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今中国众多的发明家中,有两位发明家各以工农的身份而自誉,计算机“王码”的发明者王永民,称自己是“一介书生,半个农民”(虽为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发明者,确是农村出身的大学生);搞出了“群钻”的倪志福确认自己是工人出身。从这两位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发明家的身份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出身一般的人特别是学识不是很高之人的发明更容易影响社会普通人,为大众所接受。无论是“五笔字型”,还是“群钻”,都是市场很大的产品;而学识高深的高学历之人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多为对社会影响重大、但仅为少数人所掌握和使用,市场相对来…  相似文献   

2.
你就是发明家张文海如果我说:你就是发明家。许多人一定认为我在打胡乱说。我怎么是发明家?我并未搞什么发明呀!其实,一个人一生,很难说没有一点发明创造,只是你自己未加注意,并有意识去培养它,因此,你的发明创造潜能便被埋没了。不信,我们到周围世界去看看,你...  相似文献   

3.
“求之于势”的战略高歌当发明创造热潮汹涌,科技淘金成为时尚的时候,未来的发明家将如何思考和决策?“求之于势”,可说是你在创新竞争中虎踞龙盘、稳操胜券的首选一计。《孙子兵法·势篇冲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什么是势?“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  相似文献   

4.
科技进步的带头人──为《中国当代发明家大辞典》作序严济慈中国发明协会组织编纂了《中国当代发明家大辞典》。为发明家收词立传,为发明创造成果的推广应用传播信息、沟通渠道,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千秋,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工作。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是阶级...  相似文献   

5.
1997年过去了,香港回归、三峡截流震撼中华大地,人类历史又谱写了辉煌的篇章;改革开放的大潮已经进入白热化的攻坚战,东方巨龙已腾空而起。活跃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创造发明活动如火如荼,科技之光进发出耀眼的光芒。在过去的一年中,全国各地的发明协会、发明创造组织响应党中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号召,广泛开展和推动群众性的创造发明活动,许多省、市以各种方式表彰和奖励优秀发明家和科技企业家,举办各种形式的发明展览会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交流会,开设发明创造讲座与报告会,请发明家、创造学者传授发明创造理…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中,创造已被不适当地拔高到只存在于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企业家、政治家群体,一般人是无法企及的。正由于这种文化思考,一般人都被创造神秘论所左右。这几年来,江泽民总书记几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科技宣传声势也很大,但许多人仍对自己能否具有创新能力、创造本领持怀疑态度,总认为创新思考和发明创造都是高不可攀的。可见,要培养创新精神,首先就要破除公众对发明创造的神秘感。什么是创造?请看两种定义给人的感受。在中国的一本…  相似文献   

7.
发明创造是人的一种特殊本能,用创造性的方式关注和参与各种活动,是发明家内心的欲望和动力.而几乎所有的发明家,他们的活动之所以富有创造性,都在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许多人在休息活动期间也都善于联想和探索,或仿造、或改进、或更新,进而产生灵感.  相似文献   

8.
1953年,在日本发明协会主办的“给生活增添色彩的妇女发明展”上获奖的发明家们,共同发起和创立了日本妇女发明协会。协会的宗旨是,“奖励妇女的发明创造,宏扬发明思想,为振兴科学技术和公共福利事业而贡献力量。”日本妇女发明协会创立之初只有十几个人,而已没有任何赞助,硬是靠了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了几十年历程、1970年,协会以其创立以来的丰硕发明成果和良好的社会信誉,迎来了自己的新生。这一年.经科学技术厅(类似于我国的国家科委)批准,协会升格为社团法人,名称也同时更改为“妇女发明家协会”。妇…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人们通过对科技发展过程中发明创造事例的分析,对发明家思维过程的研究,揭示了种种发明创造的方法和规律,这些方法和规律就叫做发明创造技法。  相似文献   

10.
正做梦也能成为发明家?没错。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很多时候,人们在从事某项发明创造时,一个问题往往思索了很久都找不到答案,由于做梦,人们受到梦境的启示,一下子就把问题解决了。可见,做梦有助于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11.
搞发明的人苦恼着自己的专利转让不出去;办企业的人苦恼着自己的产品跟不上潮流,或技术含量不高而丧失竞争力,互相需要的人却都在苦恼着,着实让人感到奇怪。看看历史上众多成功者将发明与企业有机结合的事例,或许对发明和企业家都会有所启迪。有的发明家意识到发明需要市场效益,自己便在学习、工作中锤炼市场才能,因而使自己兼有了企业家的特点。伟大的发明家、腰缠万贯的跨国企业家诺贝尔就是很好一例。他的一生伴奏着两个旋律———发明创造和征服市场。他在20岁时便帮助他父亲运营“诺贝尔父子机械铸造厂”,24岁获得了气体计…  相似文献   

