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亲的藏獒     
1 在我七岁那年,父亲从三江源的玉树草原给我和哥哥带来一只小藏獒,父亲说,藏獒是藏民的宝,什么都能干,你们把它养大吧.  相似文献   

2.
在《藏獒3》中,我最明显的感觉,是竟然读出了古典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及后世新武侠小说那样的江湖气概,不同的是梁山英雄是人物,杨志军把主角换成了藏獒。一个7岁的孩子,因父亲的关系,家中曾短期养过一只小藏獒。14年后,当他以记者身份深入草原采访时,已经长大的藏獒在一瞬间认出了他——作家杨志军记忆萦怀,于是就有了《藏獒》第一部。《藏獒》之后,杨志军推出了《藏獒2》,2008年又推出了《藏獒3》,即该系列的终结篇,将藏獒题材写到了最高潮,称得上獒劲十足。  相似文献   

3.
疯狂的藏獒     
从莽莽雪域高原走下的藏獒,从来就不缺少媒体的关注。而新近发生在河南开封及全国各地的一系列藏獒盗抢案件,以及越来越疯狂的天价藏獒的接连浮出,使得藏獒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穿过狼道峡,就看见青果阿妈西部草原了。”小说《藏獒》开宗明义的一句话具有启示意义。也许穿过“狼道”就是“獒道”抑或是“人道”了。有趣的是,《藏獒》这部小说是在《狼图腾》之后出版的。小说对生活于20世纪社会政治变迁下的藏区的父亲与自己和同代人的生活状态作了抒情的描写,反映了几次政治转型对人类信仰和生活的深刻影响,以及人们对此的逃避和对抗。作者饱含激情地塑造了近似古代神话中的雪山狮子藏獒冈日森格的形象,它的一生几乎是为护佑一种信仰而存在的,它的生命的没落也就是信仰的没落。作者用藏獒的一生揭示了宗教信仰对于…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5,(41):74-74
《藏獒》;《浪漫与偏见》;《从历史看管理》;《赎罪》;《喂,我给您接萨特》  相似文献   

6.
刊中报     
父亲教我写文章王彪(散文)我参军后,父亲给我的信中,都要用好几张纸教导我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连队的黑板报和军队的报纸写稿。那时我和父亲的通信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从父亲的信中,我读懂了人生的哲理,读出了父亲对我纯朴的爱,我把自己的体会和军营中的新鲜事,及时写信报告给父亲,父亲马上给我回信进行指点。记得有一年,我写了散文《松树与老兵》,记述了营区中有片被一批又一批老兵栽下,饱含他们深情的松林。稿子寄给父亲不几天,就收到了父亲用5张稿纸写来的修改意见。捧着父亲的来信,我的眼中噙满了泪花,根据父亲的…  相似文献   

7.
刊中报     
父亲帮我改文章(散文)沛渊父亲是位“老新闻”。初入“爬格族”的我常令同行羡慕不已──写稿有人改,发稿有人帮,条件的确得天独厚。记得第一次写稿,我将写好的稿件抄得工工整整摆在父亲的案头。谁知。父亲只是草草一看,大笔一挥,便把我满腔得意与希望给抹杀了。末了仅说一句:“基础还可以。”既然“基础还可以”,证明我还可以写嘛!以后,我又写了几篇,又工工整整地摆在父亲的案头,盼望着父亲能替我改一改,然后再给我介绍几个报社的编辑,顺顺利利地发表。可是,父亲的态度不冷不热,开始还草草一看或者讲几句“快上路了”之类…  相似文献   

8.
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半夜,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那满床爬满的臭虫和我…  相似文献   

9.
刊中报     
父亲的来信(散文)车雅娟父亲不爱写信,是出了名的。其实父亲的写信水平挺高,会经常提笔的我可望而不可及。而真正感受到父亲写信的价值,是在我成才路上那一段难忘的岁月中。子继父业,当父亲的军旅2页写进第27个春秋时,我也走进了那片绿色。当兵的第三个年头,我考入军校成为一名新闻班学员。喜讯传到家中,父亲的来信字数家家可数,这已是我习惯并预料到的。对于新闻报道这一行涉入不深的我来说,急于走进这所神秘大门。除了学习理论,还不断动手写点小东西,并急不可待地寄给四面八方的大小报社,可屡屡来中。我开始琢磨其原因。以…  相似文献   

