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构建模型,提出了能快速评估退役电池残值的方法;将退役电池重组后用于小规模储能,对应用于工商业的经济性进行了探讨;通过计算得出,收支相抵的最小峰谷电价差为0.73元,并且第三方收购的退役电池梯次利用于工商业削峰填谷能获得利润。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建设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政策的推广,鼓励新能源电池在煤矿领域的应用。矿用救生舱锂离子蓄电池后备电源系统的需求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该文简述了一种矿用救生舱锂离子蓄电池后备电源系统的设计,对其组成、原理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杜建国  王文轩 《软科学》2024,(2):124-133
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背景下,分别构建了整车制造商和换电运营商不同权力结构的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模型,探讨了电池租赁月数,换电市场均衡电池比率,退役电池剩余梯次利用价值和成本分担比例对制造商和运营商利润及其定价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消费者选择电池租赁的时长增加可以使电池租赁价格不断降低,且逐步提高换电技术研发水平;(2)换电市场均衡电池比率和退役电池剩余梯次利用价值是企业利润与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换电运营商的影响更为显著;(3)合作研发与梯次利用均可提高换电站的服务效率;(4)双方合作研发为换电模式最优发展情形,该情形下的供应链最优利润、电池租赁价格、技术研发水平和市场规模均达到最优,且固定市场内需要建的换电站数量最少。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26)
针对现行市场退役锂电池梯次利用技术不完善的现状,本项目旨在解决退役锂电池梯次判定时采集获得的多参数建模的困难性,提出利用大数据技术处理链接式表格搜索设想。就促进行业龙头企业的退役锂电池梯次利用安全操作规范化和退役锂电池梯次利用市场化,点明操作关注点,探索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突破点。基于上述资料,本项目对退役锂电池梯次利用技术进行合理展望,分析该技术的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精细化梯次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方案,建立了具有共识机制的电池全生命周期信息存储链。梯次利用场景包括电动汽车服役场景、能源互联网储能场景、废弃电池提炼等多级场景。该方案实现了去中心化、提高了数据安全和经济性,显著降低了梯级间的交易成本和检测成本,增加了电池的剩余价值。模拟测算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显著提高动力电池利用率,预估我国2030年电动汽车1亿辆保有量,约产生3879亿经济效益,相比目前两种梯次利用方案的2313亿、1351亿,增值约147.7%,53.4%。  相似文献   

6.
2020年北京市退役动力电池量将超过5 000吨。2019年京津冀地区确定了18个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示范项目,同期,北京58家汽车生产/梯次利用企业在官方网站公布了263个回收服务网点信息。回收模式方面,国外在产业联盟回收模式、生产者自主回收模式和第三方回收模式等方面已有成熟案例。研究表明,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模式短期内以汽车生产企业自主回收为主,市场成熟后,产业联盟和第三方回收模式将更具优势。经济性方面,北京市场上动力电池以三元电池为主,可通过湿法回收再生金属获取价值,811型三元电池回收将亏损535.4元/t,622型三元电池回收收益为517.7元/t。当电池收购成本低于7 000元/t时,两类三元电池回收均可实现盈利。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环保监测数据采集设备中的12V后备铅酸电池提出了一种简易的自动电源管理电路的设计思路与具体实现。设计中主要考虑了铅酸电池的恒压充电、过度充电自动保护以及过度放电自动保护。该电路只需手动控制充电开关,即可自动完成对后备电源的过充保护控制以及自动低压传感保护控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储能所面临的战略机遇的基础上,通过国内外文献梳理,对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储能的特点、主要功能和可能的收益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储能所面临的旧电池技术性能和经济性问题;然后,在总结现有应用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应用领域和规模的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储能的应用前景;最后,从效益与风险评估、政策与准入机制、示范应用、产业链整合、典型借鉴等方面提出发展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储能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为民  陈堂  李勋 《科技风》2012,(24):58-59
文章分析了开闭所和配电房监控对后备电源系统的特殊要求,提出了开闭所和配电房监控后备电源系统的一个实用方案.文章还介绍了一个时间里保证只能有一个储能电机启动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项目创新性地将低品位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电能这样的高品位能量,实现了节约能源、电池循环使用的目的。利用电池内部的永磁体内置式发电机在振动时产生能量自动对蓄电池充电和外部电源提供电能充电两种模式,既利用了振动的能量,又保证了电池可靠的能量来源,具有巨大的市场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借助电池内阻测试仪、电池充放电测试仪、热成像仪等仪器研究退役电池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记录数据和画出表格,我们可以找出电阻,电流,电压与电池余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为我们判断一个电池是否达到80%的退役标准提供了一个依据。退役电池深循环寿命可达750次以上,高倍率放电及安全性能良好,但是低温放电性能稍差。  相似文献   

