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育期望是个体、父母或教师对学习者未来教育水平的预期,对学业表现与个体发展影响巨大。大量研究忽视了父母和子女之间教育期望差异的普遍存在,而相关差异极易造成个体欠佳的行为表现。本文基于2014—2015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最小二乘回归(OLS)、倾向得分匹配(PSM)和Bootstrap法中介效应检验,探究亲子教育期望偏差对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亲子教育期望偏差显著负向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以强烈的“望子成龙”心愿为典型表现的上偏型亲子教育期望偏差并不合理,对学业成绩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下偏型亲子教育期望偏差与学业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心理压力、学业负担和负向情绪在上偏型亲子教育期望偏差和学业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与女生相比,男生的学业成绩更易受到上偏型亲子教育期望偏差的负向冲击。基于此,提出形成适度教育期望、增进亲子沟通交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教师“偏爱”是学校中常见的现象,也是中小学生经常议论的话题之一。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很大,应当引起每一位中小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实际上,所谓教师“偏爱”是一种教师期望偏差,它是教师由于偏见、习惯等影响,不恰当地利用信息所造成的对不同学生期望上的偏差。教师...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主席曾明确提出到2020年使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当然离不开教育事业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书"匠"难以担当此重任。教师"最近教育区"理论就是要致力于解决教书"匠"这个老大难问题。在当今中国的教育实践中,存在着"教师作用半径过大"的现象: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唯恐自己不够"尽责",事事为学生包办,直接导致学生自主能动性、创造性及自我教育能力的下降。鉴于此,笔者提出教师"最近教育区"理论以期望纠正这种偏差,并期望界定教师教育作用的上限,还学生自我教育的时空,还学生以完整和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当下学校教育的种种偏差,包括教育理念的偏差、课程设置的偏荤、教育行为的偏差、教育评价的偏差、教师功能的偏差和教育管理的偏差,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创造心理的发展,创建创新性国家,亟需大力推进中小学的创造教育。  相似文献   

5.
偏常生是指在德、智、心理等方面或者某一个方面出现偏差的学生.偏常生的形成大都源于家庭或学校教育的缺失.转化偏常生,需要教师换位思考、平等对待、不离不弃.本文通过一则案例阐述了教师如何运用这些教育策略成功转化偏常生.  相似文献   

6.
为更有效地提升农村幼儿教育师资培训质量,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来自我国中、西、北部地区5省6县的649名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现状、对已有培训的评价及其培训需求等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已有培训内容集中在教学专业培训方面;培训形式以集体培训居多;缺乏明确的培训制度;有近半数的幼儿园教师极少有机会参加培训。13.9%的教师认为培训能满足需要;90.6%的教师认为培训对自己的工作有帮助。培训中突出的问题在于"培训实践环节不够",阻碍教师参加培训的因素主要包括"没时间参加培训""培训偏理论"。在培训需求上,农村幼儿教师最期望获得"专业技能技巧"方面的培训,最期望的培训形式为"外出观摩",最期望的培训者为"特级教师、名师"及"专家教授"。  相似文献   