10.
《当代图书馆》2006,(1):74-74
从2005年全国各地大书城销售资讯中可以看出,虽然各地因文化差异、阅读习惯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图书市场上的流行元素大都是共通的。就整个文学类图书市场来看,《藏獒》的热销是不能忽略的景观之一,该书在图书市场上一路飙升的态势使人很容易联想到那2004年底点燃了整个图书市场滚滚“狼烟”的《狼图腾》。记得该书刚出版时,读者看到“《藏獒》挑战《狼图腾》”的广告语时,不免会以为这是炒作的噱头,“‘藏獒热’借了《狼图腾》的光”的说法也屡见不鲜。 靠  相似文献   

11.
书架     
《藏獒》(二)作者:杨志军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定价:26.00元提要:《藏獒》的第二部是第一部的延续,描写了高原雪灾时期藏獒和人的表现,尤其是藏獒与狼群等野兽的搏斗故事。百年不遇的大雪灾降临了,百年不遇的狼灾来临了,四面八方的狼群聚集到了多吉古草原,向人类进行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如果这样把我父亲讲出来,能够告诉大家一些什么事情,让我们更多的人珍视生命,珍视心灵的健康,那就是我父亲没有白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远去的父亲     
朱盛中 《新闻天地》2004,(11):55-57
真的不明白,2004年10月6日,对于我来说,是怎样一个沉重的日子啊!傍晚的7点钟,我还没来得及吃晚饭,手机里一个声音说,我的父亲不行了。7点半钟的样子,手机里那个声音又说,我的父亲掉气了。如果手机里那个声音不是我的亲弟弟,我立即就会骂他一句:“你他妈的父亲掉气了呢!”  相似文献   

14.
“明天,我一定能买一张机票飞向天涯海角;但是明天,我不一定能抵达对门客厅的沙发。永远有多远?就有我到对门的客厅那么远。”今年重阳节前夕我把当乡村教师的年迈父亲从乡下接到省城来住。父亲此前从来没进过城。我带父亲到城里逛了一整天。父亲望着宽阔的大马路、川流不息的车辆、数不尽的摩天大厦,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5.
我们打着藏獒前不怕狼(《狼图腾》),后不怕虎(《中国虎》)的口号,不仅促进了《藏獒》的进一步销售,也同时借《藏獒》之力将《中国虎》推到前台,让它的出版变成了一个街头巷尾交相谈论的社会话题。  相似文献   

16.
郑能新 《群文论苑》2003,(1):46-46,45
我的母亲与千千万万的中国普通母亲一样,平凡、朴实、善良。但她与众不同的是,虽然出身大户人家却没有享受多少人间亲情,刚落生,就被离乡几十里的山里人家抱养了,懵懵懂懂地当了童养媳。这是父亲告诉我的,父亲告诉我这些,并没有作贱母亲的意思,父亲是很爱母亲的。  相似文献   

17.
父亲年轻时是位石匠,每个星期只回来一次,骑一辆旧金鹿自行车,车至村头,铃铛便清脆地响起来。我跑到村头迎接,拖两把鼻涕,光亮的脑袋瓜儿在黄昏里闪出光芒。父亲不下车,只一条腿支地,侧身,弯腰,我便骑上他的臂弯。父亲将我抱上前梁,说,走咧!然后,一路铃声欢畅地载我回家。  相似文献   

18.
夜深了,同室的战友,已进入了梦乡。我跟往常一样,写完稿子后,开始给父亲写信。此时,我打开抽屉,拿出一个非常精致的铁盒,里面有88封父亲的来信——鼓励、批评信,我一封一封翻着看,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温情,仿佛看到父亲聚精会神地在灯光下为远方的儿子写信的情形……  相似文献   

19.
任虹 《云南档案》2006,(5):18-18
在父亲珍贵的像册里,有一张发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有一个女人和她的三个儿子,我问父亲那是谁?父亲告诉我,是他的姐姐,叫史秀云,中共陕北妇女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中共陕北根据地一个很有名望的妇女干部。父亲搜寻着关于姐姐的记忆,把知道的点滴告诉了我。今年春节,我利用探亲假,去了一趟革命圣地——延安。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有关史秀云姑姑的报道,对她少时参加革命、一生为党、艰苦奋斗、英勇不屈的人生历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永远的回忆     
偶尔翻开家庭相册,看到父亲的慈颜,回想起他在世时的音容笑貌,禁不住潸然泪下,情不能已。父亲支持我学完了省广播电视大学档案专业,又扶我走上了档案管理的道路,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兰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