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著名文学大家、词赋革新派领袖人物苏东坡(名苏轼,号东坡居士,1036-1101年),自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因贬谪到达黄州,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一日别离黄州赴汝州,在黄州谪居了四年又四个月(两个闰月).  相似文献   

2.
《记承天寺夜游》一是苏轼在1083年(元丰六年)贬官到黄州(令湖北黄冈)的第四年写成。当时他身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虚衔,实际上是以罪人的身份被安置在黄州。  相似文献   

3.
面对逆境     
一 北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一个人走进房间,坐在床上.刚刚被贬官黄州,他心中充满无限的悲凉、失意的落寞.  相似文献   

4.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检校小部员外郎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团练副使。元丰六年(1083年),张怀民(梦得)被贬  相似文献   

5.
宋神宗元丰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自京城开封出发,经陈州、蔡州,过新息,渡淮水,往光山,于元丰三年一月二十五日到麻城,二月一日抵黄州。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45岁一月二十日,东坡度关山。其时梅花盛开,作《梅花二首》。过万松亭,见麻城县令张毅谊万松于道周,多凋谢,作《万松亭》和《戏作种松》诗。遇“狂人”张憨子,作《张先生》和《记张憨子》诗文。二十五日至歧亭,老友陈季常以隆重礼仪迎接。住静庵,被陈宴请五日,作《岐亭》(之一)、〈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二首》和《临江仙·细马远…  相似文献   

6.
公元1079年,即宋神宗元丰二年,在北宋政坛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即改知湖州的苏轼因写诗谤讥朝政,被人弹劾入狱,差点丢了性命,后经多方营救,才保住性命,责受黄州团练副使。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在黄州一住就是六年,直到元丰七年移汝州团练副使。从此,偏僻的黄州便因苏轼的到来而闻名后世。  相似文献   

7.
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六月,谪居黄州的张怀民(字梦得,又字僵俭),在江边建了一座亭,苏轼命名为“快哉”,苏辙写了《黄州快哉亭记》,这首诗也作于此时:  相似文献   

8.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贬居黄州时,苏轼曾数次游于赤壁之下。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再游赤壁。站在赤壁矶头,望着滚滚长江,苏轼不禁感慨万千,写下千古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9.
元丰三年二月,经历了"乌台诗案"的苏轼初到黄州,到元丰四年正月,在这不到一年时间里,他经历了一场十分严重的心理危机。这段时间苏轼的心理状态是:初到黄州时内心愁苦,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于世无用",并且有意地与世俗保持距离。之后他结交黄州友人,借助庄禅智慧走出了烦恼,获得了内心的宁静。苏轼赴黄州途中所写的红梅诗以及一年之后写下的关于红梅的诗作可相互映照。后者是苏轼走出心灵危机的标志作品。  相似文献   

10.
苏轼研究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1月7日至13日在湖北黄州举行.来自全国二十三个省、市、自治区近二百名从事苏轼研究、教学的专家、学者和文史工作者,向大会提交了近百篇论文。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他于元丰三年被贬黄州,历时四年有余,留下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散文、绘  相似文献   

11.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此次贬谪,是苏轼仕途和人生的低谷,却也成了他文学创作的高峰。黄州5年间他写下了许多彪炳千秋的作品,其中"黄州三绝"更是苏轼黄州时期思想嬗变、情感变迁的见证。本文拟从此出发,探究其谪居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和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12.
元丰二年(1079),官场和文坛的污水一齐向苏轼泼来,“乌台诗案”苏轼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在落寞而壮阔的黄州,苏轼终于跨过他人生哲学的三重门,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13.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在元丰五年(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漫游,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和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14.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这是苏轼贬黄州后于元丰六年(1083)写的一首小诗。  相似文献   

15.
苏轼从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贬官黄州,到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四月改授汝州团练副使,在黄州共呆四年多的时间。从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十月谪居惠州,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移海南儋州,到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六月渡海北归,在岭南共生活了六年多.这十来年是苏轼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文学创作的大丰收时期。 苏轼的一生在政治上无所建树,主要功业在文学创作上,而创作高峰则在黄州与岭南这两个时期.如其《自题金山画像》中感叹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相似文献   

16.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相似文献   

17.
宋神宗元丰三年春,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团练副使的苏轼到任。元丰五年七月,苏轼到黄州城外赤壁矶游览,写下《赤壁赋》,同年十月他旧地重游再作《后赤壁赋》。以作者深厚的史学基础和广博的文学修养,他不难知道此赤壁非彼三国赤壁,但作者却将错就错,假托赤壁抒写个人仕途失意后欲求超脱而不得的情怀,赤壁双赋遂在古代文学史上传为千古美谈。清代诗人朱日浚《赤壁怀古》说得明白:“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  相似文献   

18.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47岁,这一年是他贬谪黄州后的第三个年头。是年三月七日,苏轼去黄州东南三十里沙湖(亦称螺蛳店)看田,因生活所迫,他想买几亩水田,有朋友作介,这次他是前去看看是否能买。途中遇雨,一行人都被淋湿,苏轼触景生情写了一首词。  相似文献   

19.
<正>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47岁,这一年是他贬谪黄州后的第三个年头。是年三月七日,苏轼去黄州东南三十里沙湖(亦称螺蛳店)看田,因生活所迫,他想买几亩水田,有朋友作介,这次他是前去看看是否能买。途中遇雨,一行人都被淋湿,苏轼触景生情写了一首词。  相似文献   

20.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苏轼 (1 0 37~1 1 0 1 ) ,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其诗、词、文、赋、书、画、美学、哲学都达到了那个时代第一流的水平。他的一些随笔性的记叙文 ,情趣隽雅 ,意境清远 ,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堪称这类文章中的典范。这篇散文小品写于元丰六年 (1 0 83年 )。元丰二年 ,作者在徐州太守任上 ,因当朝重臣的弹劾而下狱 ,被关在狱中达五个月之久 ,几近丧命 ,后经友人多方营救 ,案件惊动两宫 ,才获释出狱 ,再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元丰六年 ,张怀民被贬黄州 ,最初寓居于黄冈县南承天寺 ,十月十二日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