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
有一天,美国夏威夷一所教会中学新转来一个瘦瘦的高个子华人学生,这个学生看上去很穷。说他穷,是从穿着上来看的。他总是穿一件朴素的布衣服,到了节日也没看到过他穿新衣。还有,他从不乱花钱,没人见他吃过一次零食。这样的"抠门"学生一定会招人嫌吧?  相似文献   

2.
朱霞云 《班主任》2014,(6):29-30
正那一年,我担任高二(2)班班主任和英语老师,遇到了学生简凡易。他个子高高大大的,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每次见到我,他总是羞涩地微笑着跟我点点头,小声叫着"老师好"。他的成绩不大出彩,在班级里总是很稳定地排在无人相争的位置。在电话家访中,简凡易的妈妈告诉我,他比较腼腆,对自己总是缺乏自信,有时还有些惰性。但他酷爱唱歌,总喜欢在冲凉时大声唱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成名作《我的太阳》。这让我有些  相似文献   

3.
刚接过三年级的一个班,我发现有个学生用左手写字,感到很奇怪。我想,他的右手可能有问题,不得已而为之。其实不然,他的右手也能写字,不过写得太慢了,写字的速度不及左手的五分之一。他总是用左手写字,我看着别扭,试图让其改正,然而他总是不习惯,写起字来非常吃力,用右手写字,对他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我也只好作罢,顺其自然了。通过悉心观察,我惊奇地发现,这个学生哪是在"写"字啊,而是在"画"字!你看他"画"得多快啊!怎么顺手就怎么"画",根本不受写字规则的"约束"。再进一步观察,"画"字的何止是他一  相似文献   

4.
<正>那天,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写写你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刻的老师,谈谈他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流泪的小茂作业收上来,男生小茂写道:"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英语老师,她非常关注我们这些学习中等的学生……"在这种关注下,小茂的成绩由原来的81分,提高到了98分(算得上优秀等级了)。然而,世界上总是有很多然而……  相似文献   

5.
大师的学生     
赵亮 《家长》2008,(Z2):75-75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钢琴上,摆放着一份全新"超高难度"的乐谱。他翻动着,低声哼唱,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已跌到了谷底。已经三个月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总是让他弹奏超高难度的乐谱。他不明白,教授为  相似文献   

6.
临别赠礼     
学生很"笨",每次考试分数绝不会高于70分. 老师非常和蔼可亲,每次他看了学生的考分,总是面带微笑对他说话,从不严厉批评他.  相似文献   

7.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未成年的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实在是情理中的事。作为一名班主任,怎样对待学生的"缺点"?在教育教学之余,我更多了一分反思和感受。在初一新生中他很特别,不是因为他没有参加军训,没有军装,与其他学生整齐划一的着装格格不入,而是因为他的站姿总是像放多水的一团面,软溜溜地耷拉着。同时他的衣着总是与他瘦小的身躯极不搭配,松松垮  相似文献   

8.
问题     
<正>维特根斯坦是剑桥大学著名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你最好的学生是谁?"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课时总是露出一副茫然的神色,而且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植物学     
《高中生之友》2011,(20):49
迈克是一名植物学教授,他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并且总是试图让他的学生相信:植物学比其他学科都优越一天上实验课,迈克又开始大谈植物学的优越性,他说:"植物从不逃跑,吃得又少,还不会咬人。"见学生没有反应,他拿起一个梨说:"今天的实验,就是观察植物的果肉细胞。"  相似文献   

10.
又迎来了每周一次的作文课。当我站在讲台前环视一下全班学生时,王涛低着头不敢正视我。说起王涛,本周他可谓是创造了三项本班之最:第一项把五年级学生打伤住进了医院:第二项与学生打闹碰坏了一块教室玻璃;第三项向低年级学生索要钱物。从内心讲,我巴不得王涛马上转出本班,但这就意味着他面临辍学的境地。可是,已降三个年级,父母有些智障的他自从来到我班后总是错误不断。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为促进学生理解而提问,使学生开动脑筋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教师素养的体现,更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体现。教师课堂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优秀教师的提问总是能够把握住课堂教学的核心,特别是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总是他们提问的重点。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就围绕着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进行了重点的提问。  相似文献   

