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郑谷卒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达津认为郑谷卒于梁开平五年(911)春,赵昌平定为“910年或年后”,然考察郑谷诗友齐己诸作,上二说,有不妥之处。 齐己《宋高僧传》卷三十有传:“姓胡,益阳人,秉节高亮,气貌陋劣,幼儿捐俗于大沩山寺,聪敏逸伦,纳圆品法习学律仪,而性耽吟咏……爱乐山水,懒谒王侯,至有‘未曾将一字,容易谒诸侯’句为狎。华山隐士郑谷诗相酬唱,卒有《白莲集》行于世。”《白莲集》中现存题赠、伤悼郑谷作品十七首:《和郑谷郎中看棋》(《白莲集》卷一。以下凡引《白莲集》只标卷数)、《戊辰岁湘中寄郑谷郎中》(卷一)、《乱中闻郑谷吴延保下世》(卷一)、《永夜感怀寄郑谷郎中》(卷一)《寄郑谷郎中》(“高名喧省闼……”卷二)、《伤郑谷郎中》(卷二)、《禅庭芦竹十二韵呈郑谷郎中》(卷二)、次韵呈郑谷郎中》(卷二)、《和郑谷郎中幽栖之什》(卷三)、《寄郑谷郎中》(“诗心何以传……”卷三)、《寄孙呈郑谷郎中》卷四、《寄西山郑谷神》(卷四)、《赴郑谷郎中招游龙兴观读题诗板谒七真仪像因有十八韵》(卷六)、《寄郑谷郎中》(“上国谁传消息过……”卷八)《江上望远山寄郑谷郎中》(卷八)、《寄郑谷郎中》(“人间近遇风骚匠……”卷十)另有《题郑郎中谷仰山居》(《全唐诗》卷八四四),《白莲集》未收,因与《江上望远山呈郑谷  相似文献   

2.
郑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省宜春市)人,唐末著名诗人。乾宁四年(公元897年),郑谷超擢为都官郎中,诗家称之为郑都官。郑谷的诗,在唐末宋初广为流传,可惜千年无人为之笔注。为了弘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受江西省古籍整理领导机构之约请,宜春师专傅义教授承担起为郑谷诗集校注的重任。为了圆满完成这一拓荒性的学术工作,自八十年代初以来,傅先生遍访了京沪宁赣鄂陕各大图书馆,广泛借阅搜集郑谷诗集版本及有关资料,又数次亲赴郑谷家乡仰山东庄,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3.
浓淡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浣花溪上空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郑谷《蜀中赏海棠》郑谷,字子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唐僖宗光启三年(八八七)进士,曾任京兆府鄠县尉及右拾遗补阙,官至都官郎中,大约死于乾宁年间。郑谷“七岁能诗,名盛唐末”。(《全唐诗》)郑谷擅长写山水飞禽和花卉草木的诗歌。他的《鹧鸪》  相似文献   

4.
崔霞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3):110-112,162
从郑谷的具体作品入手,重点探讨郑谷诗歌与晚唐元白诗风的关系这一问题,以表明其诗的独特风貌与他所受元白诗风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一首《鹧鸪》诗被人雅称“郑鹧鸪”的郑谷,是唐末宋初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郑谷把呼唤风雅和盛唐气象的回归作为自己一以贯之的诗歌主张,并坚持汲取众家之长,不断创新,通过苦吟锻炼和学习南方民歌,最终自成清婉浅切一体。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人们崇敬诗人,以诗人的佳作名句为"雅乐",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最早以诗得号的是唐代诗人郑谷和崔钰。郑谷以《鹧鸪》诗著名,崔钰以《咏鸳鸯》三章脍炙人口,于是一个被称为"郑鹧鸪",一个  相似文献   

7.
郑谷一生创作的交往诗数量众多,因时代影响和自我经历造成其交往诗与初盛唐交往诗差别迥异。通过研究郑谷的128首交往诗所反映交往活动及其交往诗的思想内容,探讨其交往诗的思想内容及程式化的创作倾向,以此了解整个晚唐士人的矛盾心态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8.
李频是晚唐较有代表性的诗人,和他交往酬唱的人很多,本文着重谈和他交往的六个诗人:姚合、方干、薛能、许棠、郑谷、喻坦之。李频和这些人交往密切,有不同的关系,或为翁婿,如与姚合;或为同乡好友,如与方干。喻坦之;或为长辈和晚辈,如与郑谷等等。  相似文献   

9.
唐朝,僧齐己写《早梅》一诗,持之求教于郑谷。郑见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便说,“数枝开”已不算早了。不如改为“一枝开”岂不更早?齐己顿悟,深为叹服。遂拜郑谷为“一字师”。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晚唐之巨擘”的诗人郑谷,以一首《鹧鸪》诗被人雅称为“郑鹧鸪”。郑谷四十多首咏物诗,或托物寓意,弥漫着感伤基调;或显示闲逸旨趣,表现出淡泊悠然情调,在创作上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被称作唐代第一诗僧的齐己,因流传800多首诗以数量之多名列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之后,位居唐代诗人第五位。他与郑谷的"一字师"故事,是文学史上一起重要史实。还原齐己与郑谷的这段交往,能够澄清有宋以来关于"一字师"的误记、讹传。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几个被传为佳话的“一字师”。唐代郑谷修改齐己的《早梅》诗,就是有名的例子。齐己作了一首《早梅》诗,拿给郑谷看,诗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认为“数枝开”体现不出“早”字,不如改为“一枝开”。齐已佩服得五体投地,遂称郑谷为“一字师”。现代伟人毛泽东也有“一字师”,且至少有两个,一是诗人臧克家,一是历史教授罗元贞。  相似文献   

