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细读初中语文新教材,就会发现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新教材中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学生始终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年感     
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结晶的文言文,长期以来对它的教学,我们许多教师一直沿袭“扫描式”教学法,一字一字地讲,一句一句地译,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学习文言文“味同嚼蜡”;教师教文言文费力而实效差.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较大的是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讲。同时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部文言文白话翻译的参考书,这给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也带来了尴尬,学生看起来都懂,教师没什么东西好讲。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呢?一、巧导入,激发兴趣。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认为“文言文深不可测,枯…  相似文献   

4.
阿狗来信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较大的是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讲。同时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部文言文白话翻译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5.
黄松涛 《广西教育》2013,(22):66-67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感喟学困生的文言文教学存在很多困难。面对教材上一篇篇精美的文言文,学困生如同大字不识的文盲拿着一张外文说明书一样不知所措。高中的文言文大多要求学生熟读或背诵,有的课文还要求全文背诵,大部分学困生对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理解一知半解,背诵课文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难以翻越的"大山"。此外,课文的阅读难  相似文献   

6.
如何教学文言文,这是摆在很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面前的难题。怕学生听不明白,于是老师一字一句地讲,一句一句地翻译,面面俱到。学生怕听不懂,于是一字一词跟着老师的讲解抄翻译,生怕漏掉一个字。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辛苦乏味,得不偿失。在“言意统一”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文言文教学的探索,很有收获。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怎样才能教好文言文,一直是语文教师的困惑。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他们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而今,在如火如荼的教改活动中,有的教师又脱离了双基,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这样以来,学生虽然听得津津有味,但是,当他们合起书本之后,却是一片茫然。针对这些情况,我尝试采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文言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古人说…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师,深知文言文教学中的困难。难在哪里?难在字、词、句。字、词、句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因为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然而文言文的字、词的含义,同现代汉语多有不同;文言文的句式也大都同现代汉语相去甚远。而且就文言文本身而论,字、词、句的运用,又千变万化,不易掌握。因此,无论是中学语文教师,还是学生,或者其他有志自修文言文的同志,都希望能有一本好的参考书问世。我们认为王政白著《文言文的字词句教学》一书的出版,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新教材中的诗文都选自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相似文献   

10.
正初中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再怕周树人,还有一怕就是怕文言文。这句话真的不假,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确是很棘手的,这个版块相对而言比较难处理,长期以来教师探索不到育才良方,担心学生学不会文言文,于是乎遇到文言文的时候讲得面面俱到,一个字一个字地讲,一个词一个词地翻译,然后一句一句地讲解,最后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地翻译。作为学生就更加苦不堪言,不停地做笔记,书上本上比比皆是,生怕耽误了一个字或一个词的解释,也顾不  相似文献   

11.
河边漫步     
长期以来,怎样才能教好文言文,一直是语文教师的困惑。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他们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而今,在如火如荼的教改活动中,有的教师又脱离了双基,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这样以来,学生虽然听得津津有味,但是,当他们合起书本之后,却是一片茫然。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来,文言文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着,这样教学质量总也上不去。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个难点,这是由文言文的特点决定的。除了时空距离因素外,还可用"雅"、"洁"二字概括文言文言简意赅的特点。因此,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就成为阅读文言文的关键,中学教学极重视字字落实。即使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贯彻"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阅读原则,高考复习时也强化训练学生掌握120个实词、18个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知识,但事实上学生做起题来仍然困难重重。因为还有一些重  相似文献   

14.
<正>长久以来,文言文教学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许多教师和学生在文言文教学中痛苦地挣扎。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缺乏趣教、智教,二是学生缺乏趣学、智学,教师教得无趣无智,学生自然也学得无趣无味。因而,文言文教学成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块难啃的骨头。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要取得良好成效,教师必须在"趣"字和"智"字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5.
<正>高一至高三,高中语文教师是如何开展文言文教学的呢?通常情况下,会在高一高二时下大力气认真讲解课本上的文言文,临近高三,还会引领学生回归课本,继续夯实基础;迈入高三,以练习册或卷子为依托,学生一篇又一篇地做文言文训练题,老师一篇又一篇地讲文言文训练题,而老师讲完一篇,学生扔一篇,就这样反复着"练讲扔"的动作,直至高考。我认为,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在高一高二时的做法,其基本思路是正确的,虽也有不足之处,但无可厚非。但是,到了高三,一天天一年年地重复着"练讲扔"的老路,实为不妥。其弊端有五。  相似文献   

16.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可能是语文教学比较薄弱的环节。传统文言文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中是常态:老师一词一句串讲课文,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教学结构涣散,说到那里算那里;不重视文章自身特点,都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际教学中,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无趣,花了大量功夫却收效甚微。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教师基本上都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来进行教学,单一翻译字词句篇成了文言文教学的普遍模式。教师们大多只重视"言"的讲授,轻视了对"文"的挖掘,这就造成了文言文教学只是枯燥地背诵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现象,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成了难以消化的内容。窃以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是我国历史的承载与记录,是民族文化和历史的沉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如何让文言文教学更加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略谈自己的些许做法. 一、在传承与创新中思辨 教育改革之前,我们教学文言文时往往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与翻译上,整堂课就是由教师逐字逐句翻译,要学生"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每篇文言文教学都按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逐字逐句串讲,再进行"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僵化的模式中,教师"一言堂",学生成了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缺乏迁移能力,不能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来,文言文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着,这样教学质量总也上不去。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一、注重兴趣激发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因此,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内驱力,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1、巧导入。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丰厚的载体,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收录了多篇堪称经典的文言文,很多教师在教授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时,只顾抓字、词、句的翻译,忽视了对文言文作品潜藏魅力的挖掘与研究,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厌烦、甚至是排斥心理。因此,教师教学文言文时,必须对文本进行多方挖掘,并采取相应策略,才能增强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