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8,(3):77-83
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海德格尔寻找艺术作品的本源,对作品、艺术和本源的概念层层分析之后,最终发现并没有一个外物可以赋予艺术以本源,而艺术就是自身的起源,这一结果恰恰揭示了海德格尔对于存在和存在物的差异性思考。他把一切事物都纳入到其存在论哲学框架中,把人当作世界讲述自己的一个媒介,唯有如此才能以体验的方式接近艺术的本质,这也正是他存在主义艺术论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艺术作品的本源》以"存在者在其存在中成其本质"的存在主义立场、以"回到事情本身"和"直接呈现"的现象学方法考察了物、作品、艺术、真理、存在等问题。作为海德格尔思想后期转向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与《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一道开启了海德格尔"思"与"诗"的对话,并明确表述了对艺术和诗所进行的本质的思考、本真的追问",乃出自一种思的必然性"。在哲学史、美学史上,《艺术作品的本源》有着重大的"事件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以存在主义哲学为理论根基,运用"回到事情本身"和"直接呈现"的现象学方法,从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艺术与真理的关联、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保存这三个方面深入考察了什么是艺术、艺术如何发生、如何才有艺术,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细致研究追寻艺术作品的本源;同时也论及艺术作品的魅力与生命力等问题,其中浸透着海德格尔对现代人类生存状况的担忧。本文以上述三个问题为切入点,梳理海德格尔艺术追问的基本思路,探索其新颖独特、立意深远的艺术哲学思想,反思传统艺术观念以及当代艺术与人的关系问题,并对人类如何摆脱生存困境这一难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诗意栖居"是海德格尔后期哲学思想的主旋律,而《艺术作品的本源》则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对其做出深度的呼应。通过文本分析,我们认为后期海德格尔建构了"诗艺一体"的存在主义艺术观;同时,语言符号的神圣性在他的艺术阐释语境中复归并承担起构建"存在之家"的"诗话"功能。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认为艺术作品打开并保持大地与世界的争执,而艺术的本质就是对真理的开端的创建,是一种"源始争执",而这种争执会产生的一种"冲力",把艺术推入历史之中,让历史开始或又重新开始,这正是艺术的本源之所在。然而不仅艺术本身是历史性的,艺术的本源这一问题也是历史性,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也将不同。但是艺术需要在开放的历史语境,因为艺术本就应是对惯性之存在的颠覆。这或许正是海德格尔所要展现给我们的艺术的本源。  相似文献   

6.
《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海德格尔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探究观点背后的思想根源,会发现海德格尔之意乃是托借艺术之名,叙述其存在论思想。对《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的讨论,自其发表之日起就从未断绝,或针对文中作品考证,或针对文中观点可能隐含思想进行推断。"百家争鸣"当然好,但是不要忘记,此《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的目的不在于得出一个"完美无瑕"的结论,而在于通过艺术之思帮助人类解除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枷锁,最终栖居于存在本源的近旁,叩问人生真相。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运用"回到事情本身"的现象学的方法,通过对物、作品、艺术、真理等的步步追问,揭示了艺术作品和真理的关系,展现了诗的魅力。其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如何诗意地栖居。《艺术作品的本源》为我们理解艺术作品开辟了新的领域,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运用“回到事情本身”的现象学的方法,通过对物、作品、艺术、真理等的步步追问,揭示了艺术作品和真理的关系,展现了诗的魅力。其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如何诗意地栖居。《艺术作品的本源》为我们理解艺术作品开辟了新的领域,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9.
文章简要梳理了海德格尔存在之思与艺术之思互释的思路历程,指出“转向”时期的重要著作《艺术作品的本源》和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是海德格尔从存在去规定艺术和用艺术来阐释存在的尝试,体现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艺术本质观和文艺批评观。海德格尔对艺术的形而上沉思,虽然没有给我们提供最终的答案,但他富于启发性的思考和追问,已将艺术哲学引领到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10.
《艺术作品的本源》是海德格尔的诗学名作,它以“存在在其存在中成其本质”的存在主义立场、以“回到事情本身”和“直接呈现”的现象学方法,围绕“存在之真理”,在对“艺术的存在”的追问中,将“艺术的本质”界定为通过“世界与大地的原始争执”的“裂隙”的“构形”所实现的“真理之自行置入作品”。艺术乃“真理之生成与保存”,是真理之创建、发生和进入存在的突出方式。  相似文献   