13.
以一首《鹧鸪》诗被人雅称“郑鹧鸪”的郑谷,是唐末宋初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置身唐末昏暗动乱时代,郑谷既无法实现济世理想又难以真正高蹈隐逸。兼济与独善的矛盾彷徨,使他只好醉心于诗歌。把诗歌作为科举“成名”的工具,走上为科举而科举之路;把诗歌作为后世“垂名”的工具,试图通过诗歌实现儒家“立言”的人生价值观。同时又通过终生吟诗赋诗、结交僧侣逃避在诗歌王国、禅静世界中以求暂时的解脱。文章结合唐末世风、诗风,指出郑谷既无法实现济世理想又难以真正高蹈隐逸的矛盾人生观。  相似文献   

14.
一字之师     
《红领巾》2010,(5):21-21
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他以文会友,经常和一些文人往来。当地有个叫齐已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  相似文献   

15.
一字师     
晚唐诗人郑谷,很喜欢同一些爱好写诗的和尚交往。他们常在一起喝酒吟诗、谈天说地。由于郑谷诗才敏捷,又很善于锤炼字词,和尚们都喜欢与他交往,也乐意向他请教。一个寒冷的冬天,老天爷降了一场大雪,一群和尚诗兴大发,共以《早梅》为题,规定在三分钟以内,交出诗作,各自吟诵,看谁有才气。  相似文献   

16.
郑谷是现今通行文学史上未曾提及而在晚唐诗坛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位诗人。郑谷虽未有专论,但在其诗作中亦散见关于诗歌创作的美学见解,于此可约略窥见其诗歌美学观。 1 郑谷一向以继承骚雅为己任,诗中多所言及。如:“一第由来是出身,垂名俱为国风陈。此生若不知骚雅,孤宦如何作近臣。”(《卷末偶题三首》其三)对“浮华重发作,雅正甚湮沦”的现实,他颇为忧虑,常思起而振之。其《静吟》诗云:“骚雅荒凉我未安,月和余雪夜吟寒。”《兵部卢郎中光济借示诗集以四韵谢之》诗云:“七子骚风寻失主,五君歌诵久无声。调和雅乐归时正,澄滤颓波到底清。”“五君”  相似文献   

17.
齐己拜郑谷据宋戴埴(音植)在《鼠璞》中引陶岳的《五代史补》载:郑谷在袁州,齐己带着自己的诗稿去向他请教。当郑谷看到《早梅》一诗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时说:“数枝’不妥,因有‘数枝开’就不能算是‘早’了,不如改为‘一枝开’岂不更妙?”齐己一听,极为叹服,连忙下跪,拜郑谷为“一字师”。张回拜齐己据《南唐野史》载:诗人张回写了一首寄远的诗中有这样两句:“蝉鬓雕将尽,虬髭白也无?”齐己一见,认为“白”字不妥,不如  相似文献   

18.
唐朝有个叫齐己的人,很喜欢写诗,也很虚心求人指救。有一次,他把自己的《早梅》诗送到当时很有名气的诗人郑谷那里去请教。郑谷仔细看了齐己的诗作,然后十分认真地指着诗中“前村雪夜里,昨夜数枝开”两句说:“别的都好,就是这个‘数’字,还得好好推敲。既然是‘数枝开’,怎么能把早梅的意思表达出来呢?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  相似文献   

19.
郑谷乃唐季极负盛名的诗坛名家,诗人于中和元年(881)因避黄巢之乱而入蜀。郑谷一生著述颇丰,然现在仅存三百余首,其中,蜀中诗逾四十首。他的入蜀诗内涵丰富,涉及面广,视野开拓,艺术造诣独深。然而,后人对其诗的评价褒贬不一。笔者以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对诗人及其作品的评价应结合其所处之时代背景,这样,我们就没有理由胶柱鼓瑟地沿袭前人的评价标准去讪笑郑谷诗的"骨体太孱"了。  相似文献   

20.
从友人信中知有黄震云先生《新发现的郑都官墓表与郑谷生平》一文,见有新发现便大喜过望。急请其复印寄来,读后却大失所望。原来还是早已被人发现的宋代祖无择撰的那一篇。近年出版的郑谷诗集有两部:赵昌平等1991年版的笺注本和拙著1993年版的编年校注本都已录。赵注云:“祖《龙学集》收有此文,文字讹夺甚多,今据《袁州府志》录”。拙注云:“此抄自四库本,用民国《宜春县志》校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