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乐,对人来说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儿童。一辈子只有一个童年,快乐是一个,不快乐也是一个。既然是这样,身为父母或教师,就必须做出决定,到底你要的是什么呢?教导过孩子如何去寻找快乐吗?为孩子营造过快乐的学习环境吗?还是只懂得将孩子埋在知识的书堆中,去符合期望呢?从以下方面阐述观点:没有快乐的学生,就没有快乐的教师;遇到了问题之后,该怎么做;欣赏每个孩子的独特气质,让快乐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张丽生 《考试周刊》2014,(19):159-159
<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应该是快乐教育的最初构想。快乐教育的倡导者、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他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头流出的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用一种愉悦的环境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或许中国父母在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的路上,爱问孩子: "今天你在幼儿园吃了什么?学了什么?""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有没有人欺负你?"国外许多父母通常问的是:"你今天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听见或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问话,却可以看出中外家长的教育理念的不同.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中外家长在营造幼儿家庭教育氛围方式、方法上的差异,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对一个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接受教育?"他一定会非常诧异地看着你。因为在绝大多数孩子看来,上学、读书、接受教育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是父母和老师要求的。只有上了学,考出了好分数,然后才能读上好的大学,然后才能找到不错的工作,然后才能成为一个老师和父母希望你成为的人,然后……  相似文献   

5.
我梦想,在新的世纪里,每个孩子都能生长出一对翅膀,一只是自由的翅膀,另一只是快乐的翅膀。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身与心的解放,而教育的真正本质恰恰是人的解放,不是人的枷锁。冰心先生告诉我,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我想,这正是成长的真谛,即依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自然的阳光与空气中自由生长。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心灵的舒畅,而舒畅与幸福一样,是一种真实的个性化的体验。快乐是人生的目标,更是人生的动力。新的世纪应当是快乐的世纪,每个快乐的孩子就是一粒快乐的种子,就像天使一样,让快乐之花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绽放。我深深地知道,自由往往来自束缚,快乐往往来自痛苦。今天,有太多太多的孩子在束缚与痛苦中挣扎,甚至成为应试教育的祭品。九年义务教育本是国民素质教育,是合格教育,是成功教育,却被应试教育异化为选拔教育、淘汰教育,让大多数学生成为失败者。这是20世纪中国教育的最大悲剧。21世纪的父母与教师也许要问问自己:我有教育孩子的执照吗?当一个人  相似文献   

6.
妈妈来家吃晚饭,我对上了初二的儿子说:"帮姥姥把电视打开,姥姥喜欢看中央台的电视剧。"妈妈忙阻止说:"不用了不用了,别影响孩子学习!"我说没事,我们不怕影响。妈妈说:"那怎么行呢?孩子学习多重要啊!你哥哥为了不影响孩子,天天晚上到我家去看电视呢。你姐姐为了孩子学习,从孩子上小学开始晚上就没看过电视。"我说:"我儿子没事,我们写作业不怕干  相似文献   

7.
你儿时的生活是快乐的吗?你的孩子生活在你给他创造的氛围里是快乐的吗?你自己的求学经历充满快乐吗?你的学生在你给他创造的教育空间里是快乐的吗?——在这样的提问面前,你能够坦言自己是快乐的吗?如果正视现实,你不能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并无多少“快乐”可言。我们的教育,无论是来自家庭的,还是来自学校的,都没有把“快乐”确立为教育的主题。仔细深入省察来自家庭或学校教育的悲剧,我们不能不痛彻地呼唤:还教育以快乐!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那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呢?尤其针对农村的教学有何途径?我认为,兴趣是做好的老师,我国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师要让学生学好品德与社会,就要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品德与社会学科,真正参与到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与教材中的孩子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正我校确定"和谐育人,幸福有成"的研究课题。课题提出,建立有效课堂教学,教师要以爱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我们问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你感觉幸福吗?大部分孩子会有疑问,什么是幸福?学习还  相似文献   

10.
柳丝  王小鹏 《教师博览》2013,(10):42-43
<正>无论你出生在哪个国家,从怎样的家庭长大,儿时的书包都见证了每个人成长中的快乐和伤感。书包这个小小的物件,不仅折射出不同国家孩子的童年生活,更能让人们感知这些国家不同的教育理念。美国:小学生的举"重"若轻如果,你认为拉杆书包是中国学生的"专利",那就大错特错了!早上7点多钟,美国洛杉  相似文献   

