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出版博物馆已经在"十二五"计划中立项,并将在"十三五"计划中完成,这是我国出版业和博物馆事业发展中的一项大工程。文章在回顾世界博物馆起源和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出版博物馆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中关于中国出版博物馆立项的缘起、定位、内容以及职能特点,并结合对美国30余家各类博物馆的实地考察,对我国出版博物馆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设行业博物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 ,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新颖的行业博物馆。与此同时 ,对行业博物馆的发展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一些学者对发展行业博物馆的意义、重要性和基本构想提出许多宝贵意见。笔者认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建设行业博物馆 ,需要更新观念 ,大胆创新。在此仅谈如下两个方面的想法。  一、文博、旅游和商贸的结合所谓文博、旅游和商贸的结合 ,是指在行业博物馆投资和经营上 ,不是简单地把行业博物馆建设视为单纯的文化建设 ,而要将之纳入到发展都市旅游业和建设商贸文化环境的大背景之中。这样做 ,既…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教事业的日益繁荣,文博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进入90年代后,全国各地涌现了一批构思新颖,富有特色的行业博物馆,尽管只是初露端倪,却大有方兴未艾之势,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博物馆事业的一次大胆而有益的探索。现在全世界范围内以专业性博物馆的数量增长最为显著,可见兴建行业博物馆乃是当今国际博物馆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VI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开始逐渐在我国少数博物馆中应用,并且有普及的趋势。同时,随着管理部门推动和各博物馆不断发展,VI系统肯定会逐渐应用到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中。但是,VI系统在国内博物馆中的应用终究是一件新鲜事物,是博物馆化不断丰富和博物馆事业与时俱进的产物。如何开展好这项工作,仍需要博物馆界和美术界的专家不断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千年 ,我们的博物馆、纪念馆事业肯定会有更大的发展。为此 ,不揣浅陋 ,就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某些具体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供同行们参考。一、博物馆在数量上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 文物开放单位过渡、升级到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的抢险加固、维修和一般的对外开放不是文物保护工作的终点 ,从我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目前所能达到的认识水平来看 ,文物开放单位上升到博物馆应该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高级阶段 ,终点是博物馆。过渡是说未到终点之前的阶段 ,升级是说博物馆的层次高于文物保护单位一般的对外开放。基于…  相似文献   

6.
人们普遍认为,人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直接经验和直观教育,博物馆是进行直观教育的主要形式,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起步较晚,解放后曾就博物馆的性质总结为三点:文物标本的收藏机构、学术研究机构和宣传教育机构,上述三种属性是相互联系的,但从理论上讲教育为其主要的属性。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博物馆工作中引入“志愿”形式,希望以此为载体.在大众与博物馆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博物馆事业的社会化服务,但不少博物馆专家仍对此有困惑,本作就1.对博物馆志愿工作的认识;2.让博物馆走近大众;3.让志愿走进博物馆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博物馆的发展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博物馆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大型博物馆纷纷上马,行业博物馆如雨后春笋,私立博物馆初露头角。据报道。我国现有各类博物馆2000余所,其中由物部门管理的博物馆1400所左右。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我们提出了新课题,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博物馆发展呢?如何认识和评估博物馆发展状况,如何使博物馆发展保持在正常有序的轨道上,如何发挥博物馆的创造力,如何防止发展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促进博物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当然也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随着现代民族学、博物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中国民族博物馆事业开始了它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实践与发展的历程,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天,面对新时期国家、社会对民族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期望,面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博物馆自身在创新发展方面的要求,历史地审视这一事业发展的历程,将中国民族博物馆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