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现代工业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工业考古"到"世界遗产",国际社会对近现代工业遗产走出了一条认识、保护、利用之路。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虽然起步较晚,却也有后发优势,应积极扩大遗产影响、深化学术研究、加强保护利用。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申遗"既有国家重视、地方积极、"申遗"经验较丰富等优势,也存在国内研究相对薄弱、对近现代工业遗产价值认知不足等挑战。  相似文献   

2.
正遗产研究的兴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发起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21世纪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始将遗产研究推上了新的台阶。在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遗产之于多层次认同建构的意义和对遗产保护中国经验的论证成为当前中国遗产研究的热点。作为国际性的文化实践,遗产保护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发生的,需要在全球社会的格局中梳理遗产保护兴起的历史脉络。在对遗产保  相似文献   

3.
技术是工业的命脉与灵魂,科技价值是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是工业遗产区别其他文化遗产的本质特征。目前,对工业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利用实践中普遍忽视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本文首先将对工业遗产的科技价值进行认定并总结科技价值体现在设备、工艺、操作与体现科技价值的工业元素四个方面,然后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案例,依托工业遗产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工业设备、工业生产、工业人员与工业元素四个方面的活态利用研究工业遗产科技价值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兰台世界》2014,(Z3):96-97
<正>2006年4月18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通过了《无锡建议》,文件中将其定义为:"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技价值、审美价值、独特性价值和稀缺性价值等的工业文化遗留物。这些遗留物包括车间、厂房、矿山、仓库等,也包括教育机构、工业技术和工业进程等。"近代工业遗产档案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是一座开发前景无限的"富矿",但当下对他们的开发还远不充分,因此,需要我们从新的角度进行深层  相似文献   

5.
《四川档案》2015,(3):44
<正>近日,四川省档案局印发《四川省档案文献遗产申评办法》,并将于今年启动首次文献遗产申评工作。全省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将有章可循,更为规范和科学。《办法》共6章20条。为加强全省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整理与开发利用,配合"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实施,《办法》参照国家档案局关于中国档案遗产申评的有关做法,借鉴其他省、市经验,规定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筹协调全省档案文献遗产的申报、评审、公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遗产界扩大了文化遗产的概念,从有形遗产延伸到无形遗产(非物质遗产),使文化遗产的概念更加完整。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保护体制,并于2000年评选出包括我国昆曲在内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全面的文化遗产概念的形成,使无形文化遗产进入博物馆的工作视野。作为最重要的遗产机构之一的博物馆,工作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保护、收藏、研究、展示收藏品本身,而且包括了或通过有形的(物质的)方式或通过无形的(非物质的)方式体现出来的整个文化遗产的信息体系和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7.
浅谈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以中国工业博物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专门以工业为主题、依托沈阳铁西区丰富的工业遗产而建立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在历史与现实、保护与利用之间,其所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首先明确的定位是关键。其次要加强工业遗产实体保护和保护性研究。可以从引导和利用社会力量参与、编制保护规划、加强宣传工作、争取政府支持等方面开展保护工作,通过对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和再创造、与旅游资源的整合,以及形成与工业遗址配套的体系等方面进行合理有效的再利用。  相似文献   

