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几年来,随着民生问题越来越突出,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和重视度也越来越高,"民生"话题成为了政府和人民关注的重点。如何高质量地做好"民生新闻",使民生新闻体现其新闻报道的价值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下文就结合本人对民生新闻报道的一些经验,谈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
姚娟 《新闻知识》2013,(2):23-24
"后民生新闻时代"、"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三个概念,是与电视民生新闻相关的三个关键词。"后民生新闻时代"似乎在宣告电视民生新闻的终结,"公共新闻"、"大民生新闻"则指出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之路。无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前景如何,其民本取向的精神内核不能丢失。  相似文献   

3.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民生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为本"的理念使新闻本土化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因为"家常化"、"口语化"的叙述风格和声画丰富的特点更加贴近百姓生活,迅速抓住了受众的"关注",成为中国电视发展史上的一道奇观。但是目前的民生新闻报道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地方电视台,最为突出的是民生新闻报道深度不够,从而影响了新闻力度的功效发挥。  相似文献   

4.
城市台民生新闻的选题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薇 《记者摇篮》2009,(1):32-33
2002年1月1日,一档宣称"我们就在你身边,我们与南京没有距离"的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在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隆重推出后,"民生新闻"作为一种现象很快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随即,各家电视台纷纷效仿,推出了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一时间,掀起了一股"民生大潮"。然而,民生新闻蓬勃发展、民生新闻栏目迅速火爆的背后,是其无法掩饰的"市井化"、  相似文献   

5.
《新闻导刊》2007,(2):32-32
据有关调查结果表明,"报道紧扣社会关注的热点","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目光敏锐,见解独到"以及"贴近生活,实用性强",是观众在选择新闻栏目时最看重的四个基本因素。民生新闻要  相似文献   

6.
晓娄 《新闻导刊》2008,(2):20-21
2008年3月,"关注民生,共建和谐"新闻报道研讨会在重庆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业界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对民生新闻报道进行了研讨。在研讨的过程中,对民生新闻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专家学者的发言中可以看出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向全党提出了"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的明确要求,"以人为本"正在变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实际行动,"关注民生"成为党报报道着力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以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成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主题词,作为地市党报,如何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民生新闻做足做好,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所谓民生新闻,实际上就是反映基层群众意  相似文献   

9.
徐宁燕 《新闻实践》2007,(10):24-25
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20世纪90年代,"公共新闻(public journalism)"理论及实践在美国新闻界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最早提出"公共新闻"理念的纽约大学教授杰伊·罗森认为,新闻记者不应该仅仅是报道新闻,还应该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之间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或观看这些问题。在他看来,"公共品质"、对公众生活关注与解读是公共新闻理论的实质与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0.
孙立军 《今传媒》2010,(5):66-69
《燕赵晚报》秉承"关注民生、倡导时尚、贴近生活、服务大众"的办报宗旨,是河北省影响力最大的报纸,①发行量逐步攀升。2006年7月,河北《燕赵晚报》全面改版以来,"今日时评"专版应运而生并在促进报纸影响力中发挥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11.
程栋 《当代传播》2011,(1):66-68
某些学者指出,"公共新闻"是民生新闻走出被人诟病窘境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面.这不仅没有可靠的社会语境的支持,也缺乏新闻范畴体系的逻辑学依据.民生新闻是依报道对象所划分的与"吏治新闻"相对的一种新闻类型,与"公共新闻"、"公民新闻"(参与式新闻)逻辑划分标准不同,都应作为成员,共同完成新闻范畴的增量革命.三者也不是新闻史线...  相似文献   

12.
陈琦  韩隽 《新闻知识》2007,(10):42-44
民生新闻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新闻又兼具时政和社会新闻双重特性的新电视新闻。由于其视角多聚集在日常状态下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及其所想所感,而备受普通百姓的关注和喜爱。尤其是近年来,"民生新闻"类的电视栏目在各省市电视台纷纷上马,并获得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百姓生活的新闻,它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通俗化的方式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及所处环境等.民生新闻缘自社会新闻,在我国兴起时间不长,但在当今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民生"都是一个新闻富矿,有待媒体去发掘.尤其是晚报、都市报,应做好民生新闻报道,方能突出服务这一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4.
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生计、生活的新闻,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人们"关心的事、身边的事、麻烦的事"为主要报道题材。新闻从业人员要有意识、有情怀去关注民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就会做出受众喜爱的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业界和学界对于"电视民生新闻"的内涵,众说纷纭,且无定论。笔者总结了各种概念,基本共识是: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1。民生新闻,与其说是一种新闻样式、新闻体裁,倒不如说是一种新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串联词属于新闻导语的范畴,它赋予了新闻全新的生命力,避免在一档栏目中各条新闻出现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局面.民生新闻主要是播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因此更要求播报的语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串联词在整个民生新闻节目的编排中作用十分突出.在撰写电视民生新闻串联词时应当遵循三大要素:"情"字当先,"联"字为重,"和"字切记.  相似文献   

17.
民生,顾名思义就是百姓生活。收看新闻的群体是百姓,要想将新闻做好,有收视率,得到大家认同,就不能忽视民生。近年来,民生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从两会提出的"聚焦三农,关注民生"开始,各方都加强民生质量的政策发布,城镇一体化、异地高考、跨省医保等问题也正在解决。作为新闻人,关注民生,应从本职做起,要提高民生新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零距离"新闻理念滥觞于电视民生新闻<南京零距离>,2002年1月该栏目甫一推出就因其良好的收视及经营业绩而广受推崇,业内人士爱屋及乌,"零距离"新闻理念也得到了追捧.8年后,虽然民生新闻在一些地方收视滑坡、疲态渐显,但是以"零距离"为标榜的电视栏目依然不胜枚举,新闻采编真的能够"零距离"吗?  相似文献   

19.
眼下,"民生"是一个热词,国家领导人关注"民生",媒体也在吆喝"民生",但大多数媒体和记者不过是人云亦云而已,并没有好好地想想民生是什么,有什  相似文献   

20.
试论地方电视时政新闻视角的"三个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蕴泉 《新闻知识》2007,(10):63-64
在新闻传播史上,时政新闻因其显著的政治性、鲜明的导向性、权威性以及丰富的信息性而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备受各媒体重视。近年来,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继续火爆,"民生新闻"、"公共新闻"等在各省市台风起云涌,各台都在抢占收视率和市场份额,这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