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育部最新出台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全面贯彻落实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把传统的体育课改造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如何将学科性质不尽相同的二门课程(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课程)结合起来,形成一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点击课改:研讨热点话题实践课标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性质有非常明确定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从这一定位来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离不开身体锻炼这一形式,而运动技能的学习是身体锻炼的载体。学生只有通过运动技能的实践与应用,才能达到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改变的目的,而丢掉运动技能教学的体育课将失去体育课的本质属性,将丢掉学生的健康。因此,我们应从小学开始,逐步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从而在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兴趣、形成意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校体育》2007,(6):24-27
<正>运动负荷——体育课不得不说的话题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体育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热热闹闹的体育课展示活动中,却传出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如“体育课不像体育课像文艺表演”,“体育教师不教体育技能,像是做杂耍”。令我们这些正在探索中的体育教师,对如何上好体育课感到困惑与迷茫。2006年第11期《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教改门诊栏目,毛振明教授在《如何看待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文章中明确  相似文献   

4.
黄念南  孙亚平 《湖北体育科技》2001,20(4):100-100,102
对古今中外“主体建构”内涵进行比较研究,赋予“主体建构”以新内涵。认为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该以具有时代和中国特色的“主体建构”为指向。提出要以多种类型课程整合体育课,以新的课程结构来展现和落实其“主体建构”的新内涵和新目标。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结构。我校是一所位居回族聚居区的综合高级中学,回族生活文化与我们息息相关。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选择了将回族体育引入学校体育课程。把“民族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与探究”作为突破方向,将回族体育运动项目“木球”确立为我校体育校本课程的重点,以试点实验带动全校佼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6.
学校课程可根据体育课程的性质我们可以把体育课程分为体育显性课程(学校情景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体育课程)和体育隐蔽课程(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体育课程)两大类。体育课程中的隐蔽课程,和显性课程一样,是构成体育系统的精髓。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较重视显性课程改革,忽略对隐蔽课程重要性和认识,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体育课改革发展的进程。本文试从隐蔽课程的理性层面在高校体育课中的潜在作用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程改革走过了十年历程,有成果也有误区,影响体育课改的决定性因素不在于经费,而在于人的决心。领导和教师的观念解决的是“改”还是“不改”的问题,总体思路解决的是“怎么改”的问题,教学评价解决的是改革的“真假”,而条件保障解决的是改革的速度。体育课改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效果之别,清华附小的“1+X”体育课程,就是基于学校特点的课程改革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8.
拜读了真名老师在1999年第2期《体育教学》上发表的《从体育课教“紧急救护”想起、谈起》一文,感触颇深。真名老师从体育课教“紧急救护”——“三防”教学内容,一语道破了目前我国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紧迫性。下面我结合体育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体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程的本质涵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课程涵义多重性的影响,我国学者对体育课程涵义的认识不尽一致。根据课程涵义的最新进展和体育课程的本质特征,我们认为,课程涵义的整合化是认识体育课程本质涵义的基础;体育课程本身是静态的,其意义生成的过程是动态的;体育课程改革要注重从“三位一体”之“和”走向学生主体发展之“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体育课既紧密联系,又不能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10.
邹琳 《中华武术》2023,(4):61-63
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既要求突出“健康行为”,又要求重视“体育品德”,这里的“体育品德”就是体育课程思政,也就是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大思政”的背景下,将课程思政融入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是一种创新。因此教师应运用榜样人物学习、社会议题讨论、文化精神分析、主题活动参与、考核体系设计等方法来实践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帮助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和品德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基础工程。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辩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要处理好立德指向、立德责任、立德体系、立德过程、立德功能五重维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实践关系。要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的价值导向;建立体育课程德育共同体,确保学生的身体素养培育与思想教育协调同步进行;突出体育课程思政顶层设计与学校德育协同效应的一致性;强化体育课程思政引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导向和进程。在“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指引下,使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和底蕴更加丰富,实践的范式和形态更加完善,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结构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加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定向运动“课程化”的教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围绕定向运动“课程化”问题。从理论上对其可行性、影响因素、课程设计等进行分析,结合调查结果,立足于我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在所有的体育民修课中开设定向运动项目,提出了“嵌入式”课程设置模式,并应用于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定向运动课程的开设采取“嵌入式”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定向运动在我校的推广普及,提高了学生的对其认识程度,为体育课实现竞技化到休闲化的转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淡化竞技性运动技能”的质疑与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从“淡化运动技能”到“淡化竞技性运动技能”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开始不久,要“淡化运动技能”的说法就风起云涌,其传播之广,影响之深是前所未有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不少体育课变成了“耍耍课”,于是人们发现“淡化运动技能”的说法是错误的,给体育课程教学造成了危害,因而受到了普遍的质疑。前不久又出现了一种类似的新说法,那就是“淡化竞技性运动技能”和“淡化竞技性运动技能教学色彩”。这种新的说法,似乎是想纠正“淡化运动技能”说法的错误,也确实缩小了“淡化运动技能”的范围,显得更加精确和稳妥了一些。但深入一想…  相似文献   

14.
<正> 笔者从事体育教学多年来,常常有这样的感觉:从备课到实际上课之间常有一段距离,也就是说从“纸上谈兵”到临场教学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常常情不自禁在头脑里将教案“搬”到操场上“预演”一下,这种现象,我们暂且称之为“想课”吧。备课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但并不是上好体育课的保证,而“想课”正是为了保证上好体育课所进行的必要补充。教学实践证明,上课之前适当进行“想课”至少有三个作用:一  相似文献   

15.
叶敏 《体育师友》2011,34(4):24-25
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针对“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提出来的,它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兴趣不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课程最终目标的实现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昂 《中华武术》2022,(3):18-20
体育课程思政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将实践技能性课程与思想教育贯穿于学校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20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一文,旨在发挥教师队伍这个“主力军”、课程建设这个“主战场”、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让所有高等院校、所有教师群体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基础工程。鉴于此,本文就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建构的同向性与实践路径进行有益探讨,旨在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期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进而提升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进入世纪之交之时,体育课程发生了几件相互联系的重要变化,一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随后学校体育也把“健康第一”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二是,体育课程名称在初中和高中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这是体育课程自1922年由体操课更名为体育课之后的又一次更名;三是,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全方位地重视健康问题,在课程目标中新提出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在这种形势下,“健康”成了近几年学…  相似文献   

18.
加强“三基”教学,兼顾个人爱好,是我们科组多数教师几年来对体育课进行改革的共同体会。加强“三基”教学,是普及体育教育的需要。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也和其他课程一样,都有自己的教学大纲、教  相似文献   

19.
张程波 《体育风尚》2023,(11):74-76
高职体育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要利用好高职体育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构建思政理念融入的高职体育教学文件,结合多方面的教育资源,推动高职院校体育课思政的教育改革。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实践当中。强调体育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体育课程的德育培养,正是对高职体育课程的一种价值升华,本研究以课程思政为中心,以文件调查和访谈,对高校课程思政的相关理论、建设难点和实践策略进行探索。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云南省高职体育课程思政融入中的不足,认真研讨了高职体育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更好的帮助高职体育融入课程思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村中小学校运动场地不足和体育器材缺乏,是教育界及其社会公认的事实,对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正常开展十分不利。体育《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课程资源,挖掘竞技运动项目的潜力,提高学校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笔者根据本地区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践,谈谈自己的对课程资源开发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