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人何孟春云:“今日之盐,煮海者偏东南;煮井、煮卤、种颗者出西北。”①上海地区位于东海之滨,夙檀渔盐之利,在古代也是我国著名的海盐产区之一。早在秦代,现今上海市奉贤县柘林镇一带即“海滨广斥,盐田相望”②。《史记·吴王濞列传》则记载:西汉时“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益铸钱,煮海水为盐”,其煮盐地点就在今天上海市嘉定县冈身内与冈身平行的盐铁塘。唐代华亭县有徐浦盐场,隶嘉兴盐监;徐浦盐场官舍在华亭县白砂乡。宋元时期,上海盐业生产盛极一时,在现今上海地区的辖境内当时共有江湾、大场、南跄、黄姚、清浦、青村、袁部、下砂、浦东等九处盐场,年产盐量达三千万斤之巨。入明后,由于海岸线的东移及长江主泓道的南摆,致使沿海的海水盐分浓度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盐业有悠久的历史。《太平御览》引《世本》曰:“宿沙作煮盐”。宿沙,相传为黄帝臣,以煎煮海盐而资民食,可谓制盐的一位先驱者。《周礼·职方氏》载:“东北曰幽州,其利鱼盐”;《管子·轻重甲》:“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太公封于营丘,以齐地饵卤,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河北沿海地区,古代属燕,又是幽州所在地,山东是古代齐地,可见河北、山东等地的盐业生产在周代已有发展。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实行的“官山海”、“正盐荚”等发展盐业生产的政策,为齐桓公的霸业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西汉武帝时,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发展封建经济,实行盐铁专卖,在盐产丰富的  相似文献   

3.
潮州地处广东东部,是潮州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岭南名邦”的雅称。潮州人爱读书、重教育是千百年来形成的美德,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韩昌黎先生就与潮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传道授业解惑”一直为潮州人所尊崇。近年来,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遇到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好形势,潮州乘此东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迎来了潮州职业技术教育的春天。  相似文献   

4.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着先秦时期的一些以经营致富的人物。他们有的煮盐,有的冶铁,有的搞畜牧业,有的开发矿产,还有的是经商,都成了一时巨富。例如:以煮盐起家的猗顿,以冶铁创业的郭纵,都能“与王者埒富”;以畜牧业发财的乌氏倮,“畜至用谷量马牛”,多得无法计数;以  相似文献   

5.
唐代理财家刘晏针对当时盐政管理的种种弊端,继承和发扬了《管子》、桑弘羊等国家统制盐业管理思想的精华,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盐业管理思想,即认为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现实时代中,完全由国家直接控制盐业会带来很多弊病,国家统制盐业管理需要吸收自由放任的盐业管理中的积极因素,借助商品经济的手段控制盐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史称其盐业管理方法“法益精密,官无遗利”.开创了宋、元、明、清时期形成主流的盐业管理“通商”思想.  相似文献   

6.
张謇集资购进淮南吕四盐场李通源盐垣,设立了同仁泰盐业公司,作为改良盐业生产的试验基地,并“即立整顿、改良二议”。同仁泰盐业公司的建立,为中国近代新式盐业生产组织的创立做了有益的尝试。张謇对传统的盐业生产进行整顿和改良,是中国近代精盐工业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丁日昌在两淮盐运使任上首先对盐务本身进行改革。针对以往的弊病,在运销环节上,他采取了固定引额和成本的方法,不准盐商多请引,也不准盐商少运盐;在生产环节上,他督令修复生产盐的场垣,划定界限、筹备煮盐用的草薪,减轻盐的生产者灶户和盐商的负担,以恢复和发展盐业生产。其次,他通过拟定在任盐官功过奖惩章程,并定期对官员进行选拔、考核,对管理盐业生产、流通的各级官员的作风进行了整顿。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漕泾镇的水库村,坐落着一个盐文化馆。作为盐民后代的我特地去参观了一下,馆内借助图文实物等载体,追溯金山盐业生产生活的发展变迁,向人们还原了海盐的制作流程。馆内用实体形式展现了海水煮盐的步骤,人物栩栩如生,非常传神,也让我了解了我们的祖先制盐的艰辛。  相似文献   

