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瞿秋白同志曾以“犬耕”署名,向鲁迅先生写信。这件事,周建人同志以前曾两度提及。今年三月十六日,他在《解放军报》发表的《我所知道的瞿秋白同志》一文中,又一次谈到。他说:有一次,我看到秋白给鲁迅的信中,用了一个笔名“犬耕”。一般人看过这个笔名,也许就过去了,可是对于中国文字的运用有深刻了解的鲁迅,知道秋白寓意是什么,见面时便问他了。秋白回答说,搞政治,他的力量不够。耕田本来是牛的,狗耕田当然就耕不好了。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精神》是瞿秋白同志一九三三年四月以何凝笔名撰写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的第三部分。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三年瞿秋白同志在上海与鲁迅先生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粉碎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结成了崇高的革命友谊,建立了丰功伟绩。当时在白色恐怖统治下,秋白夫妇先后二十多次转移避难,鲁迅为了秋白夫妇的安全,亲自在北四川路日照里为秋白夫妇租了一个亭子间。就在这狭小的亭子间里,秋白为了防备特务的追踪和邻人的怀疑,白天装病卧床阅读鲁迅的《杂感》,晚上伏案写作,以四  相似文献   

3.
孙世哲同志的新著《蔡元培鲁迅的美育思想》即将出版。这在不大景气的出版界似乎是再度步向景气的一个信息。世哲是我的朋友。他在辽阳,我在北京,我们交往并不多。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和世哲的友谊也仅是开会时相逢,相别后通信,偶然也互赠各自的新著,只此而已,岂有他哉?记得在两三年前,我曾收到他寄赠的自著《鲁迅教育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三年三、四月间,鲁迅和瞿秋白曾合作写过《王道诗话》等十一篇杂文,另有一篇合作的杂文《中国文与中国人》则是十月所作。前边十一篇杂文中《王道诗话》是瞿秋白同志在鲁迅家中避难时所写,《伸冤》(瞿秋白原题《苦闷的答复》)、《大观园的人才》(瞿秋白原题《人才易得》)等十篇是秋白与鲁迅住在邻近的地方时所作。这些杂文都是瞿秋白与鲁迅交换意见后执笔写成,经鲁迅作了修改,并请人誉抄后,署上鲁迅的笔名寄给《申报·自由谈》和《申报月刊》发表,后来分别收入鲁迅杂文集《伪自由书》和《南腔北调集》。后一篇杂文是秋白夫妇已离开大陆新村鲁迅寓所②斜对面的东照里③十二号,迁居别处,邮寄给鲁迅,同样由鲁迅修改后发表。  相似文献   

5.
著名画家陶元庆20年代曾在台州中学任教,成绩斐然。在此期间,他为鲁迅画了一幅著名的肖像,并应鲁迅之邀,创作了大量的书籍封面画,和鲁迅结下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6.
书报之窗     
《历史研究》今年第九期发表了茅盾同志的一封信,在这封信里,他指出,瞿秋白同志“无论如何总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又是早期的传播马列主义的重要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在总结屡次失败的经验而后找到正轨的。秋白假如能活到现在,决定不是当年那个样子。”茅盾同志还说:“我对于多余的话中他自谓搞政治是‘历史的误会’,深有体会”。至此,他谈到了瞿秋白同志三十年代与鲁迅通信时署名“犬耕”一事,并接引了瞿秋白对“犬耕”所作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是中国共产党最忠实可靠的朋友与同志.保卫无产阶级文学,保卫人民革命事业,保卫共产主义成了他后期杂文的主要内容;他以实际行动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他与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真诚、崇高的友谊.中国共产党把鲁迅引为自己最亲密的同志,始终坚决地捍卫了这面光辉的旗帜,党中央及其领导人对鲁迅作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8.
前言一九三三年二月,瞿秋白和杨之华同志由于发生“警报”,离开了隐居将近两年的上海南市(华界)紫霞路六十八号住所。秋白夫妇第二次到北四川路底拉摩斯公寓(今北川公寓)鲁迅家避难。三月初,经鲁迅帮助,让秋白夫妇迁居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今山阴路)东照里  相似文献   

9.
徐梵澄谈诗     
正与友人聊天的时候,偶尔言及徐梵澄先生,觉得有一种高远之气,我们这些俗人跟他不上。当年在鲁迅博物馆工作时,我留意过徐梵澄寄给鲁迅的信件及诗文,印象很深。徐先生年轻时气盛,在鲁迅面前并不拘谨,自负的一面也是有的。比如他1931年在海德堡写给鲁迅的联句,  相似文献   

10.
秋白同志在《多余的活》中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他“心忧”的是什么?那时,红军正在长征,还没有安定下来。蒋介石调集所有兵力,要消灭红军。敌众我寡,随时有  相似文献   

