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瑜 《教育文汇》2012,(3):52-52
培养“乖孩子”的教育是可怕的教育 “请好好看看你身边的孩子——他是不是正努力要成为你心中理想的孩子?当孩子在做这样的努力时,他就已经交出‘自我审视’的机会,同时也丧失了他的自信和尊严。”读了台湾学者李雅卿的《乖孩子的伤最重》一书,再反观我们身边的教育现象,我对当下教育几乎无处不在的用条条框框压制孩子的价值观和做法深表忧虑。  相似文献   

2.
韦清 《教育文汇》2011,(8):48-49
很久以来,我一直在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的交叉处行走着、追寻着、困惑着,期待着。我读了很多教育类著作,其中台湾李雅卿的《乖孩子的伤最重》一书,竟让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教导小孩,不是易事.现在相关的书大多以"坏小孩"为假想对象,引领父母读者思考如何把孩子从"不乖"教成很乖,因此反而忽略了向来就乖的小孩子,这容易令人以为乖孩子并不需要我们担心.<乖孩子的伤,最重>一书提倡的理念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4.
晓羽 《家长》2012,(Z2):63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由译林出版社于201 2年4月出版。作者饶雪莉,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小学语文教师,全国小学观摩课金奖得主,被媒体誉为阳光教育理念传播者,有"最了解孩子的老师作家"之称。小学是孩子的初始学习阶段,家长能不能和老师友好相处,直接影响孩子的成  相似文献   

5.
每天面对着班里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每天都在和同事们谈论着班里孩子们乖还是不乖。忽然想起有位作家说过“乖孩子的伤,最重”,不禁迷茫着:“乖孩子就是好孩子吗?好孩子就是乖孩子吗?”于是,心中百味杂陈,思绪如潮涌……  相似文献   

6.
正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处在"成都名片"宽窄巷子旁边,是成都看世界、世界看成都的"眼睛"。泡桐树小学是一所包含七个校区的教育集团。如今,泡桐树小学怀着"教育在我们之上"的教育信仰,以"和谐教育、自主发展、成人成才"为办学理念,追求"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和谐教育,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我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成都市泡桐树小学五  相似文献   

7.
如何教育孩子?这个话题一直是父母、教师及社会所关注的。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对父母或老师的话言听计从的孩子称为“乖孩子”,而把跟父母或老师对着干的孩子称为“坏孩子”。一般说来,“乖孩子”总是很讨人喜欢的,而“坏孩子”总是挨打、挨骂。我曾遇见过这样一件事:  相似文献   

8.
从成人的角度来说,似乎不与他们对着干的孩子就是所谓的“听话的孩子”、“乖孩子”。当然,这其中的“不对着干”包括对父母的安排“惟命是从”,不与父母吵嘴,不“顶撞”父母、老师,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优秀,绝对听从老师的教导……总而言之,对师长千依百顺的孩子就是听话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是很受大人们喜欢的,因为令他们省心。但是孩子们是如何看待、评价听话的孩子呢?本文作者采访了几个孩子,他们的想法有的是在成人理解的范围之内,有的想法可能会让我们吃惊了。  相似文献   

9.
晓羽 《家长》2012,(8):63-63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由译林出版社于2012年4月出版。作者饶雪莉,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小学语文教师,全国小学观摩课金奖得主,被媒体誉为阳光教育理念传播者,有“最了解孩子的老师作家”之称。  相似文献   

10.
好书推荐     
《教育》2015,(6):8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作者:李政涛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凝聚了李政涛教授多年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教育实践经验与体会、教育观察与反思心得,尤其是投身"新基础教育"、参与教育变革以来的深切感悟。在作者看来,人的"一生为一大事而来",而"我的命运在教育里面,教育就是我的命运"。本书共分六辑:教育的味道、在异域中思考、教师的宇宙、研究性变革实践、参悟改革、自我重生的历程。有的偏于"抽象的抒情",有的指向"实践问题的解决",通过不同文体和风格的文本,展现出不同的教育视角和声音。作者呼吁不仅要发现和呵护孩子的宇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09,(7)
作者:小巫出版: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本书是小巫继《让孩子做主》、《给孩子自由》及《和孩子划清界限》之后推出的最新教育论著。作者首先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状况的分析,从长远效益和世界发展的宏观角度,另辟蹊径解读"中国国情"这一焦点,提出要教育全球化、人才国际化。本书大  相似文献   

12.
阳紫 《母婴世界》2014,(5):124-125
“听话”,家长们赞扬孩子的标准之一。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乖孩子。为此家长们总是设法让自己的孩子言听计从,殊不知“听话”并非一件全好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鲁迅提出"救救孩子"的呐喊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可今天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的弊端让人们为孩子们担忧。为了使学校教育朝着更加人性化和现代化的目标迈进,首先要研究学校教育要使人幸福的终极目标及其实现手段。文章通过作者对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和《看上去很美》中教育现象的分析,并联系今天实际,提出了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幸福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研读课标的建议似乎过时,读懂学生的文章也不鲜见,改进教学的建议又似乎太泛,但当任景业老师所著的三本书《分享孩子的智慧》《走进孩子的课堂》《关注思维的细节》放在一起时,您会惊叹:让学生达到"目标",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这才是教育。这套书涵盖学生、目标、方式,构成作者对教育教学思考的一个完整体系。作者结合名师成功经验及"类杜郎口课堂现象",从教育的源头和人的天性、人的思维角度审视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德育》2012,(9):2
百花小学以"养习、养品、成事、成人"为校训,以"养习教育"为办学特色,坚持并践行"让每个孩子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的生态理念,通过人本自主的管理机制、涵养品质的养习教育、关注发展的生态课堂、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关注生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陆红 《成才之路》2012,(25):15-I0011
正实施素质教育,不仅包括让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力,还包括发展学生的非智力方面和社会品质的培养。学习的自主性便是其中因素之一。学习的自主性即自主地学习,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社会、课程的综合要求,创设教育情景或是环境,使幼儿由"动机到兴趣到需要"展开各种活动,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方向与目标,在自由的探索和学习中获得成长。一、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把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作为研究的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发现游戏和活动中所蕴涵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正《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应让孩子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把墙面、活动区等环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现就主题墙的创设,谈一下我的体会:一、让幼儿在主题教育活动中,自主设定主题墙内容  相似文献   

18.
小编热评     
《广西教育》2013,(40):30-30
要正视学生"叛逃"学校的现象8月24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显示,我国大陆约有1.8万名学生"叛逃"学校,选择"在家上学"。其前五位原因依次是: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学校教学进度过慢、孩子在学校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孩子厌倦学校生活、宗教信仰的原因。(8月25日《北京晨报》)【点评】首先要指出,如果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让孩子"在家上学"而不到学校接受教育,似有违反相关法律之嫌。但从侧  相似文献   

19.
翻开孙云晓的《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不禁感慨,书中的许多案例真实、鲜活又耐人寻味。"爱孩子,就是捍卫童年""教子应该有颗平常心""让孩子自己解决冲突"……这些观点充满理性但又合乎人心,作者说出了笔者最容易忽视的道理,让我在一些纠结的问题上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20.
某日.偶尔翻阅《放大孩子的优点》这本书.便被书中精彩的文字吸引住了。书本中的内容正如书名一样,告诉成人要放大孩子的优点。我如饥似渴的阅读完,深深地感到成功教育的魅力.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深刻反思。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来放大孩子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