12.
张文兵 《科技风》2011,(1):230-231
高性能和低功耗是电子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嵌入式系统的功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点对于电池供电的便携式嵌入式系统尤为明显,在大多数嵌入式系统设计中,性能的提高总是伴随着系统功耗的增加,解决好二者之间的矛盾,探索低功耗的电源管理技术,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将是全球相关行业共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为基础,对系统中车载单元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智能电源管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卡片式电池     
日本通研电源公司研制开发出一种卡片式电池,这种电池的厚度只有1.5-2.6毫米,采用旧版印刷技术制作,在导电性聚烯烃薄膜上分别涂上一层二氧化锰粉和锌粉作正、负电极,再将隔离层夹在中间压制成片状。这种卡片式电池的弯曲度好,插入仪器中作电源非常方便,占用体积也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14.
空气电池灯     
一种經济、便利、衛生、安全、适合农村照明的空气电池灯,最近先后在河南省的新乡、安陽两个电池厂試制成功。这种灯是利用空气电池作电源来点燃的。空气电池是一种用活性炭代替石墨和二氧化錳的干电池。活性炭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消除电池在放电时从正極(炭棒)上产生出来的氢离子,  相似文献   

15.
现在各种电器越来越小,有人甚至希望开发一种可以直接贴到耳壁上的小型音乐播放机。可以想见,这一设想的前提是让提供电源的电池变小。为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始利用直径只有6纳米的病毒来制造电池,这种微型电池的尺寸只有几十微米,与一个细胞的体积相当。  相似文献   

16.
在多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中,电池能耗和电池寿命直接决定了多传感器系统的寿命和工作周期,研究电池能耗的优化控制方法,提高电池寿命周期。传统的电池能耗控制采用能量剩余度向量概率密度分配方法,受到电池发射功率的匹配衰减限制,控制效能不好。提出一种基于无损二次衰减调制的电池能耗优化控制方法。构建多传感器系统的电源能耗耗散模型,考虑电池的协调控制策略,进行电池的正常控制和过放过充控制设计,综合发电系统的协调控制策略,进行无损二次衰减调制,采用直线反馈线性化补偿方式对电池能耗进行直接控制,并对电池进行超负荷状态评估,提高控制效益,进而提高了电池的工作寿命和能量存储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电池寿命周期,减少电池的能量损耗,提高发射功率,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17.
在电力通信电源系统中,蓄电池组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电力通信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鉴于当前大量使用的铅酸电池存在的问题,已成为进一步提高电力通信电源系统可靠性的瓶颈。近年来,随着铁锂电池的逐步投入商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文中对铁锂电池和铅酸电池的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以铁锂电池为基础,对在电力通信电源系统中的应用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信号系统地面设备的供电方式通常采用两种电源配置:一种为独立的电源配置包括信号电源屏、单独UPS(不间断电源)和蓄电池;另一种为由各设备专业统一整合的综合UPS(含电池)供电,信号专业只设置独立的电源屏。无论以哪种方式对信号系统进行供电都应确保电源的稳定可靠,否则的话地铁信号系统全功能的实现将是一句空谈。  相似文献   

19.
段彦周  刘旭东 《科技风》2012,(22):85-86
数据中心、银行系统、重要工厂等都需要较多的不间断电源(UPS),任何UPS出现故障,或者在市电异常时任何UPS不能正常供电,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UPS的重要性导致了它的保养的重要性。UPS电池是整个UPS平均无故障时间最短的一种配件,所以,电池的优劣及电池的保养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在分析12V免维护铅酸电池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此电池的保养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通信蓄电池远程监控充放电系统组成,针对通信电源系统中蓄电池放电维护工作量大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电池远程自动充放电技术,阐述了电池远程自动充放电系统的充放电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