11.
<正> 在我国现代文化史上出现了两大文化伟人——鲁迅与郭沫若。周恩来同志曾将鲁迅与郭沫若相比较,作出了正确的评价。他说:“鲁迅自称是‘革命的马前卒’,郭沫若便是革命队伍中人,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邓小平同志也评价说;“他(指郭沫若——笔者注)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三年间,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合作撰写了十四篇战斗性很强的杂文。据许广平和冯雪峰同志回忆:这批杂文中有些是秋白与鲁迅相互交换意见后由秋白执笔写成,再由鲁迅修改并托人誊抄后,署上鲁迅自己的笔名,在《申报·自由谈》和《申报月刊》发表的。鲁迅和瞿秋白用这种方式合作写就的杂文,后来由鲁迅编入自己的杂文集的,有《伪自由书》中的《王道诗话》、《伸冤》(原题《苦闷的答复》)、《曲的解放》、《迎头经》、《出卖灵魂的秘诀》、《最艺术的国家》、《内外》、《透底》、《大观园的人才》(原题《人才易得》),《南腔北调集》中的《关于女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文学家,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鲁迅的教育思想表现在他的近二十年的办学和教学的实践中,表现在他的有关教育的论著中。同时,鲁迅还用文学形式揭示教育问题,发表教育主张。他的许多文学著作,包括小说、杂文、散文、诗歌、文艺评论以及书信,都是我们研究鲁迅教育思想的珍贵资料。那末,鲁迅的教育思想中最主要最本质的是什么呢?我们应该从鲁迅所处的时代和历史所赋予他的使命来认识。鲁迅所处的是什么时代呢?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鲁迅的时代,是一半满清,一半民国的时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与郭沫若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崇高的地位,他俩都是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与鲁迅曾有过不必要的误会,但他们更有同声相应之处,其情谊是真诚可见的。郭沫若在《鲁迅与王国维》中,曾坦率地表示:“在今代学人中,我最佩服的是鲁迅。”从几副楹联中,不难看出他  相似文献   

15.
曹礼吾先生是上海师范学院教授,湖南长沙人,生于一九○一年一月二日,卒于一九六六年三月十日。他早年曾任教于长沙协均中学,结识柳直荀等不少革命者和进步人士,并建立了深厚友谊。大革命失败后,曹先生在上海暨南、大夏等大学教授中国古典文学,与鲁迅先生相识,十分敬佩鲁迅的为人为学,对鲁迅旧体诗尤其爱好。他自己也善作旧体诗,学风谨严,不轻易发表文章。晚年集中精力于文学著作,可惜多数毁于“四人帮”十年浩劫之中。这部《鲁迅旧体诗臆说》是幸存完整的遗稿,是他晚年治学的结晶之一,共约七万字,为求简洁精粹而使用了浅近的文言。由于曹先生既比较熟悉鲁迅旧体诗的写作背景,又有很高的古典文学修养,所以注释的工力很深,不乏独到见解。为迎接鲁迅诞生百年纪念,本刊征得曹先生家属和至亲魏猛克同志的同意,特予连载。拟分三期载完。我们相信,这部遗稿的发表,将会有助于广大读者对鲁迅旧体诗的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瞿秋白:1899年1月9日,作者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仕宦书香之家。他生下来头上有两个发旋,母亲给他起个乳名叫“阿双”。后来将“双”字改为“爽”,“霜”。大自然的霜雪是银白色的,到深秋季节才有,他又将霜字改为秋白。他曾用过“犬耕”的名字,鲁迅当时不解其意,后来问他,他说:“我搞政治,好比用犬耕田。”(陈云志:《瞿秋自》)。  相似文献   

17.
秋白、鲁迅,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中的两颗灿烂的巨星。1935年6月秋白英勇就义,巨星陨落在长汀罗汉岭下。1939年李何林说:“这损失,和一九三六年之损失了鲁迅是一样的重大!”在三十、四十年代,人们把他们称为“现代的中国”的“双壁”!五十年代,有些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如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就专节讲“鲁迅  相似文献   

18.
每当我唱起或听到国际歌声的时候,总是想起瞿秋白同志。因为他不仅是国际歌歌词的第一个中文翻译者,而且是唱着“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的时代最强音,牺牲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之下的。今年六月十八日,是秋白同志英雄就义四十四周年纪念日。十多年来,瞿秋白同志在林彪、“四人帮”的诬陷下,含冤九泉。今天在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平反错案、推翻假案、昭雪冤案,秋白同志的历史功过已经到了实事求是的再评价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9.
美中友协司库海曼先生,四十年代中期,曾在昆明与西南联大进步学生有过交往,一九四五年十月,在重庆,毛泽东同志曾接见过他,并合影留念。为促进中美友谊,准备写作中美友谊史话,最近来华收集有关材料。一九七九年十月十六日,应邀与昆明《一二·一运动史》编写小组座谈。王云同志介绍了一二·一运动经过及其影响,海曼先生回顾了当时部分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同志和鲁迅先生之间的革命友谊以及他们共同领导左翼文化运动、粉粹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的光辉业绩,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瞿秋白和鲁迅第一次会见的史实又是他们之间革命友谊和共同战斗事迹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在撰写鲁迅、瞿秋白传记中必然要谈到此事。关于瞿秋白和鲁迅第一次见面的事,早在一九四○年许广平为纪念鲁迅六十诞辰(按:当时六十诞辰是以虚岁计算的)时写的《留存于鲁迅先生处的几位友人的旧诗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