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会议没有不隆重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这是人们对一些程式化会议新闻的讽刺。确实,一些会议新闻,只见"会议"不见"新闻",充斥着大量官话、套话,恰恰缺少鲜活的新闻事实。在当今转作风、正文风、改会风的新形势下,尤其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尽可能地走出会议  相似文献   

2.
文风是指人们在写文章、说话时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风尚。新闻文风则是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的具体反映,是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报道时表现出来的格调、情趣和作风。广义上讲,新闻文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党风在新闻工作领域的反映。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新闻文风的改进是一个老生常谈  相似文献   

3.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主题实践活动,既是新闻工作者长期的一项任务,又是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三者关系看,作风决定文风,文风反映作风,改文风是落脚点。电视作为当今主要媒体之一,在新闻报道中改进文风上要抓  相似文献   

4.
新闻记者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完成好"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的新闻实践活动,是目前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最直接和实在的问题。"俯身接地气,抬头谋发展",作为城市交通台的记者如何在这"俯身、抬头"间更好地为听众服务,助力城市交通广播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辉腾 《东南传播》2013,(8):130-131
深入一线,接地气、近群众,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寻找亮点、采写新闻,反映芸芸众生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喜悦之情,这是基层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特有资源。而如何忠于职守,变"走基层"为"在基层"、"转文风"为"正文风"、"改作风"为"严作风"?则是新形势下基层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新课题。本文从发挥区域、资源和本地优势"走基层"三个方面,浅析这些优势为"走基层"带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风与党风、学风、社会风气紧密相关.新闻文风不仅指涉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还体现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作风,反映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和精神定位.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新闻文风的建设历程,可以发现新闻文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新闻文风与党的作风建设紧密相关,体现党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新闻文风反映社会心态变化,党一直在尊重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的统一中建设优良文风.优良文风建设,既需要新闻工作者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还需要遵循新闻与宣传的自身规律.建设优良文风,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文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相似文献   

7.
脱贫攻坚报道是新闻传媒的重要任务,"四力"是新时代新闻工作队伍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在脱贫攻坚报道中更要践行"四力"。作为州市党报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转变作风,改变文风,不断增强"四力",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眼观察时势,用头脑萃取精华,用手中之笔记录时代,是提升新闻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代新闻媒介与会议结有不解之缘,这同传媒和政治生活的紧密联系是分不开的.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会议新闻常常在"会海"中迷失自己.  相似文献   

9.
新闻工作者的文风、作风和职业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是辩证统一的,也是相互影响的。作风制约文风,文风反映作风;职业道德可以在文风和作风上反映出来。而文风和作风也必然反映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从好的文风可以看到记者好的作风和好的职业道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必然会产生好的文风和作风。  相似文献   

10.
抓作风、改文风,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有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如其人”。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有什么样的作风,就会有什么样的文风;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执政党的作风决定着主流媒体的新闻文风。然而,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新闻文风并不总是消极的和被动的。一种文风一旦形成,就会反作用于党的作风:要么促进党的作风向好的方向发展;要么成为不良作风的藏污纳垢之地。新闻战线的同志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紧密联系党的新闻工作的实际,抓作风,改文风,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1.
夜宿农家听民意,走街串巷访民情,跋山涉水问民生……2011年以来,各地新闻单位都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一大批好的新闻作品涌现出来,新闻工作者的作风、文风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同时,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比如,下基层前,  相似文献   

12.
在传媒格局深刻变革的今天,严以修身对新闻工作者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新闻工作者的作风和文风问题,直接影响着新闻宣传质量、新闻队伍建设和新闻事业的发展,影响着新闻单位的形象甚至于党和政府的形象。新闻工作者严以修身就是要修思想、修作风、修能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13.
新闻工作者的文风、作风和职业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是辩证统一的,也是相互影响的。作风制约文风,文风反映作风;职业道德可以在文风和作风上反映出来。而文风和作风也必然反映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从好的文风可以看到记者好的作风和好的职业道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必然会产生好的文风和作风。  相似文献   

14.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这是总书记对全国广大新闻新闻工作者寄寓的殷切希望,也是新时代赋予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黄石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从2017年开始以"新春走基层"大型新闻采访行动为抓手,转作风、改文风,努力践行"四力",强能力、出精品。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报道,成了黄石城乡百姓每年新春收到的鲜活礼物。特别是系列报道《新春走基层·蹲点贫困村》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5.
文风.是指语言文字所体现出来的风格与作风。优良的文风。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追求。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深入开展.改文风再度成为热门话题。“走”是途径、是载体。“转”和“改”是目的、是重点。作为军事新闻工作者.应把树立清新文风作为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6.
坚持"走转改",就是把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利益贯穿到新闻采编传播的全过程。"走基层"是"转作风、改文风"的前提和基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才能写出鲜活生动的作品,抓到活鱼写出精品。"转作风"是活动的本质要求。对记者来说,重要的是树立"实事求是、雷厉风行、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改文风"是"走基层"和"转作风"的结果。改进文风必须从改进作风开始,有了好作风就有好文风。"三贴近"要求新闻真实、文风朴实,读者喜闻乐见。一言以蔽之,坚持"走转改"才能抓到新闻的活鱼,"走转改"是出精品的法宝利器。  相似文献   

17.
"新闻职业精神"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传媒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包括对新闻工作者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作风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8.
新闻文风指的是写作新闻作品的风气。它既包括新闻工作者报道写作新闻的态度、内容和方式方法,也包括新闻作品的风格、格调和风尚。好的新闻文风可体现在以下方面:要讲真话,不讲假话。古人云:"修辞立其诚"。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没有事实依据就构不成新闻,这就决定了新闻作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时政会议新闻都是地方电视台、特别是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重头戏"。随着电视媒体改进文风的力度不断加大,从中央到地方,时政会议新闻的数量、时长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缩减,质量却有了显著提升,会议新闻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了多种创新。对于电视摄像记者而言,拍好每一条会议新闻,这既是一门必修课,也是摄像基本功的重要体现,作为一名从事摄像整整20年的电视新闻工作者,笔者有如下几点浅薄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黄剑跃 《新闻战线》2013,(2):106-107
好的东西不会自己找上门来,新闻工作者要真正实现作风转变、文风出新,采写出无愧于时代的新闻佳作,就必须在"勤、情、活"三字上下工夫,勤走勤访勤思,见人见事见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