7.
"期望效应"即"罗森塔尔效应"是"教师对学生抱有较高期望,并通过自己的言行把自己的期望暗示给学生,学生则会按教师的期望去努力,以此作为回报。"由于学生愿意按教师的期望行动,因此,教师的期望容易在学生身上得到实现。如果将"期望效应"运用于教育教学,将会大大促进学生的发展,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的期望效应是一种教育心理效应,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已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期望效应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教育观和学生观上的偏差等问题,在教学中有效运用教师期望效应的方法,可使教学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9.
偏差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之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类学生,他们可能是行为偏差生,可能是学困生,也可能二者兼有。教师要在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同时,运用恰当的方法及策略对偏差生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10.
在现阶段,教师对于自身的定位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偏差,通过分析问题及原因,结合社会和自身的期望和要求,教师对自我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重新定位,有助于幼儿及教师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师期望效应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的期望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态度及方法上的积极性变化。文章阐述教师期望效应的基本内涵,并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分析其正向意义,进而提出运用教师期望效应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它源于个体对付出和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的知觉。职业倦怠是教师生涯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过重的社会期望、多角色之间的冲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日益复杂的学生管教问题和学校的人际关系与教师支持系统的缺乏是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一心理问题,既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需要学校管理层面的协调运作,更需要教师个体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13.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how pre-service teachers’ motivation and their sense of teaching efficacy influence their expectation about reality shock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A total of 533 pre-service teachers at a state university in the US Midwest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service teachers’ expectation of reality shock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eacher efficacy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while it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introjected and external motivation. The results of a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re-service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 introjected motivation were strong predictors of their expectation of reality shock, when gender difference was controlled for. There was an interaction effect between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in predicting the reality shock expectation. We discussed th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an endeavour to reduce the reality shock among novice teachers.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日益推进,我国高校教师遭遇到了越来越严重的职业压力。其压力主要来源于过高的社会期望和要求、教育改革带来的冲击、工资福利待遇偏低、不良的人际关系、教师自我发展要求和自我期望值过高等。因此,必须联系高等学校和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特点,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缓解高校教师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出现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低、抵制与消极心理、教学水平下降以及责任心不强等方面。课改的不确定性、学校的绩效主义、社会的高期望以及教师的角色冲突等因素,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根源。我们应该采取体育教师主动参与、加强学校人文关怀、体育教师自我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和实现自我超越等相应对策,以解决体育教师所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16.
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它源于个体对付出和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的知觉。职业倦怠是教师生涯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过重的社会期望、多角色之间的冲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日益复杂的学生管教问题和学校的人际关系与教师支持系统的缺乏是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一心理问题,既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需要学校管理层面的协调运作,更需要教师个体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数字画像是实现精准诊断、及时干预和个性化服务的基础,然而国内学者少有关注,特别是多模态数据赋能全息化描绘教师画像的潜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本研究从多学科角度系统解析了多模态的内涵,即多模态是表征不同生理、心理或行为反应的不同形态数据。以此为基础,本研究构建了以生理数据为主要成分的多模态数据全息临摹教师画像的机理及画像模型,模型包括关注发展期望勾勒的愿景层、关注研修动态描绘的学习层、关注本体特征刻画的属性层三个层面。之后,研究构建了基于全息画像的个性化机制(包括适性的动力机制和个人路径生成机制)以及机制得以运转的多模态学习分析方略(包括涵盖去伪存真、多维共描、多面临摹三个层面的多模态数据融合分析方略以及涉及精准教学、失败中学、个性化学习三种学习理念的适应性精准决策方略)。希望这一研究成果能对教师全息画像的临摹提供可行的方案,对以此为基础的智慧研修系统与个性化研修服务的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OECD国家已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建设政策。首先,将工资水平与结构改革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且工资水平改革兼顾绝对工资与相对工资,工资结构实行差别工资制,起点工资设置尽量合理,工资增长尽量切合预期;其次,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其三,改善教师整体工作环境;其四,创新教师职前培养体系;其五,增加新教师入职培训环节;其六,放宽师资供给渠道。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n this analysis, events from a preservice teacher’s internship in a seventh-grade literacy classroom are explored using theories of deconstruction. Deconstruction is activated as both a lens through which to observe and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moments when binaries and other linguistic structures and shortcomings are illuminated as inadequate. In the discussion of deconstruction events and new understandings,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participant’s pushback on the expectation of dividing the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her inclusion of voices and perspectives from outside the traditional literary canon, and her rejection of the expectation that preservice teachers will maintain the predetermined limits of the classroom.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teacher education, including a reconsideration of preservice teaching as an opportunity to destabilize inequitable power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concept of misaligned parents’ aspirations, its relationship with student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effects on long-term student performance. It is defined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arents’ educational ambitions for their child and the child's actual capacities. Multilevel regression analyses on a sample of 10,433 Dutch students, who were followed for 5 years, showed that misaligned aspirations are related to parental education level and ethnicity, and have a small/medium positive effect on student performance. Based on ecology theory, we proposed that misaligned aspirations relate to differences in parent involvement, student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teacher expectation bias, and that these factors subsequently influence student performance. The findings, however, indicate that this only applies to teacher expectation bi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