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一、“古籍”有广狭二义论古籍,顾名思义是指古代的书籍。对于“古籍”的内涵概念,很多人都认为只限于书册形态的“古籍”(书册形态:这里是指书的外部形状或装订形式。笔者注)。他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受传统和习惯的影响。因为我国现存的古籍的装订形式多半是线装本,因此,人们习惯上把“线装书”作为“古籍”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古籍正在发挥着一种特有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什么是古籍呢?我认为所谓古籍是以一定的著作时代为下限,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通过一定形式的载体记录人类从事自然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的一种著作物。但在这个问题上却长期存在着一种模糊的认识,以为古籍就是线装书。这种认识主要是因为我国现存古籍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以线装的形式保存下来的。因而人们也就不加假思索地把古籍和线装书等同起来了,这是不对的;也可以说是由于对我国古代书籍制度的发生与发展缺乏了解的缘故。为了说明问题在这里不得不作点简略的介绍,远的不说,仅以隋唐以来的书籍制度而言,就多次发生过变化。隋、唐  相似文献   

3.
一古籍与古籍整理古籍的数量我国是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发达,文物昌盛,保留和流传下来的古籍,数量十分巨大。我国古代的书籍,最早的是竹木简册,稍后是手抄的卷子,宋朝以后木刻印本兴起,成为书籍的固定形式。据有关专家们的估计,我国现存古籍约有8万种左右。清朝乾隆时候官修的《四库全书》,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丛书,基本上包括了乾隆以前我国古代的重要著作,所著录的书籍(连同未收入《四库全书》的存目)共10254种。自此以后,古籍的种数又有大量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是以纸为载体抄写或印刷的中国古代图书.中国古籍印刷形式一般为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和套版印刷三种,其装订形式一般卷轴装、册叶装、包背装、线装四种.  相似文献   

5.
中文古籍装帧形式发展过程略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书籍的装帧形式有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并不是古代的书全是线装的,线装书的出现为时甚晚,本文简略地介绍一下我国古籍装帧形式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古籍的著作方式与现代书籍的著作方式有很大不同,现在看来没有多大差别的著作方式,古人却有明显的界限和区分,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古籍著作方式的细致差别。综合我国古代文献,从其内容的来源方面进行分析,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著、作、撰、拟、学;第二类:编、述、论、纪;第三类:纂、辑、抄。  相似文献   

7.
中国书籍浩若烟海,“为人作嫁衣裳者”古已有之。然而古代书籍的演革,古人的编纂方法、经历,古籍的成书过程,往往鲜为人知。了解古籍的编纂历史,无疑可以更加细致地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源流;借鉴古籍的编纂过程,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从而“古为今用”,繁荣社会主义的出版事业。《中国书籍编纂史稿》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应时编著出版的,它把书籍的形式和内容、考古发掘的实物和文献资料中的有关记载相结合,系统地阐述了书籍从产生到发展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8.
肖荣 《图书馆学刊》2005,27(1):79-80
以今天的古籍目录著录规则去衡量古代目录作品的著录,可以发现各种目录作品著录所奉之体例并不一致.甚至同书中有时也不一致。因文言文习惯及古籍无标点等原因,使目录作品中书名的著录出现多种样貌。从书目之起源追论古代各种目录作品.可概括出中国古代目录书名著录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古籍保护方法的继承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子雄 《图书馆论坛》1996,(5):28-29,51
古籍保护方法的继承与实践林子雄(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我国古籍大都经历了百年以上沧桑,能存留至今,实属不易。因此,保护好古籍这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现代图书馆以及每个古籍保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1古代书籍保护方法的继承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长期...  相似文献   