12.
顾志杰,看到他的作业本,我只能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且不说那个字是否写在格子上,且不说那些字是否写得正确,我只知道作业本是一片模糊,在一堆字中要努力找出我能认识的字那是一种挑战。开学第一个礼拜,我总是要找他。因为我总是无法把那面目全非的作业本和那个脸蛋圆圆,总是腼腆地笑着的小男生联系在一起。每次我总是对着他喊:"顾志杰呢?"他就抓抓头,然后憨憨地对我笑着。他是第二批乘校车的,到乘车的时候,他的作业总是交不齐,所以每次我总是只能很无奈得对他说:"回家做吧!回家可一定要完成了。"  相似文献   

13.
杨穆 《教育》2011,(30):35-35
<正>"做一位不离课堂的校长。"这是云南省特级教师、曲靖市麒麟区东关小学校长丁绍旭的个人风格,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对自己"事业"的理解。有近30年教育经验的丁绍旭,即使是后来当上学校领导,他仍坚持走进课堂上课、听课。课前无论多忙,他总是抽空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备好课,如碰到开会等学校公务耽误上课,他就抽时间补上。课堂上,他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力求让学生一课一得。他的"优质课堂"多次成为省、市、区的示范课,深受师生好评。  相似文献   

14.
正又到交作业的时候,学生很快分组传上了他们的作业,但是,学生小天还有几行生字没写完,在那里慢条斯理地写呢!说起这个小天,我真无奈。做什么事总是班级最后一个,成绩很不理想,平时和他讲道理,他都明白,睁大眼睛看着我使劲点头,可落实到行动上,他总是那样慢吞吞,满不在乎。学生给了他一个"雅号"——"蜗牛先生"。每天在课堂上的作业都是写不完,  相似文献   

15.
正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告诉我们说,热爱学习,乐于学习比掌握某种知识更有意义。现代教育学者也一致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同样发现,一个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总是处于"要我学"的状态,以学为苦,勉为其难,他只是被动地去执行教师的要求,导致学习效率低,效果差。反之,一个学习兴趣强的学生,总是处于"我要学"的状态,以学为乐,乐此不疲,事半功倍,效果很好。所以,一个人如果在小学阶段就对学习有了强烈的兴趣,那么他将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6.
正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刚当班主任时,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我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热爱读书。直到我发现一位老教师经常在放学后将那些学生请到办公室对他们进行认真地辅导,发现他总是让这些学生帮助他板书,并在其他老师面前表扬他们。慢慢地,让人惊喜的事情发生了:这  相似文献   

17.
正一、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动力1.联系学生生活,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著名教育家刘国正说:"我坚信写作若离开生活,无法获得真正的写作能力的"。他倡导写作文要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真情实感。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学生总是怕写作文,一些作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中讲到"仁"的有五百多处。孔子没有给"仁"下一个剀切概括的定义,他总是随事指点、随处发挥,有时对学生的质问,总是按照学生的程度、性格等随意答复,但在《论语·里仁》记载了孔子告诉他的学生曾子他"一以贯之"的这一思想,即用曾子的话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根据孔子的思想,在一个礼貌的社会里,人与人相互对待出于仁爱。这种仁爱体现在"忠""恕"之中。"忠"可理解为"尽力去做""循礼待人""尽责"和"忠诚";"恕"就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一种对己对人的诚实谨愿的美德,这便是"忠恕"。"忠"是尽己,"恕"是推己及人,我们可以把"忠""恕"视为孔子"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仁"的一体两面去认识。在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孔子的"忠恕"之道终将会成为人们修为的准则。  相似文献   

19.
蒙秀溪 《广西教育》2013,(20):56-57
"如果把学生比作红花,那么我甘当衬托红花的绿叶!"这是玉林市陆川县珊罗镇长纳小学(以下简称长纳小学)教师谢宝军的人生信念。15年来,他扎根农村,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信念,用青春的光彩润泽了无数红花。他曾教过的一名学生说:"谢老师总是奉献自己,成就学生。他像是一个魔术师,给我们变出了许多希望。"  相似文献   

20.
[开开心心--阅读] 1965年,我在西雅图维尤里奇当图书馆员时,一天,一个四年级老师来找我,说她有个学生总是最先完成功课,他需要干点儿对他有挑战性的工作."他可以来图书馆帮忙吗?"她问."带他来吧!"我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