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构中国特色的文化语境,复兴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形成民族认同感、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期待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活动在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奋发的民族精神的支撑下取得持续性的进步;同时,建构实践语境,才能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增强综合国力。这两方面的辩证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它的未来指向。  相似文献   

2.
理性处理好民族传统文化与国家发展现代化的关系意义非同一般。要站在历史与现代的角度,用科学的观点来保护和传承好民族传统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国家保护与传承本民族文化的经验,进行综合创新,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发展策略。这样中国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才能具有厚重的人文底蕴,中华民族才能自信地生存。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更是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条件的,只有吸收中国文化中有益的部分,中国文化才能变为民族的精神资源和强大动力。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课本上现有的课文教学之外,更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关注传统文化和大众文化,融入中国文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的反映,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命脉.在漫漫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丰富多彩.我们在今天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因此,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民族伦理道德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华民族的延绵发展 ,对中国历史上不同民族间的融合 ,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确立 ,对我们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形成 ,都曾起过十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中国文化与民族伦理道德紧密结合 ,造就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具特色的持久魅力。在新的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精神伟大复兴的时候 ,探讨中国民族伦理道德的特征及其对民族精神的影响 ,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延续和发展的精粹思想.中华民族精神作为历史的概念,内涵丰富、博大深邃.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并随着历史的前进和时代主题的转换不断地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编审赵春生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延续与昌盛,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周恩来一生都在不懈地努力学习、运用和弘...  相似文献   

8.
现代文明是历史的投影,一个失去传统文化的民族也不会有未来。新文化运动以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争论不绝于耳,尽管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糟粕,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血脉的象征体系。随着通识教育再次进入高等教育视野,传统文化成为其重点内容。具体到金融学,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上自由往返和‘漫游’的人才"。在学习西方金融理论的同时,我们必须探索和发展根植于中国文明的金融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延续和发展的精粹思想.中华民族精神作为历史的概念,内涵丰富、博大深邃.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并随着历史的前进和时代主题的转换不断地丰富发展.   ……  相似文献   

10.
姚敏 《时代教育》2012,(21):157-158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也吸引了众多的外国友人来学习汉语。作为中国文化传播者的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加强文化学习,提高自己的跨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元文化间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持续不断的一种优秀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凝聚、调节、推动功能的一种活的力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凝聚力的养成不仅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保持高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延续和发展的精粹思想。中华民族精神作为历史的概念,内涵丰富、博大深邃。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并随着历史的前进和时代主题的转换不断地丰富发展。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  相似文献   

13.
<正>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今天,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其中的传统美德。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少年儿童认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树立远大志  相似文献   

14.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学生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 ,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精辟概括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认为小学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汲取民族传统精华 ,让传统文化走进现代课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其中包融着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民族精神。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髓 ,是中华民族的根 ,是…  相似文献   

15.
李继红 《考试周刊》2011,(90):234-235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其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为华夏子孙留下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传承传统文化就是用五千年的民族文化哺育儿童,培养他们宽阔的视野、博大的情怀、独立弘毅的人格精神,只有具备了这种人格精神,才能担当起完成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尝试在幼儿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幼儿提供一个蕴含着国家民族特点和传统的文化氛围的教育环境,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把传统文化体现在观念、环境、教育教学活动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讨论藏传佛教来源的时候,有些论者只强调印度佛教的引进之功,而忽视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从藏传佛教的形成渠道、发展环境及教义内容等方面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藏传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藏传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性和历史联系性,是藏传佛教民族与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成员加强团结、共创美好未来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7.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联结我国各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共同体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凝聚力和推动力。要正确看待中国历史,看待中华民族的过去和未来——特别是在史学研究中——关键之一是要能正确认识民族文化认同在中国历史上多民族统一与融合进程中的作用。本文以金朝这一少数民族政权为例,在文化的各个层面上分析了女真族认同中原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过程,探讨了从民族文化认同的视角研究金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密不可分,中国传统文化承载和孕育着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又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播得到更好地弘扬。文章以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现状调查为基础,探讨在传统文化视域下加强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周庆芳 《文教资料》2012,(23):64-6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吸收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我们必须依托历史、立足现实,尊重过去、面向未来,通过挖掘整理和科学扬弃,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构建适合中国实际的、能够形成国人共识的、反映中国现实发展的、引导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