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网球运动的社会文化审视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杨芳  雷少华 《体育与科学》2005,26(2):71-72,80
本文通过对网球运动进行社会、文化的分析,认为网球作为源于欧洲的“贵族运动”传播到中国之后,面临缺乏理论、缺乏人文环境等困境,导致网球运动在中国水土不服,并对症下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网球天地》2011,(3):2-20
我们的责任 总结中国网球运动史,征集、寻找、挖掘、梳理、宣传中国网球史上的闪耀星辉。以颁奖盛典的形式呈现百年来中国网球发展历程中为人瞩目的网球人物和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打造“中国网球名人堂”,以创新的方式将网球文化和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李娜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球文化、商业以及体制改革这几个方面多角度分析,对李娜“亚洲一姐”这个国际网坛传奇人物的分析作为切入点进行阐述,探讨“李娜现象”对中国网球运动产生的影响.通过学习李娜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网球和其它项目的职业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继宏 《网球天地》2011,(11):106-108
去年几月,在延边举行的首届“大众网球论坛”引发了国内网坛的一场不小“地震”,一条条对发展中的中国网球堪称真知灼见的意见在会中发表,也让更多人发现了蕴藏在民间的“大众网球精英”。  相似文献   

5.
孙文涛 《网球天地》2011,(12):124-125
在前两期中国城市网球文化系列连载中,沿着历史的脉络,我们回顾了内蒙地区的网球发展历史和那里汗牛充栋的赛事体系。其实,任何一个地域的网球运动开展,都离不开最关键的因素——人。唯有勇于担当的领导者和广泛深入的群众基础,才能把网球的根基真正植入深处。本期介绍几位在内蒙地区颇有代表性的“网球人”,看一看他们各自不同的网球故事。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网球公开赛发展前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世界4大网球公开赛和中国网球公开赛所举办的3届赛事的研究对比分析,从中找出了中国网球公开赛今后发展的脉络,使之尽快成为国际网坛的一流赛事.  相似文献   

7.
《网球》2010,(11):135-135
为进一步在大学校园中广泛普及网球文化,推广大学生网球运动的发展,在中国网球公开赛举办之际,北京市专业网球推广机构——北京东方国际网球发展中心(简称BOT)、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网球分会、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于10月6日至7日联合主办了中国网球公开赛第二届"BOT校长杯"网球邀请赛。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学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对网球运动发展的影响,认为影响中国网球运动发展的文化根源主要有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和社会文化,并就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旨在促进中西网球文化的交融,积极推进网球文化的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邱友益  陈功 《网球》2012,(10):164-165
春秋登山又观景,冬泡温泉夏嬉水,一年四季打网球。湖北京山,一座新兴的网球之城正在崛起。 1京山县地处湖北省中部.素有“鄂中绿宝石”、“武汉后花园”美誉。之前,杂技、高跷等民间特色体育让京山名扬荆楚.随着京山网球在湖北省县级城市中一枝独秀,网球成为京山最响亮的名片。9N2日.我国首个以网球为主题的大型节日中国(京山)网球节在京山县网球中心举行。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中国网球特色城市头衔归属京山。开幕式当日凌晨6点,文峰网球主题公园已是人潮涌动。8点时.嘉宾、观众脚踏长长的红地毯.在围观市民的欢呼中走进京山县网球中心。有专程从北京赶来的记者感叹:采访网球赛事十多年.从来没有见过如此隆重的场面。网球节的出席嘉宾堪称豪华级,包括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盛志国,国家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湖北省委常委张岱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世茂.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涂勇,湖北省体育局局长胡德春等领导。“京山网球节的举办.是中国网球的一次丰收。希望通过网球节这种形式,为广大网球爱好者,运动员提供一个交流、竞技的平台和展示自己的舞台。更期待它成为一个大众欢乐、喜庆的节日。网球节办好并传承下去,将有利于推动中国网球事业的繁荣发展。”开幕式上,国家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孙晋芳发表贺词.并向京山县颁授了”中国网球特色城市”牌匾。  相似文献   