10.
雕版印刷术大规模使用之前,古籍多是以抄本方式流传,被称为中国书籍史上的“写本时代”,雕版印刷术广泛使用后,印本图书逐渐代替抄本成为古代书籍传播的主要形式.之后的千余年,抄本继续处于与印本并行的状态,其文物、文献及艺术价值依然被关注和研究.本文对国家图书馆馆藏刻本时代的抄本古籍进行梳理和研究,以期进一步挖掘抄本古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古代版画艺术的发源地,版画的出现远在世界各国之先.仅以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梓行时间刊记的版刻书籍插图--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扉画算起,也比欧洲版画的出现至少要早五百余年,而古代版画作品的丰富遗存,就是以书籍插图形式出现的.自唐至清,各个时代的版刻艺术家,为了适应不同书籍对图版类型的需要,以及大众不同的审美趣味,提高版刻插图的艺术欣赏价值,对它的版式、版型不断进行变革.古籍插图的异彩纷呈,与图版形式的多样化是分不开的.考察古籍插图的版式、版型的渊源流变,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版画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研究中国雕板印刷史、书籍插图史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线装古籍册次的标注分数字和非数字两种形式,数字式有汉字数字、阿拉伯数字、苏州码子、点阵以及数字的混用、借用、省简、增字等;非数字式或为诗文的节选,或是照录、增减书名文字。册次的标注位置可在书根、书脚、书脊、书脑、书眉、版心等处。册次标注在书籍装饰、文献检索、古籍整理、藏书文化和古代数字研究上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这套《中国版本文化丛书》所讲的版本,是书的版本,是中国书籍的版本,而且主要是讲现代书籍之前通称为古籍的版本。这好像只是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学系的学问,其实并不尽然,凡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史、经常接触使用古籍的人,都得多少有点这方面的知识,事实上也有很多学人懂得了这方面的知识而且成为古籍版本专家或爱好者。范围  相似文献   

14.
花家明 《图书馆论坛》2007,27(2):178-180,F0003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书籍的民族。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书籍的流通经历了官书垄断、抄写传播和印刷传播等三种主要形式的演变。中国古代书籍的每一种流通形式,都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黄威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12):131-134
古籍在流通过程中存在合称的现象。古籍合称一般由表合称古籍数量的数词与表合称古籍共性特征的文字两部分构成。其中,数词往往与该合称统摄的书籍数量一致;表共性特征的文字则为其统摄书籍共有属性的高度概括,此属性既可以是古书的书名用字、内容属性、外部特征、作者信息等客观内容,也可以是命名者的主观判断。合称在形成之后一般比较稳定,但在传播过程中也存在指称对象叠加或改替的现象。古籍合称具有方便记忆、易于称引、强化语义的功用,在书籍出版与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书史,如同中国历史,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研究中国书籍发展的历史,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联合摄制了《中国古代书籍史》的电视教学片。本片通过北京图书馆历年来珍藏的有关资料和文物,对中国书籍的生产材料、装帧形制及书籍內容的演变和发展作了形象、生动的介绍。內容包括:文字的产生、初期书籍的产生、正规书籍的产生、中国古籍的装订修补技术。本片不仅可作为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7.
古代文献学,是研究我国从先秦至“五四”的具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的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以我国古籍为核心,从各个方面去阐明古籍知识的。古代文献学是个总的名称。分开来说,它包括有版本学、目录学、校雠学、注释学、书籍制度、古书体例等。  相似文献   

18.
仝艳锋 《图书馆建设》2012,(12):87-88,91
我国古代就有利用防虫植物保护书籍、字画等技术,其使用方法主要有:利用植物汁液浸染古籍纸张防虫,通过放置、燃烧防虫植物驱避虫害,利用防虫植物制作古籍修裱浆糊,利用防虫植物制造古籍装具。这些植物防虫手段为当代古籍保护和其在更大范围的应用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简牍、缣帛是上古时代文字书写的主要载体。即使是造纸术发明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两者也仍然继续运用于世。唐代时古代书籍由卷轴形式向册页形式发展的重要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20.
李宁 《出版参考》2007,(5X):22-22
古籍数字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古代文献转化为电子媒体的形式,通过光盘、网络等介质保存和传播。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古籍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研究和应用古代文化的效率。编辑在加工稿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查证古籍引文的情况,而数字化古籍为编辑查证引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