11.
补课断想     
正现如今,一到节假日,学校很纠结:补不补课?学生很纠结:是不是补课?家长很纠结:不补课孩子怎么办?补课,把学校、学生和家长"纠"到了一块,"结"在了一起,难解难分。为什么会这样?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该让补课变成什么样?如何把这个纠在一起的"结"化开?一、为补课正名任何一个群体乃至每个个体,因集体教育和管理,因个体智力、习惯、方法等等,经过一段时间,免不了出现差异。这是教育的正常形态。它说明在一个群体中,有人吃不饱,有人  相似文献   

12.
学校聘有一位美国来的外教,外教很热情,我与他很谈得来。平日里通过与外教诸多的闲聊,让我了解了美国的一些教育状态,窥知了美国学生写作文的一些"秘诀"。美国的文化传统有别于中国,在不同  相似文献   

13.
王念强 《山东教育》2012,(10):12-13
2011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这些年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做了深入的探索,为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做了大量工作。那么,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健康快乐的呢?早在上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的孩子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认为  相似文献   

14.
钟柏贤 《教师》2008,(2):33-34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自身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专家比较了中西方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提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放学回家的时候,中国家长总要问:“今天你答对了老师几个问题?”而西方的家长则问:“今天你给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这虽然只是几字之差,却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中国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的结果,而西方家长则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国家长只重视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西方家长则重视孩子是否进行了思考,有没有自己的创见。  相似文献   

15.
如果有人问:你爱孩子么?你会怎么回答?要是我,我会自信地回答:我爱孩子! 是的,我深深地爱着他们!因为我能感到自己看每一个孩子的眼神是充满着关爱和温柔的,哪怕是面对一个刚刚做了“坏事”的孩子;我能感到自己对孩子的感情是热烈的充满理解的,哪怕正经历着自我思想与情绪低落的时刻。我常告诉自己:爱我们的学生,让他们享受一个快乐的童年。我还会  相似文献   

16.
"你想到了什么?是一只小鸟。你的想法真有趣。"我正在和低年级学生一起讨论他所画的奇形的黄颜色区域。我很不理解学生创作的画面,所以好奇地问。他的回答让我真切地想知道为什么。孩子说:"这块颜色是小鸟,他正在快乐地飞。"孩子的想象力真让我佩服。我随口问:"你觉得它幸福吗?""幸福。"简单的答案却让我深思,什么是"幸福"?对小鸟来说,幸福也许是指自由飞翔。对孩子们来说,小鸟的幸福就在这块黄色的有趣的造型中,可孩子们的幸福又在哪儿?对教师来说幸福又去哪儿找?新教育的诞生,使我懵懂地意识到孩子们幸福了,教师才能幸福;教师幸福了,孩子们才能幸福。朱永新教授说过新教育是"幸"教育,是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这样的教育生活里,作为美术教师的我想去课堂中找寻那种幸福。  相似文献   

17.
有关"用心学习"这个话题的声音,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抱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某某同学你怎的就不用心学习,你为什么不用心学习?你看某某同学多用心学习,成绩就超过你了;你还不把心都用在学习上,以后什么大学都考不上了!"用心学习"的关键在"用心".怎样叫用心?怎样又叫不用心?你为何说我不用心?你怎的知道我没用心?老师怎样指导学生用心学习?家长怎样辅导孩子用心学习?等等,这些都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童爷爷:您好!我总感到作为一名学生怎么这样界呀!没完没了的作业和练习压得我抬不起头,有人说"学习是快乐的",我怎么总是感觉不到?童爷爷您说怎样让自己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感受?您的网友:"郁闷王子"  相似文献   

19.
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然而大多数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他们或只重养不重教,娇惯溺爱,或方法简单粗暴。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学校教育学生互相谦让,却经常听家长教育孩子:"有人打你,你就打他";学校教育学生爱劳动,家长却担心自己孩子吃苦受累;……这样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相协  相似文献   

20.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笔者认为,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这应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追求。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享受到自由而快乐的学习呢,让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