8.
孙成德 《兰台世界》2015,(1):126-127
本文从增强全社会对工业遗产档案的保护意识、加大对工业遗产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力度、建立共享的工业遗产档案数字化中心、强化对工业遗产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各项保障四个方面论述了工业遗产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是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之一,然而相关的实践项目中却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文章以常州市"运河五号"创意园区为例,从地理与人文空间两方面分析其可借鉴的参考性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多主体协同共建的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为其他工业遗产项目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至20世纪中后期,国际学界对文化遗产管理的关注,本质上是在思辨"过去"与"现在"的关系,"保存主义"与"保护主义"范式相继出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对地方文化、身份认同的严重冲击,遗产研究者开始呼吁重新审视现代性,全球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简称"非遗")讨论热潮,非遗开始融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遗产化"范式逐渐成为当代国际遗产管理的主流。非遗研究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原因及象征意义:即世界遗产管理(与研究)语话权的"东移"。这种话语权的转变(或分享)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社会、文化的过去和未来,并促成了遗产研究的多元化趋势,比如"批判性遗产研究"的出现。于中国而言,大力推进非遗事业是国家增强自身国际文化语话权的重要保障,也是践行"文化自信"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手段。在过去20年,中国的遗产管理事业成绩斐然,而在文化遗产(尤其是非遗)研究方面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卢骅 《兰台世界》2010,(12):9-10
档案在工业遗产景观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具有重要作用。要保护和开发利用好工业遗产景观,须正确处理工业遗产景观与档案界定、档案发掘、档案利用和档案引进等四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下半叶至今,“遗产保护”逐渐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由此导致了遗产保护研究成果迭出。这些成果中,既有以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保护为目标的宏观研究,也有档案、文献、文物和藏品保护为对象的微观研究。然而,遗产保护研究,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从这个角度上看,由周耀林同志撰写、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的《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一书无疑填补了国内学术研究的一项空白。此书的内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可移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定义进行了界定。作者首先梳理了当前纷繁复杂的遗产概念体系,为重新审…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至今,墨西哥政府先后将恰帕斯州印第安小镇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命名为历史古迹、国家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和魔幻之城。2014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入选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其"手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的称号。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遗产化的进程遭到了当地印第安民众的持久抵制。原因在于国家推动的遗产化致力于构建政治认同和以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的遗产化则致力于倡导文化多样性保护。两者都没有正视、反思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城市发展过程中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及其遗迹带给印第安人的苦难,也没有改变城市中印第安人长期遭受驱逐与排挤的境地。对于诸如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的"伤心的遗产",应当采用吸收"热阐释"的视角,包容纳入少数族群对于特殊遗产的情感性诉求,反思全球化进程中诸如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等罪恶。唯有如此,才能发挥遗产保护之于人类社会自我批判和未来社会发展期许的效用。  相似文献   

14.
国外对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持续增强,对工业档案的保护和利用成为重要内容。本文从工业遗产旅游视角对国外工业档案保护的意义与价值认知,常见做法进行总结,进而分析对我国工业档案保护和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档案在工业遗产景观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具有重要作用.要保护和开发利用好工业遗产景观,须正确处理工业遗产景观与档案界定、档案发掘、档案利用和档案引进等四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大会在巴黎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这个事情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延续,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战略目标,它直接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延续。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通过,彰显了人类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已经形成共识。有关方面的统计表明,自2004年6月,全世界已有177个国家(地区)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全世界共有754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7.
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大会在巴黎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这个事情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延续,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战略目标,它直接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延续。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通过,彰  相似文献   

18.
工业发展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大批遗迹被称为工业遗产,档案是工业遗产的组成部分。在新旧动能转换的社会发展背景之下,一大批产能过剩的工业企业面临着淘汰的局面,但被淘汰的企业所遗留的工业遗产的价值并未消失,工业遗产价值的实现则需要对工业遗产档案的价值进行挖掘,这也是工业遗产档案价值再造的路径。本文从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出发,结合已有的对工业遗产开发的成功经验,以工业遗产档案的价值属性为基础对工业遗产档案价值进行再造,通过开发工业遗产档案的稀缺性价值、审美启智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实现工业遗产的产业升级;工业遗产档案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则是对工业遗产进行宣传的基础,帮助工业遗产商业模式的转换;工业遗产档案价值再造的落脚点在于实现创新,而其独特性价值和科技价值则是工业遗产创新的燃料。最终从工业遗产的保护、宣传和创新三个方面研究工业遗产档案的螺旋再造路径。  相似文献   

19.
工业博物馆模式作为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基本手段,是保护工业遗产、弘扬工业精神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工业遗产保护理念深入民心。唐山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的诞生为这一保护利用模式提供了范例。通过分析其建立背景和运营现状可得出完善工业博物馆模式的途径主要包括:加快工业遗产保护的立法进程、改革工业博物馆的运营机制、强化工业博物馆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工业博物馆的科研与教育功能和多种模式融合发展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辽宁省工业遗产的现状出发,分析了辽宁省工业遗产档案的构成及特点,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如何切实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业遗产档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辽宁工业遗产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