9.
《管子》一书中提到“煮泲水为盐”,“泲水”不是济水而应当是地下的卤水;“渠展之盐”的“渠展”也不是一个具体的地名,其地域主体应该在现在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渠展之盐”在齐国工商业中地位突出,是齐国控制和削弱其他诸侯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四川理工学院“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是以四川理工学院“中国盐文化研究所”为基础,与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公司共同建设、主要从事围绕盐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产生的诸种文化形态研究的学术机构,是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1.
《煮书》是一篇指导学生读书方法的应用性课文,于老师创造性地组合教材,课前让学生自学《煮书》,课上让学生运用“煮书”的方法“煮”读《荷花》,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把发现留给学生”,使其在创造性的阅读中展现个性。学生“煮”中见悟、“煮”中得法、“煮”中怡情、“煮”中显能,“煮”活了《荷花》。  相似文献   

12.
唐代盐业政策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肃宗乾元元年第五琦推行榷盐法为界,唐代盐业政策可分为前期的允许公私兼营政策和后期的禁榷政策。在前期,唐政府对公私盐业的经营管理处在不断变革和发展之中,表现出经营形式灵活多样和管理力度逐步加强的特点和趋势。在后期,榷盐之制经历了由第五琦的亭户制盐官腐统购官运官销到刘晏的亭户制盐官府统购商运商销的禁榷方式上的改革,榷盐制度突出反映了中国封建帝制时代工商业受政府操纵控制的特征,从中是不可能真正成长壮大出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  相似文献   

13.
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专卖商品。扬州盐商闻名遐迩,孰不知自古泰州才是产盐重地,扬州盐业的名气实因泰州盐业之盛况而起。本文试图探寻泰州盐业的发展概况,重塑泰州在两淮乃至全国盐业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韩愈是中国历史上“开启新时代的伟人之一”。而潮州是研究韩愈的特殊地域。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唐宪宗而贬放潮州任刺史。虽然他在潮州仅停留七、八个月,几乎可以说是个匆匆过客,但韩愈从此与潮州结下不解之缘。及至宋代,“潮州山水皆姓韩”,韩愈登临的小亭改称韩亭,就连亭前据传为韩愈手植的橡树也被特别尊为“韩木”。杨万里有感于此,曾赋诗《韩木》: 笑为先生一问天,身前身后两般看。 亭前树子关何事,亦得天公赐姓韩? 当然,赐木姓韩的不是天公,而是宋代的潮人。杨万里的疑问其实也是历史学长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代潮汕教育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地方文献记载,唐代大历十四年(779)常衮贬潮州而兴学校,潮汕文化教育的历史一般说来是从此时开始的。40年后,韩愈在潮州请置乡校,捐出俸禄作为举本,延引赵德充任师资,以兴恺弟之风,对潮汕古代文化教育有着更深远的影响。宋元间潮州文化教育进一步发展,府县设置儒学之外,宋时建韩山、元公二书院,元代复增得全书院,应试学子,曾多至万人。文风之盛,为他郡所不及。明清两代,潮州的文化教育日臻鼎盛。府县懦学规模扩大,书院教育也有很大的发展。社学、义学的兴办,使  相似文献   

16.
宋朝政府对于一些生产成本低、销路广、得利厚的商品实行专卖政策,以增加国家的收入,这就是旧史中所谓的“榷卖”。本文拟就榷卖的主要商品盐、茶、酒等作一概述,以就正于方家同仁。一、榷盐。“解盐之法,是为边备根本”,“量入计出,可助边费十分之八”,故宋朝政府对盐业生产和销售相当重视。宋太宗时,党项人以盐州(今宁夏盐池县北)出产的青白盐到秦陇诸州换取米麦  相似文献   

17.
饶宗颐教授一生著述甚丰,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兼具创造性、宏阔性和时代性的学术风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识渊博,在诸多领域同时取得令人赞叹的建树;勇于创新,永不停步,不断提出新课题,开拓新领域;做到坚实的史料基础与运用“通识”指导二者的高度结合;重视乡邦文献,大力倡导“潮州学”的研究;以世界性的眼光,进行中外历史文化研究等。上述学术风范,在其擅长的甲骨学与唐代宗教史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1897年以来,西方列强开始部分地剥夺山东盐政权,本文将主要分析1897年至1914年德占青岛时期青岛海盐出口的变化,来看海盐出口变化的表面下青岛盐业在帝国主义统治下盐政权,盐业经营以及盐业输出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温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产盐历史悠久。到明代,温州已形成五大产盐场,制盐方法虽延承前代,但产盐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为加强对盐业生产、销售的管理,明政府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各级盐务管理机构。这些管理机构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具体管理盐业生产资料的分配、盐税的征缴和私盐的缉查,为保证温州盐业的国有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清代营口盐业。首先分析了清代营口盐业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及其每个阶段的基本情况;然后,从营口盐场的演变,营口盐业的产盐量来论证清代为营口盐业的鼎盛时期;最后,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研究清代营口盐业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