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五·一"假前,通过学习"分数的意义",学生知道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其中"一个物体"和"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他们都有了较深的理解,而对"一个计量单位"的理解却只浮于表面。于是,长假后的第一节数学课,我"后补"了这样一个细节:首先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4~85页。学生在第五册已借助直观教学,初步认识了分数。本节课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质性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而建立单位“1”的概念,又是归纳出分数意义的前提。所以正确理解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要扩展对整体的认识,即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更是教学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我在听课中,发现一些老师教给学生判断单位“1”的方法:在含有分率的句子里,“是”“比”“相当于”等关键词后面或“的”字前面的量就是单位“1”。如:(1)男生人数比女生多25。“比”后面的“女生人数”是单位“1”。(2)甲的67与乙相等。“的”前面“甲”即是单位“1”。不知这样判断是否正确?———甘肃黄老师答:这样判断是不全面的,理由如下:一、这样判断没有抓住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教材规定: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相似文献   

4.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栋 《甘肃教育》2005,(11):49-49
单位“1”既可表示一个计数单位及由若干个相同计数组成的整体,也可表示一个计量单位及由若干个相同计量单位组成的整体。  相似文献   

6.
如何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教好分数概念的关键。要理解分数的意义,先要掌握单位“1”的概念。在分数里,单位“1”是指要平均分成几份的一个整体。它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它还可以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班  相似文献   

7.
一、分数的意义 1.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解了以一个物体为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分数。本单元对分数意义的理解重点放在用单位“1”表示一些物体,体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时理解同一个分数可以表示不同的具体量。也要理解同一具体量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分数。  相似文献   

8.
王建生 《河北教育》2005,(15):20-21
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分数的意义及其相关的一些概念,都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分数的意义》是学生耐分数初步认识的进一步探化与拓展.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抽象分数意义。在此之前,学生已韧步理解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生活中学生也经常碰到分数、使用分数,但总体上对分数意望的理解还不够全面,抽象概括的程度有待提高.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当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时,  相似文献   

9.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及评析王钊弘设计王剑田评析教法说明: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看作单位“1”,学生易于接受,而对单位“1”的扩展──把多个物体看作单位“1”却难以理解。本课变过去那种先讲单位“1”的建立,而进行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传统教法为交叉...  相似文献   

10.
案例1:“名数换算”中的“统一美” 在学生掌握了高级单位名数化成低级单位名数的方法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很多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等。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10、10D、1000……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讨论后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1.
教 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4~85页。数学设想学生在第五册已借助直观教学 ,初步认识了分数。本节课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实质性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而建立单位“1”的概念 ,又是归纳出分数意义的前提。所以正确理解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要扩展对整体的认识 ,即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 ,还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更是教学中的难点。同时要在正确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而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因此抽象性…  相似文献   

12.
单位“1”是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部分的重要概念。准确全面地理解单位“1”的概念是进行“分数意义”教学的前提。教材里对单位“1”的概念是这样描述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就单位“1”的概念而言,必须注意两点:一、自然数1与单位“1”的区别儿童的思维总是从最直观、最具体的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往往容易把自然数1和单位“1”混淆起来。由自然数的概念可知,1是最小的自然数,是自然数或正整数…  相似文献   

13.
要精讲多练     
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即要讲得清楚明白,又要给学生留有充裕的练习时间。精讲,关键是在“精”字上下功夫。首先应该精心备课,透彻地理解、掌握了教材,熟能生巧,用语也会贴切中肯;预先了解到学生对新课程理解的程度和对旧课程掌握的情况,讲解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讲解也才会切中要害,突破难点,并且还应发挥教具直观教学的作用。比如,在授课时,为了使学生获得明确清晰的分数概念,使他们知道一个物体可以作为单位“1”,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作为单位句”,一个整体也可以作单位“尸,我准备了一套绒极教具来教学:用硬纸壳剪成8个大…  相似文献   

14.
“五一”黄金周已悄然落幕,放假的中小学生们也结束了一周的补习和培训,匆匆踏上新的“征程”。记者了解到,“五一”七天长假,有很多学生都是在忙碌的课业中度过的,与许多孩子的期盼相反,长假的休闲成为了一个“美丽的肥皂泡”。  相似文献   

15.
一、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册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理解单位“1”的含义并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法,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2.通过经历从生活中…  相似文献   

16.
分数具有表示分率和具体数量两种意义,这是由于单位“1”具有两种不同的意义。统编教材六年制十册第53页提出:“上面讲的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如一块田,一堆苹果,一班学生等。”当单位“1”表示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1”时,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只能表示这个整体“1”的几分之几。例如把4  相似文献   

17.
俞孝武同志在一九八四年第三期《小学教学研究》上发表的《概念教学中常见错误的试析》一文,对教师的教学确实是有帮助的。但该文中所举“1/2就是一半”是属于对概念的内涵没有揭示清楚的一例,我认为是不妥的。“1/2”是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出其中1份的数。这里的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如一块田,一堆苹果,一班学生等。“一半”也是对单位“1”而言,表示单位“1”的一半。既可以表示一个东西的一半,一个计量单位的一半,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一半。例如,一堆苹果是  相似文献   

18.
刘宗英 《江西教育》2023,(35):51-52
“度量”是用于计量事物物理属性的一个数学概念,空间距离、物体质量、物体大小等均是“度量”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客观存在。小学是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须对“度量”单位进行初步认识,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度量”知识。本文围绕小学数学“度量”教学生活化的意义、难点和策略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一、整体感知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 用分数表示"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学生系统学 习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使学生 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 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理解单位"1"的含义 并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黄正威 《教学随笔》2007,(10):31-31
“动态生成”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可是有些老师理解片面,认为生成就不能预设,课堂教学应让“教”围着“学”转。什么都跟学生跑,学生说什么都不敢触及一个“不”字。如此一来,教者时时被学生牵住了鼻子,学生失去了应有的控制,变成一团散沙,课堂纪律松懈。教师在课堂上失去了应有的“主导”地位,结果当然害了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