12.
马年话马     
翻开古今中外的发明史,不难发现,马和发明休戚相关,许多发明创造都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美国肯塔基州的发明家比尼·伊里维亚忽发奇想,他决定让自己饲养的那匹叫“牛油糖”的马,也能像自己那样会驾驶汽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改装汽车。他将自己那辆林肯牌汽车的方向盘装在车头前方,再在车上空出一块足够让“牛油糖”站立的位置。几经训练之后,“牛油糖”上车居然会开动引擎,踩踏油门,驾驶着汽车以时速8公里的速度平稳地前进。更令人称奇的是,“牛油糖”在路上遇到行人或车辆时,竟然能够像主人那样按动喇叭,发出警告。马…  相似文献   

13.
光学纤维的发明者高锟教授给年轻发明家指出 :要发明创造 ,思想就不能太固执 ,应该放松一些 ,具备开放、活跃的思维 ,乃发明创造的有利条件。前中文大学校长高锟出席香港发明家协会和知识产权署合办的“2 0世纪最受港人欢迎发明品”选举记者会和颁奖典礼。对于他在60年代发明的光学纤维 ,如今已广泛应用于资讯科技包括互联网方面 ,高锟坦言 ,当年自己只知道光纤是一项很重大的发明 ,但想不到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会如此之大。高锟称今天的选举若提前三十年举行 ,结果会完全不同 ,电视的发明应该排第一 ,但现在电脑变成排名第一位的发明。做发…  相似文献   

14.
大人应该向孩子们学习,特别是搞发明创造的人,更应该向孩子们学习。为什么?笔者认为有以下一些理由:从孩子们的特点看,首先是好奇心强。好奇心是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乃至志趣特长的基石,是任何一个成功者,特别是搞发明创造的人,必须具有的基本品质。爱迪生为什么要孵小鸡,是因为他看见母鸡孵小鸡好奇而做的试验。爱迪生从小就具有的好奇心,为他后来成为发明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求知欲旺。好动好问是孩子的天性,是资质聪颖的一种表现。在孩子的眼里,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未知数,正因为他们什么也不懂,又什么都想知道,而且幼稚…  相似文献   

15.
曲线思维解难题张文海在发明创造中,许多发明家都说,他们采用了一些特殊思维方式,其中曲线思维,就是特殊思维的一种。什么是曲线思维?日本发明教育家高桥浩在他的《眼皮底下的发明》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某科学家在一后面敞开的护栏面前。放了一盆食物,让一只...  相似文献   

16.
几十年来,发明创造活动的形式已悄悄地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早期独立发明家曾是发明专利的主要来源,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很多发明创造不再是出自像爱迪生及贝尔这样的个体发明人,而是出自于通用电气和康宁等大公司的研发实验室。20世纪人们常说,爱迪生最伟大的发明不是电灯泡或唱机,而是工业创新和研发过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我反复研究制作的防雨防锈挂领,不久前提出专利申请,并被专利局受理,这是我首次取得的专利项目。以往,我压根儿屯没想到去搞发明创造,更没有想到去申请专利。总认为搞发明创造是“家”们的事。他们是科学头脑,并依托科研院所的优越条件,专门从本专业研究发明工作的。发明是得出的科研成呆,是经他打1反反复复探讨、研究出来的,是一般人难以涉足的事。两年前,我有幸得到发明与革新杂志,人人一接赶到这份杂志,就更不释手,每期到手就一气看完。杂志中介绍了很多动人的本这,我发现不少成功的人物,原来并不是科学家、专家、发明家…  相似文献   

18.
(四)关于发明创造思维1、发明创造思维的基本过程(1)首先要有发明创造的欲望。(2)寻找发明创造目标、形成发明创造意志。这一阶段思维过程如下:①深入到市场或生产、生活当中,从消除缺点,或增加功能,或降低成本,或提高效率,或改变外观,或创造全新功能物等角度,找到具体的发明创造目标。②针对具体的发明创造目标,发挥大脑发散搜索和编辑功能,不断编辑形成各种幻想事物表象。例如:听到一位秃顶的人诉说头发少的苦恼后,便以此做为具体的发明创造目标,在大脑中形成“毛发再生水”的幻想事物表象。③发挥大脑判断功能,首…  相似文献   

19.
真理多迈半步也会成为谬论。当活力无限的生物遗传工程技术无拘无束地被应用时,也有惹事生非的情况。生物遗传技术是现代尖端科技领域里的一颗耀眼明星。它的发明,凝注着科学家和发明家无与伦比的智慧。它的应用,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不过,“真理多迈半步也会成为谬论”。当活力无限的生物遗传工程技术无拘无束地被应用时,也有惹事生非的情况。为了防止它“走火入魔”,人们已开始就某些应用展开争论。虽然这种争论尚未“盖棺论定”,但它所涉及的社会问题对发明创造活动无疑是一种警示。发明创造也有是非之…  相似文献   

20.
当人们提起“发明家”的时候,可能会想到一位丢三落四、不修边幅的教授,正站在摆满各种试管试剂或精密电子仪器的实验室里工作,或站在写满错综复杂计算公式的黑板前面。在多数人心目中,“发明家”是科学家和梦想家的奇怪混合体,但实际上对“发明家”这个词没有任何限制和框框,谁都能当发明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