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型研发机构目前正处于培育发展期,如何明确定位并促进其加快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梳理新型研发机构历史发展的5个阶段,然后对2015年广东省认定的12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从组建模式、对接产业、区域分布和高校视角进行数据分析,最后提出重点支持和引导企业、大型央属科研院所、高校主导建设不同定位的新型研发机构,对接区域产业并加强协同创新,快速构建广东新型研发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型研发机构成目前正处于培育发展期,如何明确定位并促进其加快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梳理新型研发机构历史发展的五个阶段,然后对2015年广东省认定的12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从组建模式、对接产业、区域分布和高校视角进行数据分析。最后提出重点支持和引导企业、大型央属科研院所、高校主导建设不同定位的新型研发机构,对接区域产业并加强协同创新,快速构建广东新型研发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视角,通过分析黄埔区引进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势条件,分析广州黄埔区政府主导引进科技创新资源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等,提出进一步优化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是提升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水平、推动重大原创性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其发展历程体现了创新逻辑、学术逻辑和教育功能逻辑的不断演变。与一般意义上的产学研合作不同,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强调高校系统内外因素的互动和支撑作用,主要体现为高校与企业共建协同创新平台、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大学衍生企业、大学科技园等多种模式。鉴于多模式的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在产学研教等领域具有协同性、灵活性相统一的特点,做大做强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政府顶层设计、调动高校积极性、提升高校新型研发机构自身建设能力,通过调动相关因素的积极性,激发共同推动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合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5.
院校与政府共建型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新型研发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发展特色。总结广东省59家院校与政府共建型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特征、发展现状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建设类型、功能定位、体制机制等方面对上海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进行分析,研究该类型平台的发展现状及特点。通过与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上海在建设功能型平台方面的先进经验及做法。从扶持方式、动态管理、产业布局等方面,为加快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增强新型研发机构的研发核心竞争力,便于政府分类管理和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组合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尝试构建新型研发机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福建省147家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研发基础实力、学术吸引力、研发认可度、研发效益水平可初步划分综合水平高、较高、中等、一般等4类新型研发机构;综合水平中等以上的福建省20家新型研发机构主要是事业单位、国企以及少数非国企大型企业,大部分新型研发机构的综合水平仍然较低;尽管福建省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比重偏低,但省内院地合作与校地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模式凸显了资源优势和建设。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方政府通常更倾向于支持“看得见”的项目或者短期内能够带来“看得见”政绩的项目这一现象,探究政府对新型研发机构财政补贴的支持偏好,为政府更科学地制定新型研发机构补贴政策、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基于可视化视角,以广东省187家新型研发机构为样本,从科研人员职称层次、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状况两大维度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对新型研发机构财政支持偏好及其内在机理。结果发现:财政支持对新型研发机构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而高级职称科研人员数量、进行了成果产业化对于新型研发机构获得财政经费和项目支持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珠三角地区的新型研发机构、高校及科研院主导型的新型研发机构中表现明显。因此,为了更加合理配置创新资源、促进新型研发机构持续创新,建议地方政府注意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相关政策支持偏好,引导新型研发机构更加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广东省省部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为例,采用三阶段DEA方法,在剔除了企业规模、企业年龄、外部知识获取、政府资助强度和地理距离等外部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由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的研发效率.研究结果表明: 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的平均效率较投入变量调整之前有所提升,由国有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研发效率最低,由港澳台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研发效率最高,内资企业中由混合所有制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研发效率高于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化导向的特点以及建设需求,综合德尔菲法设计了科学的新型研发机构共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此外,运用ANP法,借助Super Decision软件计算了各项指标的对应权重,从研发条件、创新活动、创新效益以及人力资源等四个维度设计了产业化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共建绩效评价模型。研究发现:(1)成果产业化是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首要目标;(2)政府的政策扶持仍是影响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主要因素;(3)与传统的科研机构突出学术论文研究不同,新型研发机构的共建绩效评价更加注重研发产出、成果转化情况以及人才培养等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成体系的发展理论,是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也是我国各级各类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关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应该因时因事贯彻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丁福虎 《科研管理》1997,18(3):74-80
本文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角度论述了科技成果权的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根据我国目前保护科技成果权的途径,将其划分为为行政管理体系和知识产权权利体系两大类,对两个体系及体系之间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是对两个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赵震  雷恒池 《现代情报》2009,29(9):182-184
EndNote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参考文献管理软件,但不支持中英文文献混排。通过建立一个新的中文文献类型和中文期刊文献输出格式,介绍各个字段如何设置,在Microsoft Word中进行引文插入,从而区别处理中英文多个作者的表示。该方法能够在EndNote中实现中英文文献混排,满足中文期刊投稿要求。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发展观的研究,正确认识和看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推进高等教育的科研管理创新研究,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从以人文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作了阐述,并对高校科研工作如何实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做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刘卫华 《科教文汇》2012,(18):180-180,195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为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为指导,审视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分析了当今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存在的三大矛盾,提出了今后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应具有人本性的发展目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式、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目标,推动高校学生社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科技决策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许多知名科技决策智库都隶属高校。目前针对高校科技决策智库的研究较少,本文研究高校科技决策智库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分析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建设经验,分析总结我国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加快我国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研团队是科技创新和科研攻关的重要载体,是获取和整合资源的有效组织形式。高校科研团队具有其特点与复杂性。该文通过调研,聚焦海洋领域的科研团队建设,并根据组织模式的不同,将调研高校的海洋领域科研团队分为“传统型”与“新型”两种类型,分析它们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从团队、带头人与成员、管理机制等层面提出了高校涉海科研团队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发展观的研究,正确认识和看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推进高等教育的科研管理创新研究,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从以人文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作了阐述,并对高校科研工作如何实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做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9.
污染生态化学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染生态化学是环境化学与应用生态学相互交叉、融合的产物,是一门处于形成之中且最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的新兴边缘学科。简要阐述了污染生态化学的研究意义,概述了国内外该新兴分支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就该学科我国及我院今后的发展与重点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科学教育专业一直都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提升民族科学素养的新兴专业,也代表着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改变传统的静态、单一培养模式,用动态、自组织的培养模式来代替,充分体现了提高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