11.
罗琳 《湘南学院学报》2012,(3):77-79,82
在艺术探索的初级阶段,进行创造性的模仿学习,通过自身的不断创作实践和个人艺术修养的逐步提高,实现绘画创作的再创造———创作中个性绘画语言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2.
尚·丁格利,20世纪瑞士后现代艺术家,以独特的动力装置作品震撼欧美各大现代美术馆,一生曾多次受包括纽约现代艺术馆在内的多家有影响力的美术馆邀请为其创作,最终使达达主义以独立的艺术风格跻身世界艺术史,然而他本人却拒绝承认属于达达主义者。正因如此,国内研究达达主义艺术的学者总是将目光集中于马塞尔.杜尚,而忽略对丁格利艺术理念的研究,而事实上,正是丁格利的作品以更加清晰、全面的艺术理念体现了达达主义  相似文献   

13.
赵无极是一位融合中西方艺术精华的当代抽象主义绘画大家。他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源自于他对传统中国文化的彻悟与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赵无极的艺术历程给我们剖析了东西方文化结构在相悖的情景下而得以戏剧性结合的秘密。他的成就为当代志在探索中西结合绘画道路的中国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借鉴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之一,他的绘画创作完成了一种将西方现代美术观念与中国传统美学相结合的典范.长期以来,他的作品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只是最近十年,检讨中国新兴美术的发展,他的先驱作用及作品价值才得到极大的提升,被誉为中国现代绘画的一代宗师.与中国比邻的日本,亦有一位“民族英雄“,他就是著名的美术家栋方志功,它的作品既保留了日本民族的神韵,又吸纳了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风格特立.将这两位东方最具特色的艺术大师进行比较分析,寻找他们的异同,对我们当今的美术创作正途定会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艺术无尽的源泉,任何伟大的艺术无不产生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挚爱。艺术家要热爱艺术,更要热爱生活,这是肯特现实主义的艺术观,是肯特艺术世界的真谛,更是肯特对生活的热爱和他伟大人格的体现。真正的艺术不是简单的流于表面形式,而是打动人的心灵、唤醒人的感情,这才是艺术的目的。肯特力求寻找明确的、通俗的艺术表现,追求普通民众所能了解和接受的艺术语言,置身与自然界之中,直接地、全面地观察生活,描绘自然界看到的形象,舍弃无关的细节,选择最重要、最典型的事物,表现激动人心的东西。肯特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真诚探索,应当成为每位艺术工作者共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艺术画廊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传播形式,承载发现、包装艺术家,把艺术作品有机转化为艺术商品的功能,适应着当今的商品经济和消费背景,艺术作品只有在画廊里,才成就了它的社会价值。消费社会是艺术画廊的重要基石,而艺术画廊又通过这种与社会紧密结合的关系,将社会和艺术精神顺利搭接,从而也实现了自身在二者的互动促进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石涛独特的艺术个性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他是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画家,从其风格迥异、个性张扬的作品中,已充分地说明了作艺术思想的超脱和不俗。  相似文献   

18.
年过九旬的著名版画家柯克,几十年如一日地把生命的全部力量都投入到版画创作和版画人才培养的崇高事业中,为版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战争年代,柯克的版画作品和时代脉搏共同跳动,用战斗的艺术讴歌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斗争场景;建国以后,柯克的版画创作在坚持表现时代精神的同时,积极追求艺术的审美拓展,作品的题材更为丰富,表现形式更重视刀法的精致细腻与构图的精美讲究;他的版画创作在崇高与优美的对立统一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晚年的柯克在艺术意境的营构上表现出更为自觉的创新追求,用璀璨的创作成就和德高望重的人格魅力继续谱写着德艺双馨的版画人生。  相似文献   

19.
王维是盛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和画家,坎坷曲折的经历和半官半隐的生活造就他诗画合一的艺术特征和恬淡静远的意蕴情调。他诗中有画,画添诗意;画中有诗,诗显画意;二者融为一体。王维诗作中展现出的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形神兼备、和谐统一的艺术之美,堪称诗画完美结合的楷模,值得借鉴、仿效和发扬。  相似文献   

20.
罗丹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主义、对中世纪基督教艺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近代人文主义等传统是非常地欣赏和推崇的,但我们在挖掘罗丹作品的内涵和精神时,却发现其作品是极具现代性的。罗丹没有做传统的傀儡,他以一个真正艺术家的敏感思想,把握住了时代的变化,变革传统,变革学院派创作思维,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给现代雕塑以启发,在古典雕塑和现代雕塑之间,罗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