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教文,传授知识,也需要传道,渗透德育教育;既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实现"活教"的目标,也需要发挥学生主动性,达成"活学活用"的目的。一、以活教带动活学,识用结合语言学家吕叔湘认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另外,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强调"一定要把学生教活"。这就要求教师不拘一格,敢于结合教材、学生以及自己的教学能力、水平等,创造性地利用课本,优化  相似文献   

2.
历史教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作为历史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教材教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充满快乐的课堂上愉快地学习知识,这是近几年来我积极探索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李银辉 《生活教育》2014,(13):93-94
基于"先学后教"课改举措,教师教材解读范式与学生教材学习方式的贯通、融合,是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模式,有效达成"三维一核"、"学业测评"等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和条件。我们教师需要做实的事情有:解读教材体例,探求导学线索;试做学业练习,明晰学习目标;商议"三维一核",规划学业测评。做实"先学后教"视域下的教材解读,在敢于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的条件下,学生一定能在一堂一堂有效的学习活动课中,焕发生命活力,不断提升和铸就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薛美红  王世德 《成才之路》2012,(7):14-I0009
正吕叔湘先生曾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把数学课教"活",就是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在轻松快乐中享受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和收获。数学课堂的"活",不应追求形式上过分的活跃,关键在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应体现在调动学生勤于动脑,勤于动笔,善于合作。简言之,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活"得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的"活教",就是要把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教活"是教学的目标。"活教"则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只要教师活教、教活,学生活学、活用,语文课堂才能高效化、优质化。  相似文献   

6.
<正>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过:"情境教育的好处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孩子们教活了,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了。"所谓情境教育,实际上就是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那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呢?  相似文献   

7.
刘美志 《广东教育》2007,(12):46-47
历史活动课体现了高中历史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重视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历史观赏、搜集、调查与历史相关的实践活动。那么,我们应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建议"来开展历史活动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呢?下面就以历史必修  相似文献   

8.
阮水芬 《班主任》2002,(1):24-25
心理活动课,要既"活"又"动"."活"即教学内容活、时间安排活、目的要求活、教学方式活.也就是说,要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选择教材,安排教学时间、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活动方式等."动"即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动全身、动感情.为了带动学生,教师必须先"动",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健康、愉悦的情感和志趣.心理活动课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在活动中完善学生人格.  相似文献   

9.
心理活动课,要既"活"又"动"."活"即教学内容活、时间安排活、目的要求活、教学方式活.也就是说,要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选择教材,安排教学时间、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活动方式等."动"即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动全身、动感情.为了带动学生,教师必须先"动",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健康、愉悦的情感和志趣.心理活动课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在活动中完善学生人格.  相似文献   

10.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过:"情境教育'的好处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孩子们教活了,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了."课堂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及师生情感等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氛围,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其特点和功能是能够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以及情感活动等,能够提供学习的素材.近年来,教学情境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学生在师生创设的情境中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被誉为20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家、实践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在今天仍被我们倡导和学习。其中"活的教育"———旨在"用活的教师教活的学生、拿活的教材教活的学生、活选教法教活的学生;活设情景教活的学生"的思想对我们今天更明确地推行和实施新课改具有重大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活动课是把学生的活动作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活动课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客观现实性”的实践活动,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有趣活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有针对性的活动中对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它既不同于语文课,也有异于课外活动。一堂好的活动课,应该做到气氛活、方法活、思维活。语文活动课要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使其在活动中发挥他们的特长,提高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增强语文能力。怎样才能把语文活动课上得活些呢?一、把握活动课的特点,上出活动课的特色。要把活动课上活…  相似文献   

13.
情境教学是指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情境的创设主要就在于教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积极地去探索语文的奥秘。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情境设置呢?  相似文献   

14.
《考试》2008,(7)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即教、学、用严重脱节,造成学生语文素质低下,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积极寻求相应的对策势在必行。中学语文教学应"活"字当头,教活教材,教活课堂,教活学生,把教学过程和育人功能充分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创设情景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设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景可以把枯燥的思想品德课教材教活,可以把枯燥的思想品德课堂气氛教活,可以把厌倦思想品德课的学生教活,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学生兴趣出发选择学习和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的热情和动力.对初一学生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情感教育,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利用影视作品、地方文化等把教材教活,唤起学生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思起源于疑",排疑激发了学习欲望和兴趣,点点滴滴的进步,都能使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同时也享受着学习带来的快乐,自然发展的结果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在推行新课程的今天,尽管教材、教师、学生、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学生的需求就是我们老师的需求的宗旨并没变,我们仍需要从点滴做起,从平时做起,做好每一件事情同样能达到用"活"的教学、去教"活"的人、把人教"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的核心就是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进来,而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学生的英语科学素养不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始终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一切便利条件。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因此,把英语课备"活"、教"活",让学生学"活",是我们教师追求的一种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问题情境:历史课堂的内在促变之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吕叔湘语)所谓"活",活在学生的情绪、兴趣,更活在学生的思维、思想。"活",是形式,是过程。也是状态。那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怎样才能"活"起来呢?我以为要素很多,但问题情境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在我看来,问题情境,是历史课堂学生情感与思维的内在促变之酶。  相似文献   

20.
<正>吕叔湘先生曾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主要在于教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不时给他们一种惊奇,引起他们欢欣、兴奋和激动的情绪,促使他们进入教学情境之中,使他们在喜悦的积极情感之中获得知识。那么在教学中如何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境,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呢?一、联系学生生活,展现情境陶行知先生说:"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的教育。"学生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