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年立志 赤子红心 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6号,有一幢白色的意式建筑,这是梁启超的“饮冰室”.梁思礼将这里视作乐园,因为在这里,他的父亲曾醉心学术,文思泉涌,新论迭出. 1924年出生的梁思礼,作为梁启超最小的儿子,很受父亲的宠爱.1941年,梁思礼赴美国深造,然而两周后,珍珠港事件爆发了.他因此和家里失去了联系,经济来源也断了.  相似文献   

2.
范学芝 《教育》2012,(6):59-60
2月的一天,梁启超最小的儿子,现已88岁高龄的梁思礼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是父亲的做人与处事思想对我们晚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在匡国济世上施展雄才大略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其渊博的学识和健康向上的思想也润泽在子女身上,先后悉心培养出三个院士。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家风育英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是一个人才济济的真正“大家”,一个家庭有9个子女,其中有3个是院士: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其他6个子女也是在本领域内颇有成就和贡献的学者和人才。他们的父亲便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卓著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文化宗师梁启超。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成果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这是因为他所营造的家风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4.
一门三院士,这在中国科学史上绝无仅有,即便是放之于世界,也是屈指可数。三院士是谁?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他们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梁启超。梁家满门俊秀,自然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梁启超的《宝贝,你们好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是梁启超写给子女的家书,里面满是父亲对孩子的期许。梁启超九个子女的成才,与家庭环境有莫大关系,父亲的耳提面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们感恩心、同情  相似文献   

5.
范学芝 《教育》2012,(16):59-60
2月的一天,梁启超最小的儿子,现已88岁高龄的梁思礼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是父亲的做人与处事思想对我们晚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在匡国济世上施展雄才大略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其渊博的学识和健康向上的思想也润泽在子女身上,先后悉心培养出三个院士。  相似文献   

6.
一门三院士,这在中国科学史上绝无仅有,即便是放诸世界,也是屈指可数。三院士是谁?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他们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梁启超。梁家满门俊秀,自然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梁启超的《宝贝,你们好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是梁启超写给子女的家书,里面满是父亲对孩子的期许。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  相似文献   

7.
一门三院士,这在中国科学史上绝无仅有,即便是放之于世界,也是屈指可数。三院士是谁?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他们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梁启超。梁家满门俊秀,自然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梁启超的《宝贝,你们好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是梁启超写给子女的家书,里面满是父亲对孩子的期许。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在公务繁重之余,子女教育也颇为成功。子  相似文献   

8.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1996,(4)
本期刊首人物是我国航天事业元老梁思礼。梁思礼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是对我国远程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他语重心长地说:“我坚持认为,发展科技事业还是要靠自力更生,要讲勇  相似文献   

9.
高深 《课外阅读》2009,(21):10-11
央视《小崔说事》曾对梁启超的小儿子、中国导弹控制系统创始人之一梁思礼院士,进行了一次亲切而诙谐的访谈。梁思礼先生1941年(17岁)赴美求学,因为“二战”,与家庭断了联系,失去了经济来源,只好去餐馆洗盘子,去食品厂装豌豆罐头。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曾说过这样的话:“不惜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今是昨非,不敢自默”。确如其所说,梁启超可谓是中国近代以“善变”著称的杰出风云人物。梁启超,广东新会人。祖父是秀才, 父亲是一位饱学的乡绅,梁启超幼承家教,9岁能写八股文,11岁中秀才,16 岁中举人。1890年梁启超17岁,拜康有为为师,成为康的得意门生。也就在此时,梁启超有了自己一生中一次重大变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每日电讯》2006年7月4日萨乌尔已经40多岁,性格懦弱,不善交际,碌碌无为。“他为什么会这样?”萨乌尔的父亲悔恨地说,“因为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品学兼优,永远是个完美的人。”萨乌尔的父亲事后回顾发现,他过高的要求让儿子失去自信心,缺乏安全感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父亲·烟     
父亲与烟算是结下半生缘了。父亲说,他是家里的老幺。在他还是16岁时,他的3个哥哥都已成婚,老闹分家。他只好背井离乡,到外谋生。从那时起,烟便成了他消万愁的法宝。我不信那个邪,但隐约记得,当我还是个顽童时,父亲总是以忽隐忽现的烟火回答母亲喋喋不休的唠叨和近乎强辞夺理的挑衅。踏进小学的校门后,当我第一次从老师的口中得知“吸烟有害健康”时,我奔回家,拉着父亲的衣角,诚恳地对父亲说:“阿爸,不要吸烟了,那会害了你的。”父亲一愣,俯身摸了摸我的头,说了一句令我终生难忘的话:“等你们兄妹3人能赚钱养我时,阿…  相似文献   

