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学生创业政策是我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大学生创业政策对于培育创新意识,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我国现有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存在问题,并从创业环境政策、创业教育政策、创业促进政策、创业融资政策等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系统的选择路径,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探讨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主要因素在当前教育政策研究中显得尤为必要,而系统分析法则为此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视角。教育政策执行是一个涉及诸多因素和变量的极为复杂的活动过程。影响教育政策执行并导致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因素有许多,但从系统角度看,教育政策问题、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执行主体、教育政策执行客体、教育政策工具、教育政策执行环境等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探讨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主要因素在当前教育政策研究中显得尤为必要,而系统分析法则为此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视角。教育政策执行是一个涉及诸多因素和变量的极为复杂的活动过程。影响教育政策执行并导致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因素有许多,但从系统角度看,教育政策问题、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执行主体、教育政策执行客体、教育政策工具、教育政策执行环境等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建 《学科教育》2014,(3):69-78
异地高考政策是政府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的升学考试问题的应对之策。运用多源流模型分析框架,对异地高考政策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关键性的焦点事件和政策企业家等五个动力要素进行整体性分析发现:教育政策“断层”下的异地高考诉求形成了异地高考问题源流;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的意见主张构成异地高考政策的政策源流;国民的教育公平需求,党和政府的促进教育公平、正义的价值选择形成了异地高考政策的政治源流。“15知名学者上书事件”催化了异地高考政策之窗的开启,并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新闻记者等政策企业家的助推下,实现了问题、政策、政治三大源流的交汇,进而达致异地高考政策议程的设置。而这一政策议程也表征出两大中国特点:一是问题源流与政策源流存在先因后果的影响问题;二是政策企业家具有多重角色作用。  相似文献   

5.
政策工具是政府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或达成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可以控制的手段。任何一种政策工具都有其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假设。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工具演变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在复杂的高等教育改革中顺利实现政策目标,必须在公众参与和民意调查基础上识别政策目标群体的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等特性,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政策工具,这是高等教育政策执行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内各高校均重视科研论文的奖励,但是奖励政策尚存在以期刊等级定论文等级、重物质奖励而轻精神奖励等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江西省绿色农产品政策演进进行剖析,从政策文本特征及政策工具视角出发,选择绿色农业产业发展较好的黑龙江省和贵州省出台的绿色农产品政策与江西省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对比,识别三省政策发布数量、类型、主体及政策工具分布等演进特点,并进一步通过问卷调查探究政府政策能否促进绿色农产品发展的现实问题.研究发现江西省的绿色农业政策存在政策体系结构缺乏科学性、政策工具结构不均衡、政策配套不足、政策助推产业发展力度不强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政策体系、活用政策工具、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落实、加大消费环节政策强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政策取向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国际经验来看,政策因素是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我国现行的高职教育政策还存在许多问题.本研究以美、德、法、英、日等西方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改革中的政策策略为切入点,分析了这些国家在促进高职教育发展中所采取的多种政策措施,并从比较的角度指出了我国高职教育政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陈秀凤 《考试周刊》2016,(7):157+152
现今以建国初期的"重点校"政策为导火索而引发的严峻的择校问题愈演愈烈,为保障教育公平,国家出台并大力推行"就近入学"政策。文章主要从教育政策学的角度对"就近入学"政策的背景、初衷、存在问题展开分析,并进行归因,试图为"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困境做出解释和引导,以期"就近入学"政策能进一步完善,推动教育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了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政策支持在专门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以及金融政策、风险资本市场等方面均存在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重心的转移问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我国民族教育政策有两大类型:一类为优惠性政策,一类为特殊性政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国家都相应出台了一定的民族政策、教育政策及逐渐明确的民族教育政策。这些政策集中表现在民族教育的质量、管理体制、经费、课程、教师、学生政策等方面。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民族教育政策正在经历一个由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由重视优惠政策向重视特殊政策的重心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2.
教育政策评价的标准对于审查或选择教育政策方案,衡量政策优劣和质量高低具有重要作用。教育政策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认定问题是否正确,政策目标是否恰当,政策方案是否可行,政策执行是否严格,政策效益是否最佳等五个维度。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叶之后,加拿大和台湾地区开始实施多元文化政策,高校招生民族倾斜政策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它的制定与实施增加了加拿大和台湾地区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的较快发展。在和谐视域下对加拿大和台湾地区高校招生领域基于民族而制定的倾斜政策进行探讨与研究,可以为中国大陆高考民族倾斜政策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化作为对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反映,影响着公共政策执行系统的稳定性、执行模式的选择和政策执行的效果等。目前,人们心中存在着的官本位思想、等级意识、臣民心理、拜金思想等严重阻碍着我国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这就要求通过理念创新、职能转变、政治社会化和制度变迁等途径加强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政治文化创新,确保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和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减负政策失效的表现在于教育减负政策的被曲解、教育减负政策的被截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教育减负政策运行监督机制的缺乏、教育减负政策反馈与评价缺位等方面.其影响因素在于教育减负政策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教育减负政策执行的环境影响、教育减负政策执行者的影响、教育减负政策本身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等.为此,需要正确的教育减负政策价值取向的引导,以提升教育减负政策的效能,从而达到教育减负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6.
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政策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政策体系现状与英美等发达国家比较,存在以下问题:指向远程高等教育质量内涵的政策文本缺失,保证多元主体利益实现的政策层次单一,制定政策的前瞻性、全面性和合法性的工作有待加强。借鉴国外政策建设经验,可以将我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政策体系框架划分为核心政策、支撑政策和环境政策,重点构建核心政策中的人才标准政策、课程管理政策、组织机构政策、质量控制政策和学习与公共服务政策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政策演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政策是为了解决农民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演变过程,农民工政策演变的过程中伴随着有政策价值取向、政策目标、政策主体、政策实施、政策评价、政策调整和政策监督等的变化,通过对我国农民工政策的演变分析,把握演变特点,对预测我国农民工政策的重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民族教育公平发展的制度保障,民族教育政策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成员公平地享受教育权利。长期以来,涉及民族教育政策的部分研究者却惯用普通教育政策研究的思维和套路,站在普通教育的立场上,对民族教育政策进行"指手画脚"的评判,殊不知民族教育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经常面临着尴尬的两难。研究认为,民族教育政策执行中两难的实质是对差异和公平的权衡;是权衡民族教育决策者价值取向的体现;两难的消除也是未来民族教育政策改革的目标和理想。  相似文献   

19.
世界银行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银行是对教育项目资助最多的国际组织,几十年来世界银行的职业教育政策经历了几个阶段性的演变,对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梳理了世界银行的职业教育贷款政策演变进程,并对其政策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Examining the gap between national level minority education policies and local implementation in Japan, this paper considers this gap as a “soft middle” whereby local communities and schools have considerable leeway in how they implement policies. In particular, this paper focuses on Japan's largest minority group, the burakumin and their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It traces the origins of educational policies targeting burakumin and how these policies were designed with this soft middle in mind. Following this, the paper considers two different localized approaches, both under policies directed at the burakumin and after the termination of such policies. It argues that schools can selectively implement policies while still fitting within the parameters of the law. Finally, it demonstrates that considering the soft middle provides for a richer, more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al systems, beyond monolithic assumptions of national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