中国龙舟竞渡文化的发展趋势和传承动力。研究认为:中国龙舟竞渡文化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物质文化将向多样化的社团娱乐工具转变;制度文化将形成多元化的社团龙舟制度;精神文化将形成多元化社团龙舟的礼仪竞技精神。但在其变迁中,礼仪经济始终是中国龙舟竞渡文化共同的经济基础,"礼仪"是贯穿各时期龙舟竞渡文化变迁共同的、核心的文化基因。基于以上认识,进而认为中国传统龙舟即礼仪龙舟,"礼仪竞技"是民间传统龙舟竞渡长盛不衰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舞龙技术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舞龙运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龙文化”的有关内容,从舞龙珠、舞龙头和舞龙身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舞龙技术的文化内涵,以此来普及中国舞龙的理论知识,唤起人们对中国舞龙的关注、理解和支持,最终使中国舞龙成为世界体坛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从龙图腾的产生到舞龙运动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初步阐述,进而从艺术"龙"的组成结构、舞龙套路的多变风格以及鼓乐伴奏的乡土人情三方面对舞龙的表演进行分析,挖掘其背后的民族文化价值,探究舞龙所承载的龙文化特色。研究结果表明:多样性的舞龙表演是不同地域多样性的民族文化的反映,展现了历史悠久、多姿多彩的华夏文明。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舞龙运动的文化渊源、符号特征等问题进行研究,认为,舞龙运动是农耕社会的产物,起源于远古时代的祭祀求雨活动,与图腾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舞龙运动的原始文化符号主要表现为预示繁衍生息,展示人们对生命力的追求;作为农耕文化的遗迹,舞龙运动具有祈福性象征;作为广大民众情感的衬托,舞龙运动代表喜庆象征;作为传统认识中的吉祥的化身,舞龙运动具有禳祓作用。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寄托,舞龙运动是对中华文化的弘扬及精髓诠释,也是汇聚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8.
以文化人类学为理论支撑,采用质的研究范式,以湖南省汝城县客家“香火龙”为研究个案,通过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汝城“香火龙”的文化起源、制作工艺、传承方式、组织形式、仪式过程、文化特质等方面进行解读。研究结果表明,汝城“香火龙”是一种源于“祀龙止雨、祀龙止水”的民间信仰仪式,仪式所用的主要道具的制作就地取材、工艺精致独特,仪式主要以“口传身教”的方式在村落宗族内部传承;龙灯理事会是汝城“香火龙”的组织机构,仪式过程主要包括:起龙、接龙、化龙;汝城“香火龙”具有农耕性、宗族性、规约性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徐启龙 《精武》2012,(7):76-77
舞龙运动是中华民族的艺术魂宝,本文通过对舞龙运动的国内发展现状,国际发展现状,高校开展现状进行综述,更好的了解舞龙运动的开展状况,进一步探讨舞龙运动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张发强 《体育科研》2009,30(4):36-37
龙舟文化在树立城市形象、凝聚市民人心、繁荣城市经济、增强城市竞争力和活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龙舟文化是爱国主义文化、集体主义文化、开拓进取文化;龙舟文化得竞技之美、得大众所爱;弘扬龙舟文化与发展地方经济相得益彰,并且十分契合生态文明理念。上海在开展龙舟运动、运作龙舟赛事和弘扬龙舟文化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