13.
爱是双向的     
一位父亲坐在桌边凝视他每月的各种账单,他的小儿子急匆匆地走进来说,“爸爸,因为今天是你的生日,你现在已55岁了,我要给你55个吻,一个吻代表一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英雄     
我的父亲是A市第一传染病医院的主任,自从“非典”席卷A市开始,我的父亲,一个有责任感的父亲,毅然走向了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岗位。走时,他告诉我:“我如果有什么闪失,你一个人也要好好过。”我无言地点点头,转过身去,泪如雨下。我用袖口擦干眼泪,望着走出门的父亲,看着他充血的眼睛深陷在眼窝中,看着他的背影。我的母亲在我2岁时在一场车祸中丧生,从此我的世界里少了母爱这个概念,取而代之的是我的父亲,一个医务工作者细腻的关  相似文献   

15.
父亲     
我伏在桌子上写《父亲》。父亲就坐在我的对面,双腿搁在一把椅子上。他抽着烟,烟火忽明忽暗,烟雾弥漫在我和他之间,我无法看清父亲的神态。父亲发现我在看他,丢了烟蒂,问:“你老看着我干啥?”“没什么,因为我在写东西。”“写东西?写东西你看我干什么?”他脸上的疑惑更重了,“与我有关?”“的确有关。”父亲脸上掠过一丝惊异的神色,我顿了顿说:“我在写你。”“嘿嘿,写我?写一个老农!”他把“老农”这两个字说得特别重。我记起来了,原来那“老农”是我小时候叫过的!我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爸,你还记得那事?”大约是…  相似文献   

16.
人们都说。梁启超是我国近现代史上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我却要说,如从性格本色来看,梁启超首先是个“书生”,而从“书生”的本分“读书”来看,他又是千千万万“书生”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7.
父亲是个异常温厚的人。记忆中他对任何人都是恭敬有礼的。母亲急躁冲动,时常耍着她的刁蛮,而父亲却从来是一言不发地陪笑。那时我未满十岁,每天听班里的同学夸耀自己的父亲如何了得,小小的脑子里便固执地给父亲定下一个懦弱的形象。我的任性与母亲一脉相承,幼时变着法子向父亲要吃的,得不到就高声大哭。父亲也不恼火,每次他都会耐心地哄着我,想出一个个新戏法,把我的注意力从吃上引开去。有一天和父亲去逛街,他指着街上一家铺子说:“那是我学生开的。”父亲做过几年教师,语气中藏着几分自得,我故意打击他:“你的学生个个比你有钱。”他不愠…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单位,本人所收的来信大概是最多的。一些理工科大学生和一般知识分子的信姑且不说,这里列举几例文化层次较高者来信中的出人意外之处。   我的一位同乡兼校友,一次找我商量他的工作单位问题,并拿出他写给父亲的信让我看。令人惊奇的是,他落款时在自己的名字后写着一个“示”字 !我告诉他:“示”是长辈对晚辈写信所用之辞,你给父亲写信,末了不写“稽首”之类词语也罢,怎么竟写了个“示”字 !他甚感不好意思,坦白地告诉我,是学他父亲来信这样写的。当我知道他的父亲是位农民时,便不客气地批评他:一个大学中文系毕业生,…  相似文献   

19.
幸运     
李云清 《广西教育》2006,(7C):31-31
我十岁的时候非常想要一辆自行车。父亲说我们穷得捉襟见肘,我就不再提起此事……直到有一天,我从集市上跑回家,激动地告诉父亲:摸彩票的头奖是一辆自行车!而一张彩票只要二十芬尼!父亲笑了。我请求道:“我们只买两张彩票行吗?”父亲说:“我们穷人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最后我哭了起来,父亲才让步了。“好吧。”他说,“明天下午我们去赶集。”  相似文献   

20.
“老爷车”     
柯海晶 《新读写》2014,(9):60-61
家中的“老爷车”是父亲年轻时买的,长我两岁;现在我14岁,“老爷车”已16岁了。清晨,迎着破晓晨曦,父亲用“老爷车”载着我和弟弟驶向学校,自从妈妈出差后.他就成了全职奶爸。我与弟弟坐在车上天南地北地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