10.
唐翠玉 《精武》2014,(36):162-163
大学网球运动的教学与开展,不仅属于体育教学内容,而且属于文化的范畴。大学网球文化建设,对高校大学生网球运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该文将对大学网球运动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大学网球文化建设对网球运动产生的影响,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龚希丹 《体育世界》2013,(10):38-40
分析我国网球文化的形成及受制因素,探讨中国网球文化的发展困境,提出中国网球文化的发展路径。研究提出:深化网球文化的导向作用,明确中国网球运动发展方向;实施鼓励政策促办赛事,充分发挥赛事的载体作用;注重对网球文化的普及教育,提高网球建设者及参与者的文化素养;充分利用网络新型传播途径,加强网球文化传播网络建设;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坚持优势项目的发展,保持中国竞技网球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网球文化发展方向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时代对中国当代网球文化建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一定层面上讲,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是多元文化的共存.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网球文化的发展也需要"和而不同",中国网球文化的发展要与时俱进,本着"拿来主义"原则,学习世界各国的各种先进的网球文化,使中国网球文化与时代同步发展.同时,"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网球运动要想有所突破,必须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在汲取各种有益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加以磨砺、融合,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球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丁梦园 《灌篮》2021,(2):43-43
高校体育教学在学生素质提升和情操陶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作为体育教学内容之一的网球运动,同样具备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通过建设网球文化,能使网球运动各类活动及比赛更频繁的开展,可带给网球发展的契机,吸引更多学生关注网球。本文剖析了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并探讨了网球文化建设对网球运动发展的影响,以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2010,(6):I0006-I0006
2010年5月29日。“童星耀中网”首进中网少儿示范校。首届北京市中小学生网球比赛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隆重开幕。开幕式上,育新学校的600名学生在主题歌《骄傲飞翔》的伴奏下共同表演了“少儿网球活力操”。给在场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比赛为期四天。比赛项目包括:男女单打、身体素质测试、击球落点测试、网球团体操比赛等。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军戆先生也专程出席了此次活动的开幕式,他在讲话中提到:“青少年是中国发展网球事业不可忽略的团体.在他们之间开展网球活动不仅可以普及这项运动.对中国网球的未来也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涛哲 《网球天地》2013,(11):96-97
9月28-10月6日,中国网球公开赛走过了第十个年头,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顶级赛事,中网吸引了国内众多网球推广者和网球爱好者前来交流和互动。超达国际网球学校作为国内大型的民营网球培训学校,在十五周年之际受到中网组委会的青睐,成为本届中网唯一一所拥有现场展位的网球学校,显示了中网对普及基础网球文化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樊人 《网球天地》2013,(8):62-64
“天地英雄·球技宝典”中国行系列活动,是由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主办,《网球天地》杂志承办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该活动积极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宣传网球文化、普及网球知识、发展网球人口、倡导健康生活”为理念,将面向网球草根人群,在全国6-7座城市陆续开展·系列网球挑战赛、名师训l练营等网球推广活动。  相似文献   

17.
邱友益  陈功 《网球》2011,(8):122-123
7月30日-8月7日,第二届北京国际网球挑战赛再次在国家网球中心激情上演。作为中国网球公开赛的提前预演,北京国际网球挑战赛将给年轻小将和低排位选手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赛场之外,以“网球梦工厂”为主题的网球嘉年华活动.把北京国际网球挑战赛“装点”成为一次全民同乐的网球娱乐盛宴。下面,《网球》杂志将带领大家,去先睹为快2011北京国际网球挑战赛的各种精彩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网球公开赛可以说是反映中国网球现状的一面镜子,我国最高水平的选手和年轻的小花均参加了此次比赛,作者通过对“2012年中国网球公开赛”上中国网球运动员所取得的成绩和参赛情况,分析中国网球运动发展现状,指出男子网球落后原因和存在问题,女子网球虽有李娜扛着大旗,但年轻选手和她们有着明显的差距,女子网球已出现人才断档期,建议在重视年轻选手的选拔与培养的同时,注意提高运动员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9.
高校网球文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析高校网球文化的建设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数据调查、逻辑分析和归纳演绎等方法,对高校网球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构建高校网球文化的必要性及构建高校网球文化的途径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研究提出:网球是一项文明高雅、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运动项目,高校网球文化的建设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应从完善网球运动基础设施、举办各种网球比赛、挖掘网球校园文化内涵及提高网球师资力量等方面来推进高校网球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行者 《网球天地》2012,(12):68-71
从广州天河到南京奥体中心,再到三亚国际网球中心,不知不觉间,“梅赛德斯一奔驰杯”中国网球大奖赛已经步入了第七个年头。从赛事初创的摸索到如今稳步的发展,中国网球大奖赛偶尔改变的是举办地址,不变的是“见证中国网球新力量”的坚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